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交给草原 把肺留在森林(记呼伦贝尔之行)
本帖最后由 艳过无声 于 2010-8-14 09:44 编辑题记:旅游,就是明知道是折磨,还乐意花钱自虐,为的是离开这片熟悉的地方,以及那些爱着的、恨着的,让心在云端游走。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爱上写题记,是因为这短短的几句,便可以把想说的话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每思及这趟旅行是我这位号称天下一字号懒人、头号宅女兼患有10分钟失忆症的人,放弃了无数次在岗旅行的机会,跑得最远的一次,于是决定在那些已不新鲜的记忆腐败之前,记录下这些文字,免得我的子子孙孙问起他们木呆的老祖宗曾到过的最远之地时,我会望着依旧湛蓝的天空,想不起那四个字:呼伦贝尔。
启程:晚点,还是晚点
如果可以设一个晚点航线排行榜,这条线路肯定能排在第一:三亚TO哈尔滨,停经宁波、沈阳。在我的印象里,这趟班机无论是起飞还是到达,没有一次准点的时候,我们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
在机场找到组织之前,我并不知道这趟旅行有多少人,线路如何,甚至不知道飞机起飞的时间,飞往的城市,我们的领队即团长只告诉我是去内蒙古,那边很冷多带衣服,然后给了我两个选择,9点3刻在中山广场等队,或者10点之前到达机场。我们出发的那天是周五,我怕去往市区的路上堵车选择了直接去机场。买了6点半的汽车票,5点半起床,9点顺利到达机场。坐在椅子上怅然地盯着机场的信息屏,左看右看没有飞往内蒙古的航班,于是按习惯去书店买书。
10点过后,大部队到达,总共11人,加全陪导游共12人。全陪姓孙,我们叫她孙导,为我们提供旅行全程服务。孙导是湖南妹子,瘦长的身形,有一头飘逸的垂腰长发,姿色中等,神色中带了一点乡气,说话的声音尖利绵长,很有穿透力,总之跟着她,丢不了。
航班照例晚点。孙导在候机厅里把行程安排发给我们,看了之后才知我们要飞的地方是哈尔滨,然后坐夜班火车去海拉尔,我们的目的地呼伦贝尔市中心所在区。
原定11点半起飞的飞机,折腾到1点多才飞,四个小时后到达哈尔滨,哈尔滨的地陪导游在出口等着我们。地陪导游是哈尔滨姑娘,有着东北人典型的大盘脸,肤色白皙,一口整齐密集的牙齿,如果忽略她稍稍有点肥的身材,算是个东北美女。机场距离哈尔滨有40分钟的路程,一路上地陪充分发扬东北人爱唠的光荣传统,声情并茂地给我们介绍哈尔滨的风土人情,时不时冒出几句东北式幽默,把我们所受的折磨和疲倦一扫而光。
在定点的饭店用过晚餐,距离火车开车的时间还早,地陪带我们去游览当地最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教堂被包围在一群现代建筑中,墙体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蓬顶,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俄东西伯利亚第4步兵师侵入哈尔滨。沙俄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于1907年破土动工建造圣索非亚教堂用作随军教堂,那时为全木结构。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经过长达9年的精心施工,一座富丽堂皇、典雅超俗的拜占庭风格建筑竣工落成。
在教堂广场逗留半个小时,我们赶到哈尔滨火车站,继续了那天的噩梦:火车晚点。如果查黄历,那天肯定写着忌出门远行。由于旅行社对接出现问题,原来预定的快车变成了慢车,还是到大庆才能享用卧铺的慢车。1个多小时后,我们狼狈地上了车,地陪帮我们搞到了餐车的坐票,另外出38块钱买的。距离大庆还有1个小时,同伴感慨地说:“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大庆这个地名,不是因为王进喜或者石油、而是卧铺!”
11点40分,我们摸黑着找到自己的床铺,床单上还冒着前一位睡客的热气。从早晨5点半到凌晨12点,我从东南沿海飞到了国土的最北端,一路的晚点折磨着身体也折磨着精神,管不得棉被里残留的体温,在火车哐当哐当声中陷入倦极的昏迷。半夜,睡在下铺的小婴儿估计吃坏了肚子开始拉屎,在啼哭声和臭味中,这一晚的折磨不言也罢。
PS:在宁波机场买的书叫《台北,给我一个放手的理由》,讲的是暗恋、遗憾、执着、相爱、误会、死亡和永恒的记忆。爱情,只有装入死亡的口袋,才能永恒。 行程地图
宁波栎社机场候车厅
机场书店
沈阳桃仙机场候车厅
哈尔滨街上一角
哈尔滨餐厅里的老外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
教堂牌匾
教堂正门
教堂顶部
教堂顶部2
教堂侧面
夜晚的教堂
辛苦了:s2 还没有回放策马奔腾!
乘菜还没有凉赶紧得端上来。嘻嘻 我只看到了这一路的折腾,:L应该还有后续吧 把心交给草原把肺留在森林
——记呼伦贝尔之行
...
