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2 15:55

象山民间故事————


         故事十九:龙头烤传说


“象山龙头烤,无骨无刺,肉鲜味美,历史悠久,驰名遐迩。”

  有个传说:宁波的象山县,因为三年不曾下雨,庄稼都枯死了,人们连饭都吃不饱,没力气去打鱼了。可是,皇帝还要县里上贡,县官也饿的面黄饥瘦,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时,有个县里的少年,毅然决定给家乡父老分忧,因为上京很远,六月就出发了,到年底,才能到,是徒步走去的。他戴了一顶农夫的特大竹斗笠,临走前,他想着,路上也没海鱼吃,就随手抓了几条,虾孱,一种“软若无骨”的鱼,刺巨多,很鲜!放在斗笠上,夏天,太阳很猛,不久,那虾孱就被晒干了。其实,少年是去寻死的,因为根本没有任何贡品。

  到了皇宫,皇帝懒洋洋的问,宁波有什么贡品呀?

  少年正发愁呢,突见柱子上盘的龙,跟自己斗笠上的虾孱干很像,于是,眉头一皱,就道:皇上,今年年成好,抓了几条东海龙太子。

  特地给皇上带来了。

   皇帝大喜,问 :龙太子,好呀,在那里?

  少年,把吃剩下的三条“懒虾孱”干(因为没骨头一样,我们都觉得它很懒!)递了上去。

  当场一煮汤,鲜味四溢,皇帝和大臣,都口水流一地。

  吃完后,皇帝意犹未尽,奖了少年一锭黄金,并下令,宁波以后,就专门贡“东海龙太子!”

  少年又一想,假装很为难的样子,对皇帝说:“东海龙王很懒,一年也生不出几个太子,最多一年六条。

  皇帝道:六条太少了,根本不够吃的,也不为难你们,一年就九条吧。让老龙王辛苦点,多生几个儿子。其他的赋税就免了!”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2 15:58

象山民间故事————

       故事二十:石浦百花洞



石浦港畔有个百花洞,洞宫里供着一尊百花娘娘。农历二月初二百花娘娘寿辰这一天,正值大地回春、百草泛青之时,芳圆十里八里的男女老小陆续赶来瞻礼娘娘慈容,临走时还不忘带回些花花草草,挂在自家屋檐下,碰到有个头痛脑热什么的,吃了十分有效。这一习俗至今已沿袭了几百年。

  相传百花娘娘姓孙,是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后裔,孙姑娘十八岁时随父来石浦港,在炮台山一个岩洞旁结庐住下。她秉承祖上的懿德,在山坡上植了许多药用花草,为渔家百姓疗伤治病,不取分文报酬。她治病的特色是擅用草木之花,如金银花、鸡冠花、辛夷花、菊花、槐花和芙蓉花等不下百余种,四季常有,取用方便。凡病家求治,不论病急病缓,内热外伤,总是细心辨症,然后采几种花朵搭配为伍,让病人嚼服,无不药到病除,一身轻快。

  为了指引海上得病的外地船员,孙姑娘晚间在岩洞上燃起一盏风灯,彻夜长明,俗称天灯。患病船员一进了铜瓦门,远远望见这团柔和温暖的橘红色灯光,犹如见到希望,病情就缓解了几分。

  孙姑娘终身未嫁,活到一百多岁无疾而终。她毕生荆钗布裙,赤脚素面。石浦百姓感念她,照着她平素衣着模样在岩洞里塑了身像,亲昵地称做百花娘娘。这“娘娘”一语,是当地百姓对老年妇人的一种尊称。      

tange 发表于 2010-11-22 19:24

这龙头烤传说 ,我过去想找还找不到呢。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2 23:36

这龙头烤传说 ,我过去想找还找不到呢。
tange 发表于 2010-11-22 19: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上的故事也是搜索而来的,要的就是大家一起分享,其实还有许多我听来的故事,只是也没有时间编写!!
谢谢tange 的支持

tange 发表于 2010-11-23 10:59

回复 34# 勿忘天堂


    要是把你听来的故事编成文字,那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0-11-23 13:43

回复 29# 勿忘天堂


    O(∩_∩)O哈哈~~~~·····蛮有情义的保护神!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3 13:45

