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象山县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10日象山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县长 李 关 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县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面对宏观调控和入世过渡期的环境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本届政府在中共象山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大力弘扬象山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
区域优势逐步显现。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跃居全国百强县63位。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60.6亿元,年均增长13.5%;财政收入17.7亿元,年均增长21.4%。象山港大桥成功奠基,沿海南线象山段建成通车,陆岛交通继续改善。大桥效应初步显现,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力度加大,港桥海联动战略启动实施,发展信心指数明显提升。临港工业迅速崛起,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取得突破,乌沙山电厂一期投产,中油重工基地落户。象山港、石浦、鹤浦三大船舶基地初具规模,西泽5000吨级货运码头动工兴建。象山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区集聚功能增强,工业区块加速形成,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资本市场培育成效明显,龙元、华翔、宏润成功上市。生态县建设全面启动,建成中心城区、爵溪污水处理及一批循环经济项目,人均公绿面积8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滨海休闲旅游声名鹊起,松兰山度假区功能日渐完善,中国渔村一期、石浦渔港古城、影视城等景区建成,创建国家A A A A景区2个,“一带四区”旅游发展框架基本形成,累计接待游客750万人次。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3.7∶42.2∶34.1调整为18.1∶46.4∶35.5,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生态高效农业稳步发展,渔业经济转型加快,农业总产值达到55.2亿元,列全省第二位。农业龙型产业主导作用明显,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产值达到40亿元,专业合作社销售10亿元。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达到15.5万亩,创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25个。工业强县战略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23.6%,荣获中国针织名城和中国水产食品加工基地称号。“三型”企业梯队日趋完善,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3家。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28%。宁波(象山)科技创业中心启动建设,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达到8家,完成合作项目150项,累计完成技改投入84.6亿元。品牌创建取得突破,获国家免检产品2个,天安电气被评为中国名牌。外贸出口持续增长,自营出口达到8.2亿美元,年均增长29.6%。外经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外经营业额达到3.1亿美元,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7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协议利用外资4.3亿美元,实际到位1.6亿美元,利用内资23.6亿元。口岸功能提升,海关、检验检疫机构作用有效发挥。建筑经济稳健增长,一级资质以上企业增至9家,建筑企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26.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亿元,年均增长13.5%。海鲜餐饮业蓬勃发展,海鲜旅游节列入全国十大餐饮节庆。海洋运输业异军突起,总运力34万吨。金融存贷两旺,年末存贷款余额双双超百亿元。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县域规划体系日趋健全,城区控规覆盖率达80%。城乡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城市化率达48%。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大目涂二期围垦合龙,军民塘取水工程下闸蓄水,上张水库、白溪引水工程和滨海水厂进展顺利,建成标准海塘44.5公里,220千伏象北输变电、110千伏爵溪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中心城区框架拉大,建成区面积达到16.3平方公里。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滨海大道、象山港东路、巨鹰路、环城西路一期建成通车,天安路延伸段基本贯通。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县前街广场完成改造,新增城区停车泊位2130个。城市管理逐步加强,畅通工程深入实施,环卫保洁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增强,改造中心城区河道3.5公里,石浦城区防洪工程全面建成。石浦、西周建成区面积达到6.8和5.1平方公里,鹤浦、贤庠、定塘等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1560发展计划启动实施,村庄规划修编、村企共建、农民培训等工作取得成效,创建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个,整治村庄159个。改建县乡公路271公里,建成通村公路516公里。农村一次改水基本完成,二次改水受益人口12万人。土地管理切实加强,用地空间继续拓展。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69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7736元。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省文明县城称号。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县,免收义务教育段学杂费。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累计新改建教育用房31万平方米,实验小学、丹城中学、城南学校、石浦中心幼儿园等建成使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到61%。“323”师训工程全面完成,被评为全国师资培训示范县。海洋文化大县建设扎实推进,顺利通过省文化先进县验收。中国开渔节跻身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中国海洋论坛会址落户。城乡文化活动富有成效,广场文化、群众文化日益繁荣。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力度加大,石浦荣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竹根雕品牌打响,影视文化产业初露端倪。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县级以上村落、社区文化示范点60个。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实施,布置健身路径器材222套,县第七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县广电大楼投入使用,改造广电主干网络700公里。医疗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县一院、中医院和台胞医院升级达标,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9家、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256家。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急救系统启动运行,县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完成迁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面推行,通过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验收。信用象山建设深入推进,整顿经济秩序力度加大。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邮政、通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普查、农业普查顺利实施。工商联作用较好发挥,台湾事务、民族宗教、侨务、外事、人才、审计、档案工作取得新成绩。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圆满完成征兵任务。
