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征
今天儿子做完了试卷,叫我帮忙查阅一下有没有错题!当我查看到格言填空题里有一题:路曼曼其修远兮,-----------------(这是试卷里的原句,要求后面的填空)!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应该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我记忆中的路man man应该是漫漫这两个字,但是试卷里却是曼曼,我以为是试卷出错了,问了儿子,是不是卷子出错了?儿子回答说:书本里面就是这样写的!于是我叫儿子拿来的《小学五年级 语文书 下册》来证实,翻到第46页,还真的是路曼曼哦!我觉得纳闷,不知道是不是现在把我们以前学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改了,还是我自己搞错了!现在求证一下大家,应该是哪个man哦! 还真是的? 我记得是漫漫,发个那页图片看看? :lol 当然是“漫漫”哟! 来这求征来对了 一会成总就给答案我是属于成总看了就头痛 错字到达没求的地步只能读其音不能认其字 ;P
对我那个慢一样:lol 还真学习了。据说《离骚》中原文是“曼曼”,漫漫是演变。 ;P 回复 4# 成根
成总下次下手慢点 回复 1# 海雅
课本没有错 回复 2# 林老师
通过乡网学习到了!原文是“曼曼”呢! 回复 3# 北京老K
我还不会发图片呢!等我学会了一定发!呵呵呵,,,,,;P 当然是“漫漫”哟!
成根 发表于 2011-6-18 06: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以前也一直以为是“漫漫”呢,现在知道了,原文是“曼曼”乡网真好,学习到了! 回复 6# 老丹
谢谢啦!现在知道了!:s5 回复 8# zjdx235
谢谢了!:s5 本帖最后由 一点点 于 2011-6-18 10:14 编辑
曼:形声。小篆字形,从又,冒声。又,手。从“又”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长
同本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曼曼:即“漫漫”,遥远的样子。
古人在使用文字时,不用表示这个词义的本字,而借用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因为通假是以古音的相同或相近为前提的,所以又叫“古音通假”。在通假中,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在古代汉语中,我们经常遇到通假的现象。王力先生说:“所谓假借或古音通假,说穿了就是古人写别字” 。
1、通假现象与造字时代文字系统不成熟有关。
2、通假的现象与古人写别字、不规范字的用字习惯有关 。
3、没有相应的规范字典也是造成通假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文字的发展演变史来说,假借为六书造字法之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象形、会意、转注、形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汉字发展的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表意的偏旁称“形旁”,表音的偏旁称“声旁”。“曼”与“漫”、“谩”、“馒”……等,都是汉字发展演变的结果。
按通俗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上,要依循古代的语言,密切联系古籍。今所谓“训诂学”,即按我国语文的特质研究古语的新方法。训,即解释疏通;诂,即古代的语言。
如: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是“慧”的通假字,本来已有 “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其意义是“智慧”的意思
2、“出门看火伴”(《木兰诗》)句中的“火”与本字“伙”的声旁相同。 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
《离骚》选自《楚辞》,是屈原最主要的作品。离骚:古人有两种说法。汉班固解释为遭受忧患,“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汉王逸则认为是离别的忧愁,他说:“离,别也;骚,愁也。”今多采用班固的说法。
《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抒情诗。屈原在此诗中表达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统一中国的进步政治理想,以及献身祖国的爱国感情,体现了决不苟且偷安、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