回复勿忘天堂


    O(∩_∩)O哈哈~~~~·····蛮有情义的保护神!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0-11-23 13: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是不是也有什么故事呀!!欢迎一起来分享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3 23:50

象山民间故事————


   故事二十一:檀头山“魟鱼礁”的传说


很早的时候,在檀头山*海边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家里只有父子俩,父亲五十来岁,儿子十七、八岁,*捕鱼过日子。
    有一天,父子俩出去捕鱼,第一网拉上来倒在船舱里,看见一条魟鱼还活着,眼里流着泪。父子俩觉得有点奇怪,这鱼怎么会哭呢?这时,魟鱼跳了两下,流着眼泪讲:“老大行行好,把我放回大海里去吧!我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听说人间生活过得很快活、很自由,我就逃上来看看,就变成魟鱼游了出来,游到这里就被你们捕住了。把我放回去吧!我会好好报答你们的,你们假使有什么困难,就到海边朝东叫几声鱼公主,我就会来帮你们忙的。”讲完又哭了起来,父子俩看见这条鱼可怜,就把它放了。
    过了几年,有一天,父亲生病了,躺在床上好多日子吃不下饭,请过好几位医生看过都不见好转,人都快要死了。这是,儿子就想到几年前鱼公主说的话,就马上跑到海边,朝东面叫了几遍鱼公主,不见鱼公主来,他心里想:这鱼公主真没良心,讲的话做不到,没办法,我爹只好等死了。儿子哭着回到家里。过了一会儿工夫,有一位姑娘从外面进来,说是老大看病的。儿子听说是给老爹看病的,就马上把姑娘带进房里。姑娘走到床前对老大说:“老大,你明天叫你儿子把船摇到以前捕鱼的地方,那边有一座魟鱼一样的礁上面有一种红色的草,拔来煎汤给你,你的病就会好了。”说完,姑娘就走了。
    第二天,儿子就照姑娘说的去做,找到这个礁石,拔来了红色的草,回家煎汤给父亲喝,喝了几次,父亲的病就好了。
    听说这个象魟鱼一样的礁是东海龙王女儿变的,后来大家一直把这个礁叫“魟鱼礁”。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3 23:52

象山民间故事————


       故事二十二:秦王弃袋化乌贼鱼


关于乌贼鱼的来历,古籍《西阳杂俎》中有段记载:“乌贼,旧说河名伯度事小吏(官钱物的官)。海人言昔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形如袋,两带极长。”这是个中古以后的神异鱼话。

  但是,秦始皇为什么要东游?他为什么又遗弃算袋?古籍中没有详细记载,民间却有个饶有兴趣的传说。

  据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当上皇帝后,就醉天花地享起福来了。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跟一位生得奇形怪状的海神打仗。秦始皇是中原的皇帝,从来没有到过大海,更闹不清海神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于是醒来以后问朝中的大臣,大臣们七嘴八舌的更说不清楚了。秦始皇发火了,他决定御驾亲征,巡视海疆,要到东海大洋里去会一会海神爷。

  秦始皇坐上一条大船来到东海。

  东海的海神叫禺墟,是古神话中的大鱼“鲲”,也会变成大鹏鸟。它知道秦始皇要会会它的消息,怕在陆地上相见要吃亏。在海上相见,又怕秦始皇在船上埋下弓箭手。怎么办呢?东海的海神又托了一个梦给秦始皇。叫秦始皇自己想办法,架座大海桥,叫他从海桥上走过来,到海里去会他。

  秦始皇为这事犯了难。海上架桥,最难办的是立桥墩。秦始皇东走走,西瞧瞧,到处选石头。海边尽是沙滩,哪儿来大石头呀?他来到山东省阳的城山,这地方的石头有黑的、有白的,一块块都躺在山坡上,好像一群熟睡的牛羊。秦始皇有条神鞭,名叫“赶山鞭”,有赶山驱坡的神力,这会儿刚巧派上了用场。只见他挥动神鞭,嘴里念念有词:

  “石头石头莫发呆,鞭子一响醒过来。
  黑的是牛、白的是羊,摇头摆尾跑得快。”

  说也奇怪,秦始皇的神鞭真灵验。瞬时间,阳城山的石头都晃动起来,黑石头变成了牛,白石头真的变成了羊,从四面八方跑过来了。秦始皇挥着“赶山鞭“把牛羊往海里赶,那些跑得快的,都已跑到海中央了。

  这时,海边来了个老头儿,问秦始皇:“你挥动着鞭子在干啥呀?”
  秦始皇说:“我在赶牲口哩?你看看,这些牛羊多听话,只要我鞭子一甩,它们就往海里跳!”