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有效落实。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行政服务、要素市场、社会服务、阳光信息、行政监督五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推行机关内设机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政务公开继续深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有效落实,累计办理建议819件、提案842件。平安象山、法治象山深入实施,建设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四五”普法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和信访责任制较好落实。烟草三产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盐业管理体制改革。行政村规模撤并到490个,镇村两级换届圆满结束。城乡统筹就业扎实推进,累计培训农民和职工8.5万人次,实现再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渔业保险覆盖率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生育保险等制度全面推行。社会救助网络更加健全,城乡低保覆盖率100%。移民安置工作有效落实。扶贫帮困、助残扶残工作扎实开展,慈善安居工程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老龄事业得到重视,新改建敬老院10家,“五保”对象实现集中供养。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检测中心挂牌运行。农村放心工程成效显著,建成镇乡连锁超市16家、农村放心店510家、农资连锁店110家。发放国家柴油差价补贴9000万元。公共应急管理切实加强,“非典”、禽流感等疫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特大干旱、强台风等自然灾害抗击取得全面胜利。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凝聚着全县人民的辛劳和智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县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积极参政议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象部队、武警官兵,以及一切关心象山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仍有许多不足:经济整体竞争力仍然较弱,科技、人才支撑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农渔民增收难度加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基础设施和城镇服务功能相对滞后,水、电、资金等要素制约明显;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政府职能转变与发展要求尚有差距,一些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作风有待改进。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 Last edited by skyhood on 2007-2-12 at 12:17 ]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象山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也是新一届政府迎接挑战、经受考验的五年。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缓和稳定,国内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我县正步入海陆一体的桥海时代,随着象山港大桥的全面动建,大桥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休闲经济成为发展主引擎,将使象山的海陆资源更加优化,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潜在优势更加凸现,产业特色更加明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责任感、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强化发展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争创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今后五年象山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象山港大桥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桥海兴县、工业强县、旅游富民、和谐惠民四大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海陆一体,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改革创新,强化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建设和谐新象山。
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超过320亿元和35亿元,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50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3 ∶ 46 ∶ 41,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围绕打造实力象山、休闲象山、开放象山、人和象山,紧紧抓住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全力组织实施和谐新象山工程:
——交通枢纽工程。全力以赴推进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确保“十一五”末建成通车。加快建设浙江沿海高速戴港至宁海力洋段和出口接线工程,分步实施环象山港一级公路象山段,改造丹泽一级公路。建成三门口大桥和林善岙、大金山隧道,新改建县乡公路50公里,形成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加快象山港、石浦港开发,规划建设象山港物流园区,开展甬台温铁路象山港支线前期工作,建成西泽5000吨级、西周3000吨级公用码头;全面疏浚石浦港航道,提升通航能力,建成雷公山3万吨级货运码头;力争建成象山港5万吨级和万吨级货运码头,尽早开发金七门深水岸线,形成外联内畅、海陆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
——水电联网工程。建成上张水库和一批小型水库,完成白溪引水工程和滨海水厂。实施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日供水10万吨乌沙山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同步铺设至丹城8万吨、石浦3万吨供水管线。全县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吨以上,基本实现区域联网供水和分质供水,有效缓解缺水矛盾。新建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建成荔江、西泽等110千伏输变电站8座,改造城乡电网120公里,全县受供电能力实现翻番。实施移动、联通、电信3G网络工程,提高通讯保障水平。