艳过无声 发表于 2010-8-13 2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旅游回来,岂不是变成无“心”无“肺”之人? 好地方。我去过旁边的。乌兰浩特 去过大教堂,等待看草原 没了? 好风景~~~ 可爱的文字,可爱的姑娘!我喜欢! 本帖最后由 艳过无声 于 2010-8-14 18:53 编辑
2、第二天:中俄蒙交界地满洲里
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呼伦湖在内蒙,贝尔湖在外蒙,两湖由乌尔逊河连接在一起。关于呼伦和贝尔,还有一个很凄美的传说。
传说中,呼伦是美丽的蒙古族姑娘,贝尔是英俊的蒙古族小伙子,两个年轻人相爱了。一个雨后天青架起双彩虹的傍晚,灾难降临平静的草原,恶魔莽古斯吸干了草原的水,从洁白的毡房里抢走了呼伦姑娘。草原枯黄了,成群的牛羊倒地而亡。为拯救草原和心爱的姑娘,贝尔抄起弓箭长刀,跨上枣红马,日夜寻找莽古斯,终因疲惫不堪跌下马来,就在半梦半醒间,他看到了饱受恶魔摧残的呼伦的身影,她变成一朵瘦小的“阿日愣”花,在眼前奄奄一息。贝尔猛然惊醒,用皮囊里仅有的一点水浇灌“阿日楞”花,呼伦复活了,她紧紧拥抱着贝尔。莽古斯又出现了,再次夺走呼伦,与贝尔之间展开生死搏斗。眼看贝尔难以力敌,呼伦为了拯救爱人,挣托绑绳飞快地夺下莽古斯头上的绿宝珠,一口吞下。顷刻,山崩地裂,狂风大作,呼伦倒地化作浩荡的大湖。失去神力的恶魔最终被贝尔杀死了,贝尔却再也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下也化做一池清湖。就这样,一对情人把炽热的爱献给草原万物,化做呼伦、贝尔两个清澈汪洋的大湖。湖中的鱼儿不忍看到两个相爱的人分离,游出一条乌尔逊河,把两个湖连在了一起。草原兴旺了,呼伦贝尔成了她的名字。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称。呼伦贝尔市之前为盟,2001年10月10日撤盟设地级市,下辖1个市辖区、4个旗、3个自治旗,代管5个县级市,辖区面积26万平方公里,比山东和江苏两省的总和还多,是我国辖区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市内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全国“三少”民族自治旗,学校用汉语、蒙语和英语三种语言授课(太痛苦了……)。
早上七点半,火车到达海拉尔(海拉尔在蒙语里是野韭菜花的意思)。年轻的地陪姑娘林导接上我们后,带我们去指定酒店用早餐。旅游大巴开出海拉尔火车站的停车广场时被堵了,因为广场的出口和进口为同一个,而大大小小的车子停得横七竖八到处都是,又没一个管理的人,由此可见这里的人,是在草原上野惯了的,粗犷而不循章法。
海拉尔的气温果然如团长所言,有点冷。我穿上了长袖外套,在酒店洗漱的时候,流出的水冻得我指节僵硬,寒气一直渗到骨头里。用过早餐,根据行程安排先去呼伦湖。当车子一驶出海拉尔,一望无际的草原便扑面而来。8月的草原,已经进入打草期,即收割牧草晒干后给冬天的牲畜食用。收割后的草原竖着一茬一茬牧草的根部,露出沙质的土壤,似铺了一层薄薄的黄色毛毯。
旅游车在唯一的国道上疾驰,路两边不时能看见“注意牲畜”的提示牌。这里的牛羊都是无人放养,它们爱在哪里吃草就在哪里吃,天黑的时候由领头的头羊或者头牛带领羊群牛群回家,因此在国道上总能遇到黑白色的奶牛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
呼伦贝尔虽然号称有3000多条河流,但一路上除了无边无际的草很少看见水,偶尔在塌陷的地方形成一个小小的水洼,水洼旁边的牧草便显得清脆鲜嫩。当生命遇到水,便会鲜活。因此只有你亲自踏上这93万平方公里的草原,才能理解这里物产的贫乏、水源的珍贵以及那一场场血腥的战争,因为除了牧草、野菜、牛羊和头上的飞鸟,这里的人们除了抢掠确实制造不出更多的物品。
到达呼伦湖已是中午,夏季是内蒙古旅游旺季,湖边小小的饭店里挤满了前来旅游的人。而号称全鱼宴的午餐,对于我们这些来自海边的宁波人而言,是无法下咽的佳肴,上来的鱼一眼便能瞧出是死鱼,而且还是死了很久的鱼,因此所有的鱼都用炸的方式烹调。糟糕的全鱼宴让我们对呼伦湖的好感大打折扣,用过午餐来不急游览便匆匆离开了。
下一站是满洲里国门景区,途径套娃广场。套娃是俄罗斯著名的手工艺品,用莱姆树、桦树制成。真正的俄罗斯套娃,要将木材放在通风的仓库里晾干2年甚至5到6年。套娃越轻,说明质量越好,而中国仿的套娃,往往掂着很重。在国门的销售柜台里,见到一只50套的套娃(大家看了照片后可以猜猜是几位数,猜中有加分),标价愣是把人给吓死。
国门,是俄罗斯和中国交界的地方,在国门的观光厅里,能望见俄罗斯境内后贝加尔斯克城。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一直以来都是中俄边贸的重镇,建有中俄互市贸易区,当年毛主席出访苏联,也是从这里的铁路出发。这里的人主要靠与俄罗斯做贸易致富,受俄罗斯影响深远,因此建筑风格带有俄罗斯风情。一到晚上,街道两旁的建筑都亮起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整座小城装饰得流光溢彩,走在里面仿佛进入了一个五颜六色的童话世界。从拉闸限电地区来的我们,感概这里的人太浪费电力资源,但满洲里人却骄傲地说:“我们这里有煤矿,不缺电!”
PS:为了留给大家一个真实的印象,我不得不说,在满洲里有一个行业是很有市场的。据说在那里E国姑娘已不算稀奇,而且对中国男子而言体格过于高猛,因此近几年进口了很多H、R国的姑娘,以符合中国人对女人娇小的审美观。在我们入住的酒店大堂,赫然竖着一则广告:俄罗斯钢管舞,包房,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