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女人(连载)
玻璃女人(连载)――――题记年初五阿海的一首《朋友,别哭》让我的思绪回到了许多年以前,想起了身边的许多人和事,更是让我想起了两个好朋友、好姐妹之间的故事。
虽知同乡网人才济济,写作高手也有许多,但还是顶着献丑的压力,把这两个女人的故事整理成文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英
1996年春节过后,刚刚中专毕业只身一人带着父母的声声嘱咐与五百大洋独自一人从老家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追寻着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一张身份证,一张中专毕业证书,一个旧牛仔包便是她所有的家当。
在杭州火车东站下了车后,就不知该何去何从了,分不清东南西北,见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看到的只有和自己一样背着行李匆匆而过的过路人。
因为火车到站天才刚亮,得想办法有地可去啊,这时旁边有人过来问:“小姑娘,要打的吗?”一个胖胖的男人问她,“打的是什么?”小姑娘问。胖男人一愣,笑着摇头走开。
“小姑娘,要住旅馆吗?”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走过来问。
“在哪?多少钱一天?”
“不远的,就在前面。十五元一天,三个人共住一间。”
“那好吧,我跟你去。”
就这样,英跟着三十多岁的女人傻乎乎地上了一辆汽车,后年才知道那叫昌河小面包车。也不知走了多少时间,过了多少条马路,糊里糊涂地来到了一条小弄堂里,车停在马路边,一起和英去的还有男男女女共十多位客人,大伙走进弄堂转了好几个弯才到目的地。
现在英还记得那家旅馆叫“平安旅馆”,是在现在的四季青附近,周围都是农民房,连旅馆也是农民房改造而成的。
在登记了身份证后,三十多岁的女人领着英和其她另外两个女顾客进了一间十来平方的房子,房子里除了三张90公分的折叠床外,还有两个小床头柜,两个热水瓶外加几个衣架。
当天晚上,英一晚未眠,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了,毕竟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毛孩子,什么都不懂,可如今在这个千里之外的陌生大城市当中又什么都只能靠自己,彷徨、恐惧、失望、想家一起涌上心头,不禁泪如涌出。
第二天,经过一夜的考虑,英决定外出找工作。
走出旅馆,又是东南西北摸不着头绪,只好走到外面马路上再说。看到路口有个报亭,先去买张地图再说,花3元5角买了张杭州地图,在地图上标明了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为了省钱就只能靠自己的“11路公交车”慢慢行走在杭城的十字街头。
因为在学校学的是计算机,自己打字也不错,所以先找个打字员的工作再说吧。一边走着,一边瞪大眼睛仔细寻找着马路边的打字店,看看人家门上是否有贴着招聘打字员的信息。
眼看一个星期快去过了,吃饭加住宿共花去了116元,怎么办?再这样下去,口袋里的大洋马上就要见底了,因没有高学历,更不知还有职业介绍所这样的中介机构,所以只会傻乎乎地一天天地行走在杭州的马路上,虽然刚从农村出来,看到大街上的车水马龙,高高的钢筋水泥大楼,都无心去理会,只但愿机会突然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
记得一天走的最多的路是从城站走到了武林门,后来延伸到了杭大,但工作的机会还是没有一点消息。怎么办?再这样下去就要饿肚子了。
就在口袋里只剩80多元钱的时候,终于在体育场路的一家打字店找到了工作。老板是工行的,老板娘是工人日报的记者,两口子都是高素质的人,因为前打字员要回家生孩子了,所以急着找个打字员,实际也是找个管店的。
因英只会打几个字,在那个年头说是学的计算机,实际连排版的软件也只是学的WPS,其他什么都不会。好在老板娘一方面着急找人,另一方面也看我可怜,所以就同意将英留下来了,月工资是300元,管吃管住,住就住在店里的阁楼上。先跟着前面的员工学习一个月,一个月后英就接管了整个打字店的工作。
就这样,英总算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安顿了下来。
[ 本帖最后由 hunanxfy001 于 2009-4-15 13:48 编辑 ] 开始回忆了,我做沙发,然后慢慢品味朋友这杯爽心茶:s5 :s5 :s5 坐条板凳,慢慢听嫂子的回忆:) :) ;P :victory: 支持!:victory: 我来也':victory: 居然没有被拐卖,说明当时的杭州治安不错,呵呵。 夫人说她的文章顶的人少,;P 我帮助她顶一下。。:lol 偶也来顶:victory: 偶也在杭州哦,说到杭州偶也有很多的回忆:) 原帖由 hzsch518 于 2009-2-12 17:42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夫人说她的文章顶的人少,;P 我帮助她顶一下。。:lol
已经设置高亮。期待续文。多写就多顶 英现在如何了? 原帖由 skyhood 于 2009-2-12 22:25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英现在如何了?
英应该就是海嫂;P :lol 多谢各位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此文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但所反映的是人世间最本质的情感,大家慢慢看就知道了。;P 期待中
续
每天的工作就是早上起来开店,然后照例打扫卫生,等待着顾客的光临。打字、复印、发传真,天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虽说单调但也倍感幸福,毕竟不用徘徊在杭城的各个十字街头。到下午关门时,老板会用他的雅玛哈摩托车载着老板娘来店里查看一天的工作情况,顺便结算当天的营业额。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消逝,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板对英的工作也越来越满意,而英的打字速度也迅速加快,以至到后来每分钟可达147个字。因为这个也给店里带来了不少的生意,三个月后,英的工资增加到五百。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老板他们忙着各自的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打理店铺,所以准备转让,英即将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八月份,正是杭城酷热难耐时,店铺转让了,老板看英可怜,即帮她介绍到他一个朋友开的打字店里,这个店是一对夫妻开的,男的是江西人,女的安徵人,两人是打工时认识的,后结为夫妻一起创业。
因英的操作水平大有进步,老板当场给出月薪八百元的工资,管吃不管住,工作时间是早八点到晚八点。
此店在杭州的文一西路,英在离工作地不远的城乡结合部花一百元租了一个十平方的小房间当作栖身之处,一张九十公分的折叠床,加一个旧床头柜便是英所有的家当。
英每天下班走十五分钟路就可到她的“家”,在回家路上还能听到蜻蛙叫。
离家的时间长了,也难免想家。每当夜深人静时,英常常会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想想自己出来大半年了,都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真是羞愧难当。英把每月的工资除了交一百元的房租外,自己留三百零花钱,其它四百都存起来了,她有她的小算盘。
英的租住房是三楼,上面是平顶,这在酷热的杭城晚上是根本睡不着的,像个蒸笼一样,热的人烦燥难耐。刚好离住处不远处就是财经学院,英灵机一动,带上身份证花十元钱去财院办了一张《借书证》,这样既可以避署,又可以看书打发时间。
就这样,英每天下班后直接去财院看一个小时的书再回家,走在宁静而美丽的校园里,英似乎又回到了久违的学校,更激发了她潜意识里的某种欲望。 想不到英以前也是这样的艰苦。。理解理解。。: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