——临港产业工程。建成中油重工、天安输变电、申菱电梯等项目,加快建设象山港、石浦、鹤浦三大船舶基地,全县造船能力达到 250 万吨,成为临港装备制造基地。全面建设 2×100万千瓦乌沙山电厂二期、10万千瓦风力发电、年产320万吨海螺水泥项目,打造新型能源建材基地。实施巨鹰、甬南、创裕、启新等针织面料及服装项目,打响中国针织名城品牌。实施东方、飞日、超星等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升中国水产食品加工基地。实施华翔汽配等项目,建设汽配铸模生产基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的生动局面。建成象山科技创业园和宁波(象山)科技创业中心,争创国家级品牌产品3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创建省科技强县。
——开放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石浦港升格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加快象山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区开发,基本建成象山港、滨海、城东、石浦工业区块,全县新增园区面积20平方公里。发挥园区招商平台、对外贸易基地作用,争取韩国三星等大企业落户,累计协议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际到位5亿美元,利用内资60亿元以上。新增自营出口权企业150家,2011年自营出口达到13亿美元,年均增长10%;新办境外企业(机构)50家,外经营业额达到2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保持全省领先。做大做强建筑经济,开拓境外市场,建筑企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一级资质以上企业16家,成为省建筑强县。
——滨海新城工程。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加速构建“一核三组团”城镇发展格局,努力建设中心城区、沿象山港、环石浦港、大塘港等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四大片区。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打造特色、提升品位”的思路,修编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建成市政道路35公里,构建“一环六横六纵”路网框架,新增建成区12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推进象山港路至生态大道纵深2公里开发,建设城市新中心区。加快滨海大道两侧开发,启动建设新行政中心和大目湾新城。加快石浦、西周、鹤浦、贤庠、定塘中心镇建设,发挥小城镇集聚功能,城市化率达55%以上。
——农村小康工程。深入实施1560发展计划,建成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0个,完成全县村庄整治,加快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壮大“7+1”农业龙型产业,新建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7万亩,争创省市级优质品牌10个。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培育8家以上年销售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成农村联网公路400公里,新建加固标准海塘100公里。新改建镇乡自来水厂11座,铺设农村供水管道420公里,安全用水受益率达到100%。实施10万农民培训工程,转移富余劳动力5万人。
——休闲象山工程。深入实施旅游富民战略,打响休闲象山品牌,凸现滨海休闲主题,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以上,建成全国旅游强县。以百里黄金海岸带为主轴,以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滨海养生、生态观光为重点,推进松兰山旅游度假区、环石浦港渔文化旅游区、大塘港生态农业休闲区、象山港休闲度假区建设,打造长三角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半边山旅游度假区、中国渔村二期、象山海洋旅游剧场和影视基地扩建项目,建成白沙湾、心海、锦江度假村,有序开发滨海景观房产。推进花岙岛、风门口、红岩、灵岩山等项目建设,包装推介檀头山、道人山、明珠岛等海岛旅游资源,打造渔山国际海钓基地。
——生态半岛工程。深入贯彻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建设生态经济型港湾。推行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形成西周、爵溪、石浦循环经济区,争创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实施中心城区、爵溪污水处理二期,建成西周、城东、石浦污水处理项目,全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扩建水桶岙垃圾填埋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推进沿路、沿海绿化,建设天安路等生态绿化带220公里,建成沿海防护林带100公里,生态公益林达到50万亩。基本建成渔山、韭山列岛国家级保护区,开发南田岛、清风寨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60%。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级,建成国家生态县。
——海洋文化工程。大力弘扬象山精神,推进海洋文化大县建设。继续办好开渔节、海洋论坛,争取海博会会址落户。建设县文化综合活动中心、体育中心二期、档案馆和博物馆;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根雕艺术、影视、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和省体育强县。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和均衡性,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98%,学前教育入学率99%,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年,建成省级重点中学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6所。构筑与桥海经济相适应的开放型人才体系,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8万人。迁建县中医院和爱心医院,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新增病床800张;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成省卫生强县。完成全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传输数字化。
——民生保障工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覆盖面年均扩大10%。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即征即保。全面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建立社会保障风险基金和农民工工资风险保障机制。完善最低生活、分类救助、集中供养三张“援助网”,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贫困人户生产生活基本需求。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帮助1.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施廉租房货币补贴制度,完成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安置房50万平方米。
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农民工服务管理,农民工集中居住率达到50%。推进平安象山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防范处置机制,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死亡率控制在0.45以内。