  老头儿笑了,说:“你这个人胡说些什么。哪儿有什么牛羊?分明是一些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掉到大海里。“哪知这老头儿一语道破了“机关“,那些牛和羊“噔“的一下,全都站住不动了。一会儿,它们又变了回来,变成了黑的或白的石头。秦始皇气极了,想找老头儿拚命。但是,一转眼,老头儿不见了。原来,老头儿就是东海海神的化身。

  还好,海上已有了许多排得整整齐齐的大石头,立桥墩的问题解决了。秦始皇立即下令要部下在一天内铺好桥面,想在明天东海日出的时候去会见海神。

  有一个大臣奏本道:“陛下,千万别慌张。据古人传言,海神是海上的神灵,鼓风作浪,有非凡的神通。您到海上去与它相见,最好要焚香祈祷,以显示您的一片诚心。”

  秦始皇想了想,觉得这话有理。自己虽是个皇帝,毕竟还不是神灵。再说,在海上相见,大海是海神的天下,还是注意一点儿礼节好。于是他说:“就依照你说的办吧。”

  过了三天,大海桥架好了。秦始皇也带着随从来到海滩上。

  秦始皇恭恭敬敬地焚了香,磕了头,表示要到海上与海神相见的愿望。

  这时,在海的中央涌起了一个巨浪,传来奇异的声音:“秦皇陛下,你的心意我知道了。我同意你从桥上过来相见。但我有约在先:本神相貌奇异,不准画形图影。若有违犯,定罚不饶。“秦始皇连连点头说:“可以!可以!”等浪涛平息,他就勒缰驱马,带着几个随从走上大海桥。

  别看秦始皇并吞六国,雄风十足。但他到海上去会见海神还是生平第一回,心里真有点儿怕。当时有一种巫术,说算袋里放点儿金属类的算筹能镇邪避灾,为此,他只能用身上背着的那只“算袋“来壮胆。马儿走着走着,来到了大海桥的尽头。这时放眼四望,面前是瀚海千里,碧波万顷,回头望,海岸线已在水气里消失了。秦始皇第一次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渺小得一个浪头能把他卷到海里去。

  大海里腾起一股水雾,渐渐显现出一张巨大的面孔。这张面孔狰狞可怕,同秦始皇梦中所见的海神十分相似。秦始皇知道这就是海神了。

  秦始皇欲同海神聊谈,忽见那怪脸突然变了色。只听得一声怒吼:“秦始皇,你不守信约。怎么暗中派人来描本人的面相,还带这‘算袋’来威胁于我?”说着,海神把脸一抹,变成一条大鱼潜入海中不见了。瞬时,天空暗沉下来,雷声隆隆,狂风掀起了巨浪,吓得秦始皇不知所措。

  原来,秦始皇随从里有个绘画高手,出于好奇心,悄悄地带着墨汁和画笔来。趁着秦始皇和海神见面的时候,他想把海神的模样画下来。谁知,被海神发现。海神这一怒喝,吓得秦始皇拨转马头就往回逃。旁边有位大臣提醒道:“陛下,快把‘算袋’丢弃到大海里去!“秦始皇匆匆忙忙地摘下算袋,往大海里一丢。紧接着,一瓶墨汁从空中倒了下来,不偏不歪,都倒进算袋里去了。原来是偷画海神模样的随从,见海神发怒,大祸临头,赶忙把墨泼入海中,逃之夭夭。

  可怕的事情发生啦!桥墩下陷,桥面扭曲,大桥下沉了。亏得秦始皇骑的是匹神驹,风驰电掣般奔了回来,一路跑,桥一路坍,秦始皇捡来一条性命。至于随从,十有八、九淹死在海里,喂了大鱼了。

