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野佬 发表于 2009-6-6 13:14

“修行”与“极限”


               “修行”与“极限”



      本人爱好文学,特别是新诗,自从对文学有些概念,便开始学步,高中后期几近疯狂:凡是市面上能搜集到的诗集,吾皆拥有之,狼吞虎咽地暴食,“孩子”与“脏水”全盘照收。至大学二年级似乎有了一些鉴别能力,看新诗有了一点眼光,发觉形象思维能力不是自己的强项,只好忍痛放弃了新诗写作的努力,于是诗坛也少了一位“硬撑”的诗人。大学的文论教师曾鼓动我攻读文学批评的研究生,说我有这方面的赋质,理论形象思维活跃,批判意识强烈。但由于家境过贫,人民币大过人生理想,工作养活自己、减轻家庭负担是当时第一要紧的事。所以说,我离开文学是现实的选择,离开诗歌却是理智的放弃。
      我向来认为:做一样事情、从事某一专业,都要下一定的功夫,“修行”到家才能有所成;而且这个“有所成”还有“极限”。“极限”包括个人的赋质条件和外在的客观条件。就象我放弃新诗是赋质不够,没有专攻文学批评是欠缺人民币。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并非“修行”了,一定就能有所收获,如果你只有煮“茶叶蛋”的材质,是无论如何造不了“原子弹”的。就算有了造“原子弹”的本领,没有相应的设备和条件,也只能“望洋兴叹”。可见,“修行”是不能随便修的,要先搞清自己的“极限”所在,否则就有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枉费力气,徒劳无功。
      为难的是,对“极限“的认知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如果说客观的“极限”认知还相对容易的话,那么主观的“极限”认知则一般都要费一番周折的。 “硬撑”学新诗的经历,让我对此痛有体验。现在很多人在幼年时期就有条件学习很多东西,但自己缺乏选择的能力,大多是依家长的意愿而为。小孩有兴趣学是好事,无兴趣则有扼杀童心之嫌。有些天赋较全面的孩子,过早地集中在某几项知识或能力的培训,也有可能会掩盖或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更好发展。发现人主观方面的“极限”,很难说有具体的方法。有的人天缘巧合,瞎打瞎撞,发挥着了自己的天资,取得常人难以料想的成功。这是个人的造化。识察自身“极限”是一种能力,有些人自己具备,有些人则不具备。不具备的人,若得“伯乐”一样的高人指点,那是最幸运的了,若碰不到“伯乐”,那也只好顺其自然了。
      事后可以总结出理由千万条,事前我们则必须在“修行”中“摸着石头过河”。有时会很方便地找到“极限”,有时则是艰苦卓绝也不一定。但 “修行”还是要继续的, “修行”的苦功还是要下的,因为任何事情“修行”、多“修行”总比不“修行”、少“修行”成功的机率要高一点。我们只有在不断“修行”,才有希望发现“极限”、突破“极限”,从而推进进一步的“修行”,拓展新的“极限”。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9-6-6 15:12 编辑 ]

艳过无声 发表于 2009-6-6 18:07

写得这么透彻的道理,竟然没人留言。才子,送花给你:s5 :s5 :s5

renkeliao 发表于 2009-6-7 09:37

有才 有才 现在都没时间舞文弄墨了哦

阿布 发表于 2009-6-7 12:23

支持一下!:s5

逝星尘 发表于 2009-6-8 16:04

:s2 :s2 继续发表有才诗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修行”与“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