各位代表,新象山工程投资大、起点高、带动性强,是象山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载体,必将对我县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以新象山工程建设为抓手,顺时应势,科学谋划,紧紧把握象山港大桥建设契机,以特色化促进差异化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开发,积极探索符合象山实际的发展路子,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立足新起点,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2007年政府工作建议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新象山工程的启动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定200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6%和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分别增长6%。围绕上述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一)以象山港大桥建设为龙头,提升基础保障功能
全力建设象山港大桥。坚持把大桥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加速推进,确保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按照大桥建设目标和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各项报批手续。做好政策处理,推进配套码头、进场道路等辅助设施建设。加强宣传策划,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大桥建设的良好氛围。以大桥建设为龙头,加快全县交通网络优化升级,建成三门口大桥,动建林善岙、大金山隧道、鹤浦盘基公路和县客运中心、中心城区公交场站,修复象西线下沙至莲花通道,修建盛宁线西泽至丹城段,抓好环象山港公路象山段等项目前期准备。发挥大桥效应,加强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象山港物流园区。加快港口开发,基本建成西泽货运码头,科学论证下湾门炸礁工程。加强岸线资源管理,提升象山港、石浦港口岸功能。壮大海洋运输业,引导海运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总运力36万吨。
努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契机,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深化项目中心制,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改善建设环境。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体制,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科学把握投资导向,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2项,年度计划投资35.6亿元。坚持城乡统筹、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农业水利4项、交通7项、城建10项、社会事业4项,年度计划投资16亿元。坚持投资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严把项目准入关,安排工业、旅游商贸17项,年度计划投资19.6亿元。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安排政府性投资项目120项,年度计划投资18.5亿元。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坚决贯彻土地调控政策,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健全土地公开出让制度,用足用好用地指标。规范土地政策处理,实现依法有序征迁。盘活存量土地,健全流转机制。加快储备开发,基本完成大目涂二期围垦,建设高涂岙等7项2.9万亩围垦工程。实施新桥、晓塘等镇乡土地整理项目,做好昌国盐场非转申报工作。加快建设白溪引水工程、上张水库大坝和滨海水厂、爵溪第二水厂,规划建设西周、新桥等镇乡水厂。编制城乡供水总体规划,推进重点区域联网供水和水务体制改革。完善供电设施,建设荔江、西泽、滨海、鹤浦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强化资金保障,改善融资服务,优化信贷结构,推进银企合作,年末金融存贷款余额均超过130亿元。
(二)以富民强村为主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建设“7+1”农业龙型产业示范基地。发挥资源优势,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改良农产品品种,创建优质示范基地15个。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启动建设渔船避风锚地,稳妥发展远洋渔业,新增海水池塘标准化养殖面积2500亩。完善补农贴农政策,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石浦水产品、城区农产品等加工园,上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家。探索建设“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新增市级示范合作社3家。整合农产品品牌,统一品牌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创新营销机制,扶持直销配送中心、专销市场建设,培育销售大户,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效防控动植物疫病。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农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广应用效率型农业机械。
推进农村社区化。加快村庄规划修编,建成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4个,完成村庄整治60个。立足渔区特色,创新新渔村建设机制。深化村企结对,因地制宜发展村办工业、家庭工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实施高山、海岛移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出行条件,新建农村联网公路60公里。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培育群众文体队伍,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重视水源地保护,改善农村供水设施。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探索村庄社区化改造模式,创建农民会所。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体系,夯实农村管理基础。
推进农民素质现代化。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农民信箱作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减轻农民负担。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有效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培训体系,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委托型培训。健全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促进农渔民转产转业。全年培训农民2万人,转移农渔民3000人。