  不过,从此大海里却有了乌贼鱼。乌贼鱼是秦始皇的算袋所化,所以,形状象袋,两条长长的乌贼须,象两条袋带。乌贼鱼体内有个墨囊,能喷出黑色的墨汁。这是秦皇的随从把墨汁倒入算袋的缘故。后来的古籍中还有“乌贼鱼”,俗云是海君的白事小吏”之语。也就是说,乌贼鱼是海神管钱物的官吏。这是从秦始皇“算袋”是用来放算筹管钱财的功能衍化而成的哩!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3 23:53

回复勿忘天堂


    要是把你听来的故事编成文字,那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tange 发表于 2010-11-23 1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多章节其实已经记不清楚了!!
如果我爷爷在世就好,他的民间故事真的是多呀!!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4 22:44

象山民间故事————


            故事二十三:西施胭脂入河豚



东海里的鱼,外表要算河豚鱼最漂亮,狠毒要算河豚鱼最狠毒,吃了河豚内脏和血汁要死人哪!

  传说,海里的河豚是从河里来的。古时候,越国有个美女叫西施,生得千娇百媚,每天早晨起来到河边去梳头。西施的脸庞和身影倒映在小河里,好看极了!吸引着许多鱼儿来观看,其中也有河豚。

  那时,河豚的外表十分难看,黑乎乎的,腆着个肚,像个黑炭团。不过,它很强横,一见西施身影,赶紧往前挤,抢在众鱼前头,西施梳头,每天都要搽上胭脂,第二天,又用小河的水把胭脂洗掉,搽上新的。西施脸上胭脂当然是世上最好看的罗!洗去的胭脂粉一入河里,河豚鱼抢先来吃,吃呀,吃呀,吃到肚皮里,天长地久,身上就起了变化。

  一天,河豚游出小河,游出大江,游呀、游呀……来到了东海。海里的鱼一看河豚都惊呆了!这是河豚吗?怎么这么漂亮?浑身皮肤上长着花色斑点,红蓝黄绿,像天上彩霞在海水里闪着光!大家都很羡慕它,给它一个美号:"花河豚"。花河豚的美名就这样来的。

  河豚见大家这样羡慕它,心里甜滋滋的,很快乐。它想,西施的胭脂水既然这么灵验,吃了胭脂水,能使自己身子变得漂亮,如果多吃点,不是更漂亮了吗?于是,它又游了回去,游到西施洗脸的那条小河里。

  这时,西施已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了。小河里洗脸的是东施。大家都知道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一切都摹仿西施的,也天天搽胭脂,天天洗脸。不过,东施的脸很丑,脸上还有许多麻点,为了遮丑,她总是往脸上搽厚厚的一层胭脂。有时,买不到好的就搽差的。这么一来,河豚就遭殃了,它吞吃了东施的大量胭脂,可吃过了量,日子一长就中了毒。从此,河豚的外表虽好看,它的内脏和血汁却毒得很哪!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4 22:47

渔乡民间故事


         故事二十四:吴王夫差与鲞鱼



春秋战国时候,吴国和越国打仗。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为了与越国争霸,三年前起兵攻越,谁料在里战败,被越将灵姑浮击伤,回到陉地,不久就病亡了。夫差为报杀父之仇,秣马厉兵,在公元前四九四年兴师复仇,夫椒一仗,把越兵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一直打到东海边上。

  连日来追击越军,攻城夺地,吴王夫差实在太劳累了。这一天,他一觉醒来,感到口苦舌焦,肚子又饿,于是便叫侍卫弄点儿美味吃吃。他一声令下,侍卫忙下去准备,不一会儿就恭恭敬敬地端上来五鼎菜肴,一大斛绍酒。诸侯五鼎食这是先朝定下的规矩。吴王夫差不管行军打仗,对此从不疏忽。正当他举箸品尝菜肴时,忽见盘中的鱼肤色金黄,甚是喜人,味道也特别鲜美,是他从来没有尝到过的。他停箸问道:“这是什么鱼?为何如此鲜美?"其实,侍卫也不清楚这鱼的名字,见夫差兴趣很高,就临场发挥,讨好地说道:“大王,这鱼是东海特产,平常很少捕到。今日大王洪福齐天,东海龙王特献此鱼与大王,就叫它黄鱼吧!”夫差一边吃,一边应声道:“唔,黄鱼,美鱼也!"黄鱼的名字就这样叫了下来。

