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
诸葛三分天下计归于羊公吞吴策
名将风范今何在
堕泪岘山碑德泽
[ 本帖最后由 花港杨晟 于 2009-7-17 15:17 编辑 ] 这是个冷门呀,我要恶补一下! 西晋名将,战略家。德高。
羊祜(221—278),字淑子,西晋大臣,泰山南城人(祖籍新泰羊流)。世代为官,祖父羊续东汉时任南阳太守,父羊曾任上党太守,有异母兄羊发,同母兄羊承和姐姐羊徽瑜,羊承早丧,羊徽瑜被司马师纳之,封为后(景献皇后)。
羊祜早年丧父,青年时博学多才,能文著称,身材魁梧,眉目清秀。曹魏末年,被文帝召见并封为大将军,另被拜为中部侍郎,后曾任关中侯、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中领军悉统宿卫等职,参与司马昭机密。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因羊祜辅佐有功,被授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泰始五年(公元269年),晋武帝与他策划灭吴,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在真十年,广泛开设乡村学校,治理地方秩序,并开屯田,储军粮,为灭吴作了充分准备。
他针对当时“军无百日之粮”的窘况,号召士兵屯田开荒八百余亩,几年之内积存了供十年用的军粮,既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又充实了军用物资。他开设学馆,重视教化,关心民众,“甚得江汉民众之心”。他常身着便服,带少数随从,了解下情,与士兵共甘苦,深得士兵爱戴。羊祜对东吴官吏实行安抚政策,对来降吴人予以奖励,并来去自便。有一次,部下抓了两个牧童作为俘虏献上来,羊祜了解情况后,派专人把两个牧童送到吴地父母处,牧童全家感激涕零,到处称颂羊祜恩德。在两军交战中,吴将邓香侵犯夏口,被活捉,羊祜开导一番后就把他放了回去,不久,邓香率部来降,吴将陈尚、韩景较顽固,屡犯边境,羊祜令部下追斩之,然后又厚礼殡葬,陈、韩子弟来迎丧,羊祜以礼相待。为此,羊祜德声大振,吴国官兵为之悦服,就连与羊祜在边境对峙的吴国将帅陆抗也说:“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后来与陆抗互通使节,各保分界,于是边界进一步得到安宁。
到了咸宁二年(276年),伐吴条件已具备,而且吴将陆抗已病逝,羊祜上述说:“吴主荒淫无道,又非常残暴,已失去民心,趁此攻打吴国,吴纵有长江作天险也无济于事,灭吴统一就在眼前了。”但因秦、凉二州的少数民族叛乱,把此事耽搁了,评定叛乱再上疏伐吴时,因朝中多数权臣的反对,又不能实现。羊祜长叹说:“天下不如意,恒十居其吧,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其后,晋武帝因羊祜功大,以泰山郡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为南城郡,封羊祜为南城侯。南城郡郡治南城(今山东费县),这便是一些人误认羊祜为费县人的原因。南城侯设置相,与郡公等同,官高爵显,但羊祜固辞不受。史称:“祜每被登进,常守冲退,至心素著,故特见申于公列之外。是以名德远播,朝野县瞻,缙绅佥议,当居台辅。”而晋武帝“方有兼并之志,使祜以东南之任”,也就答应了羊祜的请求。二年后羊祜病倒,回到洛阳,仍向晋武帝面陈灭吴之计,武帝怕他劳累,让他坐车上殿,并免去朝见之礼,羊祜重申了伐吴谋划,他说:“今主上有禅让之美,而功德未著,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越也!”晋武帝听了很是高兴,并令羊祜带病领兵出征,羊祜奏称:“取吴不必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公元278年,患病加重,他推荐很有军事才干的杜预接替自己,不久过世。武帝听到这一噩耗,“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鬓,皆为冰焉。”消息传到荆州一带,“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资治通鉴·晋纪》)
羊祜临终前,对子女所嘱二件事:一嘱咐亲人不得将它的官印入柩;二不得修陵寝,只求和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羊祜死后,堂弟羊琇按其意愿要葬于故里祖墓之侧。晋武帝念其功高,且赐给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追赠侍中、太傅。因此,羊祜归葬新泰故里的遗愿没有实现。
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武帝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诗中,对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进行了热情赞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毛泽东在晚年也曾多次调阅《晋书·羊祜传》,并在书封写下题记,对羊祜也有过高度的评价(《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页165),显示了这位中国一代伟人对羊祜的关注。
羊祜一生虽身居高位,但立身清俭,他的不朽业绩和高尚的品格将永远受到世人传颂。
[ 本帖最后由 花港杨晟 于 2009-7-19 14:09 编辑 ] 羊祜羊太傅
葬在襄阳府......
孔明吊孝假惺惺
堕泪碑前草粑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