(三)以创新创业为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增强工业实力。强化工业主体,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0亿元,增长30%。深化“创亿元、上台阶”活动,新增亿元企业5家。支持企业上市,加快优势企业集团化步伐。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培育规模以上企业60家。发挥小企业创业基地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创业,新办企业600家。拓展企业筹资渠道,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缓解企业筹资难、担保难问题。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企业激励机制,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培育创新型、责任型、职业化的现代企业家。重视劳动力引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推进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园区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管理制度,提高入区企业动工率和产出率。象山经济开发区基础配套投资1亿元,完成滨海工业园一期,基本形成二期框架,10家企业投产。象山产业区基础配套投资1.5亿元,15家企业投产,新增临港大项目2个以上。发展临港装备业,加快建设中油重工基地等项目。提升船舶制造业,推进三大船舶基地建设。启动乌沙山电厂二期、海螺水泥和檀头山风力发电项目。实施“退城进园”,支持镇乡特色工业区块开发,推进天安电工城、华翔汽配城、贤庠模具城建设。
加强自主创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全社会创造热情。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产业创新增长极。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5亿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加快新产品研发,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家,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70项。引导企业做好品牌创建、宣传和保护工作,力争新增国家级品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更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培育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改力度,完成财务支出30亿元,增长20%。完善奖励扶持政策,加强服务保障,重点实施30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推广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推进高效循环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5%。改进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开展环境管理认证,引导企业集约利用资源,推广重点行业中水回用。深入实施循环经济310工程,建设西周、爵溪、石浦循环经济区,新增清洁生产试点企业5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4家,创建市环保模范企业2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产、畜禽养殖示范园和高塘岛农业生态园。
(四)以生态建设为依托,打造滨海旅游休闲目的地
完善城镇功能。健全城乡规划体系,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建成天安路延伸工程,新改建丹阳路等11公里市政道路。推进重点区域开发,高起点规划新行政中心、大目湾新城,基本形成城市新中心区路网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稳步改造上半河、黄家塔等城中村,建设爵溪燕湖湿地公园。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建立信息发布制度,规范销售行为,稳定住房价格,完成房地产开发60万平方米。整治石浦金石引河、大明山河,建设海丰、荔港广场。拓展西周城区道路4公里,推进昌明路沿线开发。加快开发鹤浦万寿塘区块。拉大贤庠、定塘建成区框架,分段实施茅石线改道。
提升休闲旅游。按照“一带四区”旅游发展格局,修编完成象山港、大塘港休闲旅游规划。以重大项目推进年为载体,重点开发半边山旅游区、中国渔村二期。提升石浦港渔文化旅游区形象,改造渔港路及建筑立面,建成半岛、荔港大酒店,策划石浦港夜游活动。完善松兰山度假区功能,拓宽滨海大道至景区入口道路,建设白沙湾、心海度假村和企业家俱乐部。综合开发象山影视城,规划兴建大唐影视度假村。积极发展乡村游和农(渔)家乐,创建晓塘白玉湾、东门渔村、花岙岛、茅洋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示范点。强化基础配套,开发景观房产和经济型、家庭型宾馆,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购物中心。创新第十届中国开渔节,举办象山国际海钓节。健全行业管理体系,成立旅游培训中心,规范旅游经营行为。加大营销力度,深度开发长三角客源市场,全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
打造生态半岛。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争创国家生态县。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新增市级以上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10个、园林式村庄10个。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工程,提升爵溪、石浦污水处理系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石浦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整治溪口水库污染源。加强海岛保护,规划建设海岛生态园。坚持多植树、多绿化,推进中心城区、交通主干线、镇村绿化,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加强森林保护,完成造林6000亩、沿海防护林25公里,启动建设南田岛省级森林公园。
优化商贸布局。培育新型业态,创新服务方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亿元,增长13%。建设城区现代商贸中心,续建时代广场、宏通苑大酒店,新建金都大酒店、假日宾馆,培育购物、服饰特色街区。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动建城东菜市场,建成中国水产城主体工程、家俱市场和轻纺市场,完善船舶和定塘果蔬交易市场功能,规划建设综合性商品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举办海鲜旅游节,筹建石浦海鲜城,改造爵溪夜排档,提高象山海鲜美誉度。健全城乡流通网络,提升镇乡连锁超市和农村放心店服务功能,发展社区商业。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建设墙头万吨级粮库。稳步推进烟草三产企业改革,加强烟草、盐业专卖管理,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和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
(五)以扩大开放为重点,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
多层次推进招商引资。坚持三次产业并举、内外资并重,提高招商水平,协议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实际到位6200万美元,利用内资8亿元。注重项目选商,着力引进一批消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主体,整合力量,健全网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高素质人才。发挥投资合作促进局作用,加强区域联合招商,组织参加各种项目推介会和经贸洽谈会。突出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精心编制招商项目,分级建立招商项目库。落实重大项目联系制度,深化目标责任考核,狠抓跟踪落实,促进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