  夫差的食量很大,一会儿功夫,一条大黄鱼吃完了。他一边吃一边想,这些断发文身的越人打仗没有本领,但在海里捕鱼倒有二下子。我把越国打下来,叫他们天天送黄鱼给我吃。他对侍卫说:“这美鱼味道极好,以后我天天要吃这个。"夫差一句话,可把越国老百姓害苦了。

  当时,越国的渔夫谁也不知道吴王吃的美鱼是什么,但是,如果一天不向吴王纳贡,就要处以重刑。没办法,只好把海里捕到的凡是肤色微黄的鱼,包括梅子、黄婆鸡鱼,当然也有黄鱼,一咕脑儿当作美鱼往宫里送。

  吴王夫差第一次吃鱼时,一是人累肚饥,二是第一次尝鲜,当然味道格外鲜美。后来吃得多了,也有点儿腻了,有时候吃的还不是正宗的黄鱼,或是路上耽搁了日子,味道就差得多了,夫差大发脾气,以为是侍卫和厨师在戏弄他。盛怒之下,接连杀了几个人,最后,把一个东海渔夫抓了来,跟随他回到吴国去,专门为他烹烧美鱼。

  渔夫没有办法,随身带了一包咸的黄鱼干,以便在路上充饥。到了吴国,夫差突然又产生了吃美鱼的念头,立即叫东海渔夫去烹烧。东海渔夫知道大祸临头了,反正也是一死,抓不到鲜黄鱼,就把家乡带来充饥的几条咸黄鱼干洗了洗,在配上葱、姜、酒、糖等佐料,用急火清蒸起来,蒸熟后送了上去。

  吴王立即被清蒸咸鱼的那股诱人的鱼味吸引住了。他抬起头来,看看蒸熟的鱼,色泽白嫩,异香扑鼻,一吃,味道比原来在东海边上第一次吃的黄鱼还香。

  夫差高兴地问道:“这是什么美鱼?味道如此鲜美!”东海渔夫道:"这是黄鱼晒成的鱼干,蒸熟后又鲜又香。大王称之为美鱼,鱼字头上加个美,就叫它鲞鱼吧!”

  夫差剔剔牙缝,得意地说:“好名字!鲞鲞、鲞鱼、鱼香!哈哈哈……”

  在吴王夫差的狂笑声中,鲞鱼的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4 22:49

渔乡民间故事

             故事二十五:神奇的鲤鱼汤   


武则天做皇帝,民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传说唐朝年间,有一个张姓的风水先生,颇有本领,人称张半仙,他路过象山郊区,看见路旁山峦风水真好,[龙脉眼]在一片草丛中,就随手在衣袋里摸出一个铜钿,丢在[龙脉眼]上做记号。

  另有一个李姓的风水先生,看风水本领亦很高,大家称他李半仙。这一日他也路过某地,见路旁山峦是块风水宝地,就随手在山峦里攀了枝芒花心插了下去,顾自走了。

  过了半月,张半仙和李半仙同时都带来工具挖穴了。张半仙说:“是我先看中的!”两人争辩不休。最后议定以各自的记号为准,各人挖各人的。谁知一找记号,两人大吃一惊,芒花心正插在铜钿眼中。于是两人只好合挖。

  一挖二挖,挖到一青石板,搬掉石板,里面一条红鲤鱼悠闲的地游荡着。

  两个半仙高兴得跳起来。捉了红鲤鱼就一同来到街上。走进饭店,要老板娘给他们蒸红鲤鱼吃。两个半仙说:“给我们买一瓶高粱酒。“”
  “我们饭店没有高粱酒,别的就倒有,你们到街头大酒店里去买好了。”

  两个半仙,你推我,我推你,都怕自家走掉后,鲤鱼让对方先吃。最后只好两人一起买酒。临走时,千叮万嘱,红鲤鱼千万动勿得。
  万万想不到,两个半仙一走,红鲤鱼一蒸,香气诱人,老板娘的黄胖囡坐在坐桥上,就大哭大叫要吃鱼。老板娘想,客人说过,千万动不得鱼。但黄胖囡舌头一舔,就不哭了。

