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 发表于 2008-5-1 21:25

逝者·柏杨

      四月二十九日,柏杨没有能坚持过黎明前的黑暗,病逝台湾。闻者无不沉痛悼念,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旁观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作为文人,他言他人之不敢言,诉他人之不敢诉,他是值得尊敬的。他的声音振聋发聩,曾经惊动整个华人世界,他的书《丑陋的中国人》一度洛阳纸贵。

       论者多有指出:柏杨走了,留下了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之所以为大众所了解,主要是由于《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该书强烈批判了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陋习,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也基于此,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成为中国人自新的经典。柏杨在台湾饱受牢狱之灾,他反对国名党的文化专制,寄希望于民进党,然而台湾的政党交替以及民进党的所作所并没有给他带来些许安慰,这恐怕是柏杨的悲哀。

       尽管国人“丑陋”的现状没有些许改变,但国人从不知道自己“丑陋”到知道自己“丑陋”,这是一个莫大的进步。很多人把柏杨和李敖放在一起比较,他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是文人,都有共同的人生际遇,并且在文化领域、思想方面都锋芒毕露,笔者认为他们更本的区别在于,李敖的思想可做外援,而柏杨的观点则更侧重内省。柏杨走了,国人在知道自己丑陋以后,又何去何从?虽然,柏杨在其他书中也多有论及,但是这并不足以使国人明白究竟如何自新。斯人已逝,为之奈何?柏杨的逝世可以说是华人世界莫大的损失。

       也有人把柏杨和鲁迅联系在一起,把柏杨称作“台湾的鲁迅”,当然他们也有着许多共同点,首先他们都对国人进行深刻的批判,其次他们的思想都非常尖锐。但是区别还是明显的,鲁迅是在特殊的年代鞭笞国人觉醒,而柏杨则是在中国文化建设上进行批判和思考。

       柏杨著作等身,在文学家与史学家两个称号面前,笔者更愿意把他称作史学家。因为他的成就并非源于他的文学作品,而是源于对中国历史的别具一格的观点。他的观点横空出世,切入点非常奇特,但又区别于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胡搅蛮缠。笔者认为,柏杨更多是以人的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而并非像其他学者那样多用君臣的观点去分析历史,这大概也是他的独到之处吧。

       柏杨走了,被称为“中国民族的良心”、“台湾的鲁迅”的一位大家走了,终究令人扼腕。但马英九近日指出希望自己能延续柏杨一生所坚持的人权理念,值得玩味。

       不管怎样,愿柏杨先生一路走好!

Beatles 发表于 2008-5-1 22:30

愿柏杨先生一路走好!

毛毛 发表于 2008-5-2 12:27

悼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逝者·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