多元化扩大对外贸易。应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的环境变化,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完成自营出口总额9亿美元,增长10%;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实现进口总额1亿美元,增长22%。调整贸易结构,转变出口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现加工贸易额1.1亿美元,增长25%。推进出口商品提质增效,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提升针织、水产品出口附加值。支持企业自主创建外贸品牌,注册境外商标达到10个。拓展外贸市场,扩大欧美、东南亚市场份额。壮大外贸企业队伍,新增自营出口权企业30家。发挥口岸、海关、检验检疫机构职能作用,构筑开放型经济服务平台。
多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外经营业额3.5亿美元,增长12.5%。做好外经经营权申报工作,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新办境外企业(机构)8家。发展“窗口型”外经公司,拓展境外营销网络。扩大境外工程总承包,并带动劳务输出,提升对外合作层次。引导优势企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支持在外建立技术中心和原材料基地。推进山海协作,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加强与日本宇和岛市、韩国瓮津郡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全方位提升建筑经济。发挥建筑品牌效应,增强竞争实力,实现建筑企业总产值320亿元,增长7%。坚持以质兴业,鼓励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技术装备和建筑工艺水平,创建省级以上优质工程60项。鼓励行业多元发展,拓宽经营领域,推动建筑施工企业与市政、路桥、水利、安装、装饰等专业企业联合重组。推进资质升级,支持企业上市,增强行业集群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巩固沪杭甬传统市场,拓展中西部等新兴市场,进军境外市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培育企业文化,引导企业依法、规范、诚信经营。建立建筑管理信息系统,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完善市场准入和清理制度,依法打击坑害建筑企业的不法行为。加强建筑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训、引进和回归。发挥企业家和项目经理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支持和引导回乡投资,拓展相关产业。
(六)以建设海洋文化大县为目标,不断增强发展软实力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弘扬象山精神,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八荣八耻”教育,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关心下一代和老龄事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五五”普法教育,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征兵、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争取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执行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面商率、落实率和满意率。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做好侨务、台湾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加强科技人才支撑能力建设。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争创省科技强县。完善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机制,增加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新增授权专利100项。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坚持内育、外引、借智并举,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推行柔性引才机制,吸纳更多的人才来象创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创新管理方式,健全人才供求发布机制。支持象山籍在外人士和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繁荣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动建县文化综合活动中心。坚持“三贴近”,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鼓励文艺创作,实施海洋文化精品名品工程。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续编《象山县志》,编纂《陈汉章全集》。加强渔文化研究,弘扬民俗文化,传承民间艺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象山特色的文化产品,扶持竹根雕产业,精心培育影视、现代传媒等新兴文化产业。包装推介一批招商项目,提升县域文化产业档次。
发展教卫体等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建成爵溪学校,新建丹城四小和新桥中心小学,开展象山三中迁建前期工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新改建教育用房7万平方米。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校长、教师轮岗制。创新学生评价制度,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多元化发展职业教育,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着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加强120急救站建设,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8家。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计划生育“五关怀”工程,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级改造有线电视网络,推广数字电视。完善统计制度与核算体系。加强电信和通讯服务,支持邮政体制改革。
(七)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整合培训资源,建设一批特色培训基地,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努力形成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培训的工作格局。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公益性岗位储备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小病受惠机制,确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95%以上。出台城镇职工门诊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城镇职工“双低”扩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探索即征即保机制。加强社保资金监管,提高资金征缴率。构筑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深化殡葬改革。关心残疾人事业,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
健全为民解难创优长效机制。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着力办好以下八方面实事:
1、免除5万名义务段学生学杂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600人。
2、建成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400户,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12万户,完成城中村改造安置房3.6万平方米。