  两个半仙买酒回来,问老板娘蒸好没有,老板娘说蒸好了,拿开锅盖,两个半仙火冒三丈,大发雷霆说:“鲜红的鲤鱼,颜色变暗了,你动过我们的鱼了。”

  老板娘说:“我个黄胖囡哭着要吃鱼,我想客人可嘱咐过的,千万动勿得,我就舀了一点点鱼汤给她吃,鱼是真的没动过。”

  两个半仙气得脸孔发青,两个对瞅了一眼说:“算了算了,这是天数!”说后两人就拿起筷子在鱼碗里凿,凿的鱼稀巴烂,愤怒地说:“好了!统统给你黄胖囡吃!”说完两人拖着沉重的脚步走了。

  原来,这龙脉泉眼里的红鲤鱼是条仙鱼,谁吃了谁当天子。怪勿得两个半仙勿肯单独离开,是怕对方先吃做皇帝。

  黄胖囡喝了鱼汤,又吃了鱼糊后,人也长得十分漂亮,后来被选入皇宫,成了唐太宗的妃子。

  这妃子野心大得很,一到宫中,生心要辅佐天子治理国家,就造了个名字叫“曌”。意思说万岁是日,她是月,日月当空,就是她要与皇上一样来治理国家的意思。后来她真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唐朝的武则天。

  由于当初那条鲤鱼被两个半仙凿得稀巴烂,所以武则天当朝很不平静,总有人出来反她,又因两个半仙凿鱼时,心里发恨,所以武则天生性残暴,当时杀了许多人。

  据说,后来那个半仙跑到外国当了谋士,帮助外国皇帝来反武则天,报复黄胖囡吃鱼汤的仇。

tange 发表于 2010-11-25 08:58

民间故事值得抢救。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11-26 00:04

渔乡民间故事


   故事二十六: 乱话三千


    百六十多年前头,阿拉宁波出了个神童,叫王应麟,十八岁就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官拜礼部尚书。

    皇帝总是糊涂的多,那辰光,皇帝竟给一贯上拍下压的贾似道当了宰相。王应麟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其除*臣呒门,拍马屁勿肯,忖来忖去还是早点告老还乡上算。一封奏章上去,就打道回府来啦。

    回到宁波,王应麟关起门来,读书做文章。

    一年过元宵灯节,王应麟进得书房,正在磨墨,只听“嘤嗯”一声,夫人推门进来,笑着讲,“相公啊,侬小孙子今年已经五岁了,我想亲自教其念书学字,侬看好吗?”王应麟一听连连点头,文诌诌地讲:“甚好,甚好!老夫也是这个年纪开笔的。此事就拜托夫人了。”夫人讲:“不过介小年纪,讴其读四书五经,还勿是山东人吃麦冬——一懂勿懂,相公何不另外写一本教教省力,背背便当的新书,给阿拉做课本。”“夫人此话有理,下官早打算写本《三字经》,供学童启蒙。”真是才高手快,王应麟摊开白纸,刷刷写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

                        有孟母,择邻处……

    王应麟刚写到这里,猛听夫人叫:“停停!这第三句咋讲讲?”王应麟讲:“那还勿容易,古时有位姓孔的大圣人,教化了三千弟子,其中才高的七十二名。”夫人摇摇头讲:“乱话,乱话!啥人讲其有三千学生?”

    王应麟顺手从书橱取出一册《史记》,翻到一页,点着一行字讲:“夫人请看,这里勿是写着,孔子以诗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至于这四句三字经,是唐代白云禅师告诫郭祥正的话,我是抄现成的。”

    夫人讲:“全本乱话!”随手翻开桌上的《论语》,也点着一行字讲:“相公请看,这里勿是写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话,勿是孔子自家讲的?一个学生送十条干肉,三千学生,送的干肉勿是有三万条?这里又讲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乎’,要是其有三千个学生,收了三万条干肉,还会三个月勿晓得肉的味道吗?勿是乱话三千吗?”讲到这里,索性捞过笔来,飕飕几笔,把这一行十二个字统统划掉了。

    从那时光起,阿拉宁波人听见别人的话勿实,就讲其“乱话三千”,那本一直传下来的《三字经》也就勿提孔子了。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集(象山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