走进包氏渔模馆
本帖最后由 泰山松 于 2012-10-13 09:00 编辑走进包氏鱼模馆
石浦渔港古城其以石浦渔港和千年古镇的有机相融而著称,凡到石浦旅游,吃海鲜,看海景,品味渔文化元素自当成了首选。
当人们徜徉在古城石板路街道的时候,一侧挂有银灰色尼膜门帘的铺面,向外透露出淡淡的光线,人们就会徒手撩开向内张望,映入眼帘的是沿室四周齐腰高低的展台,在音乐的伴奏下人们都正在品味着琳琅满目的鱼模。展台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海鲜,银灰色的鲳鳊鱼,嘴尖背乌的鳗鱼,白白胖胖的虾潺,张牙舞爪的螃蟹,奇形怪状的贝类,活的逗得人们胃开,熟的让人垂涎欲滴。一位知情的石浦人说,这个馆是户主包基勤老人亲手搞的,这些海鲜全是他亲手仿真做起来,看起来活蹦乱跳,栩栩如生,但没有一样是真的,经他这么一说,人们感到不可思议,难道放在面前鲜活的东西还真是仿做的不成!大家将信将疑,倒要从中找出真的鱼来,这时包基勤老人出来解释说,你们不用找了,这个馆确是没一样是真的。人们才深信不疑,齐口称赞老人的手艺高巧。
包师傅开办鱼模馆不是用来招徕顾客赚钱,而完全出于一种爱好和历史情结,包师傅70多岁,是地道的石浦人,解放前,与父辈们一起经历了石浦人的生活方式,石浦是个渔港,亲友来到石浦,品尝海鲜是最普通不过的事,平时尚可,可一到冬季,尤其是腊月至春节,天寒地冻,加上当时的捕捞工具,鱼船早已休捕,市场上虽有鱼可买,但它是经过冷冻的,冰箱、冻鱼只是富人才有资格享用,渔家是无法沾边的,但亲友还是照常登门,因此上餐桌就勉为其难了,好客的石浦人还是想出了办法,即做条逼真的“木鱼”涂上仿鱼的色泽,上了餐桌。这样,不知从那年那家开始,在整个石浦乃至渔区用木鱼招待客人成了潜规则,世代相袭,凡同包师傅以上这样年龄的人都有过亲身经历。用木鱼请客,从年青人看来,似乎是个天方夜潭式的谎话,但恰恰是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包师傅做这个鱼模也竞是出于这样的历史情结,让年轻人知晓石浦渔家人在过去是怎么生活的。其实,这样做也并非石浦人的特有产物,许多农家就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招待客人,最常见的是猪肉,农家一年到头餐桌上是没有猪肉的,难为到了年夜春节总得去买半斤一斤过个年,但不舍得自食,留着宽待亲友,好歹正月初二开始就有拜岁客到来,主妇把肉切成片,熬熟,再炒上一碟菜,盛得满满,高出碗沿的把肉包围式的铺开,看上去就是一碗肉,吃饭的时候尽管主人吃呀吃的叫得客气,但客人只吃肉下的菜而不吃肉的,因为他们都是心照不宣的。这个客人打发了,下个客人也是照此打理的。一直到“倒灯”为止。
看了包师傅的渔模馆,使大家懂得了作为石浦渔家人心底里蕴藏着多少喜怒哀乐的往事,也深知石浦渔文化肉涵是多么的深邃。
二○一二年十月十二日 大家一起心知肚明地造假,这样的事情恐怕也就中华民族做得出了,要面子要到连假面子都心安理得地要了。 从来没听说过用假鱼接待客人,难道客人是BC?这种说话简直就是难以服人。石浦世代已捕鱼为生,早就有腌制咸鱼以及鱼干的经验,鱼干烹制也是一种美食。既然不是用来招徕顾客赚钱,那为什么还要每人收费2元呢? 文人太造假:象山人用假鱼请客,根本不了解石浦的习俗。过去向邻居借,到是不争的事实。历来象山人讲究体面,但是绝对不会这样做,即使过年谢年请菩萨,也不会的!否则对人不忠、不敬神灵,这是基本准则。过去根本没有现在的冰箱,不过在冬季收集河里的霜冰,用来保鲜,放在木制的箱子。 “不知从那年那家开始,在整个石浦乃至渔区用木鱼招待客人成了潜规则,世代相袭,凡同包师傅以上这样年龄的人都有过亲身经历”。这句话不真实。
石浦人历来好客,包师傅只70岁,像包师傅这样年纪的石浦人还多的是,“在整个石浦乃至渔区用木鱼招待客人成了潜规则,世代相袭”,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我父母比包师傅年龄率大些,也没听说用木鱼招待客人的说法,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鸢鸢鸢 发表于 2012-10-14 17: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父母比包师傅年龄率大些,也没听说用木鱼招待客人的说法,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笔者不是石浦人,不了解情况,谅解他吧! 谢谢大家的关注,谢谢大家的关心,谢谢大家的关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