3、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供水改造受益人口8.2万。
4、建成水桶岙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完成三沿五区“青山白化”整治。
5、完成1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和城区3.5万户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县体育场和游泳馆。
6、建成中心城区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安装楼群对讲防盗门5000户。
7、疏浚河道60万立方米,整治河道60公里,加固标准海塘13条40公里。
8、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1万人以上,4万名城镇企业职工享受门诊医疗保险待遇。
探索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法治象山建设,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加强公共应急管理,增强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升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妇幼保健、采供血和急救中心功能。提高食品、药品和医疗市场监管水平,构筑消费安全网。规范培育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改善市容市貌,扩大城市保洁面。强化交通管理,维护城乡客运市场秩序。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模式,鼓励发展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创建和谐社区。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事业单位改制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稳定机制。全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创建平安象山,提高社会安全感。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集中整治重点区域,严厉打击盗抢等各类刑事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强化社区警务建设,加强外来人口、归矫正人员和青少年管理。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协调、处置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完善基层人民调解制度,增强基层化解初信初访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集中开展交通、渔业、消防、民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气象预报监测,做好防台抗旱、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八)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着力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科学理政,提高民主决策能力。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加强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社会管理等知识学习,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应桥海经济新形势,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完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提高决策水平,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发挥县长电话、县长信箱等作用,扩大决策信息资源。加强政府智力支撑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重大事件预告、重大事项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网上协同办公,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坚持为民执政,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大力倡导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种良好风气,多办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尽力而为原则,推动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公共教育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实施基建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探索网上审批,构建城乡一体的便民服务网络。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推进政事、政企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履行法定职责,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评估考核和奖惩办法,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健全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废止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及时纠正执法偏差。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行政监察,健全投诉机制,支持法制、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履行监督职能。
坚持清廉为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以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审计结果定期通报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和项目法人约束机制,健全重大项目保廉体系,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依法理财治税,实施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加强乡镇债务管理。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反对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真抓实干,确保干部思想求实、工作务实、措施切实。必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完善内部分工,落实目标责任,做到早行动、早落实、早见效。必须大力倡导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敢于碰硬,敢于突破,少说多做不张扬,踏实工作不浮躁,努力开创象山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承前启后,我们深觉责任重大;继往开来,我们倍感豪情满怀。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让我们在中共象山县委的领导下,把时代的召唤当作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以更大的胆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同心同德,励精图治,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为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象山而努力奋斗! :se在外地的象山籍人士,一如既往继续:o:o:o为家乡建设出力!
[ Last edited by 成根 on 2007-2-12 at 12:29 ] 偶比较关心强山拧的钱袋子鼓起来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