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一回生二回熟

[复制链接]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5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竺桂良老人?
不记得了吧?那就再认识一次,这次就应该把这位了不起的老人记住咯!
其实成根版主曾与2007年发过一个帖子《与竺桂良老人交流史志编撰问题》介绍过这位老人。
http://www.54xsr.com/bbs/thread-2121-1-1.html



   
  竺桂良:守护象山方言
   

        有一位老人对象山方言发生了兴趣,在古稀之年研究起了象山方言。他要把这些正在消失的方言汇编成册,留给后人。

   这位老人叫竺桂良,今年71岁。竺桂良退休前一直在交通部门工作,年轻时走遍了象山的角角落落,感到象山的方言非常丰富,特别是石浦、爵溪的方言都有很强的地方区域性特征。象山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方言,有些方言还特别有趣。这让竺桂良发生了学习的兴趣,从模仿到学习,他会说好多地方的方言。

  由于象山方言没有文字记载,竺桂良只能凭记忆,将方言一字一字地写在日记本上,并注上汉语拼音或者用其他汉字代替。随着收集的方言渐渐增多,老人发现自己迷上了方言。

  竺桂良老人在参与编写石浦镇志时,发现仅石浦一镇就汇集了不同地方的方言,延昌的福建话,南关桥外的台州话,中街的宁波话,东门的三门话,城里的石浦话,各具特色。如今大家都讲普通话了,这些方言正在逐渐消失之中。他觉得石浦方言尤其对研究石浦的渔文化具有很多参考价值,于是,他开始有计划地收集研究象山方言。如今,他已经采集了两大本象山方言。

  在竺桂良的笔记本里,象山方言中的叠音词非常丰富多彩。因为它们直接来自生活,很有地方特色。如象山话:“疙人(这个人)胖鼓鼓、矮顿顿、面孔圆滚滚、鼻头红丢丢(酒糟鼻)、眼睛浑淘淘,一日到夜昏咚咚。”这句话里不带一个“酒”字,不带一个“醉”字,一连串的叠音词就活脱脱地画出一个酒鬼的形象。这就是象山方言中叠音词运用之妙。

  竺桂良告诉记者,通过研究,他发现象山方言中叠音词往往是形容程度浅的,形容程度深的就运用比喻法。比如“红希希”是比较红,有点红,“血滴红”就程度深了;比较硬叫“硬卜卜”,非常硬叫“石骨铁硬”。好多叠音词都有其相对应的表达程度深的形容词,这是人们在生活的直接感受中创造出来的口头语言,显得形象而生动。

  程度浅的各种味道有“甜咪咪、酸注注、苦答答、咸滋滋、辣呵呵、淡索索”等,程度深的叫“蜜通水甜、节骨头酸、石末烂苦、生结死咸(或生结咸)、雪刮淡、透骨鲜”等。

  比较冷是“冷溢溢”,非常冷是“冰骨冷”。比较热是“热烘烘”,非常热是“达达滚”。干与湿的浅程度是“烂答答”、“燥锉锉”,深程度是“粥刮烂”、“头刮燥”。光线暗亮程度,比较级是“暗洞洞”、“黑出出”、“亮作作”,非常级是“漆墨暗”、“漆墨洞黑”、“雪刮亮”、“橙刮亮”。形容厚薄程度有“薄滴滴”、“厚得得”和“纸薄利”、“岩厚厚”。

  场面不热闹叫“冷清清”,非常冷清叫“冰冷气出”,也叫“冰清水冷”。态度凶的叫“凶煞煞”,更凶的叫“死凶烂恶”。嗅觉上有臭香,比较级是“臭唏唏”、“香喷喷”,非常臭非常香就叫“脓得臭”、“喷刮香”。牛皮糖有点韧叫“韧吊吊”,有些粘牙,非常韧叫“吊结韧”,那是咬不断了。地上有点滑,就叫“滑滴滴”,你走路要小心,非常非常滑叫“滴滑溜起”,那你非跌跤不可。

  竺桂良老人在自己的古稀之年又找到了人生的第二起跑线。他购买电脑,收集资料、下乡采集方言发音,每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









    2007年4月,竺桂良老人,在渔港古城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的一个农家菜园里发现了一块长200厘米、宽53厘米、厚17厘米,重达200多公斤的墓志铭。

    这块石碑用580个字记述了当地大户人家晚清“国学士”——郑祖兰的的家境和生平。此外,最为珍贵的是石碑上用寥寥92字清晰记录了150多年的一段前鲜为人知的海上巡航历史。碑文写道:“咸丰戊午(1858),土寇据南田,滨海骚扰,当道办民团以资捍卫。委君董其事,君集资募众,区处周密;复出己资,造船四只,每船选水勇数十名,巡视内洋,昼夜不息,一方籍以无虞。既而,大吏会剿南田,闻君名,就问防海机宜,君代为筹画,悉中窥要。”可见当时开展海上巡航活动,已有较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10112817_392146.jpg


     竺桂良老人在搜求昌国卫指挥武胜的有关资料时,访问了东陈乡武家山村,年逾古稀的武开秀老人把家族珍藏的《武氏宗谱》拿出来让他翻阅,竺桂良老人从中发现了一段重要的史实——两名象山人曾随郑和下西洋 。

[ 本帖最后由 维子 于 2009-2-15 22:48 编辑 ]
茉莉清香 发表于 2009-2-1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复读了这几十年来一直挂嘴边的言语,亲切。在外乡的人哪,再读一遍,还真能解思乡之情。
学校里的墙上醒目的标语“请说普通话”,让我们的孩子都不能正确流畅地说出乡音了。
单位里的规范化服务标准,也让我们差点忘了这浓浓的乡音了。

在这里,我弱弱地提醒一句:以后咱乡亲们见面,就喊咱的象山话!
成根 发表于 2009-2-1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竺桂良老人也是本网站会员,网名“竹猫”。
http://www.54xsr.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753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9-2-15 22:55 编辑 ]

竺桂良

竺桂良
小汉旗 发表于 2009-2-15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茉莉清香 于 2009-2-15 22:46 发表
反复读了这几十年来一直挂嘴边的言语,亲切。在外乡的人哪,再读一遍,还真能解思乡之情。
学校里的墙上醒目的标语“请说普通话”,让我们的孩子都不能正确流畅地说出乡音了。
单位里的规范化服务标准,也让我 ...

支持!!!阿拉努力在岗!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9-2-1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维子 的帖子

支持象山话

听说象山电视台《周末六点半》栏目要改版了,用象山话主持的节目。
类似于宁波台的《来发讲啥西》,《讲大道》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茉莉清香 的帖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家乡的才是最好的!!哈哈~~
   
      支持你的建议。
    另外,可以设置一个环节,让大家在一段时间里只讲方言,不能,决不能有一句一个字的普通话,看看谁最忘本!哈哈~~
    讲句实话,虽然普通话是有自己的好处,可是我们也不能把阿拉老祖宗手把手传传给我们的东西就这样遗忘了呀!!好好想想,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区别就是“活”,它的存在形态是活的,把它需要的保护伞“活态保护”。非遗与人们的生活肯定是息息相关的,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生活,而把它们珍藏在博物馆里,那么只是缘木求鱼,即使花再多的钱,即使隔着“玻璃船”参观它的人再多,它也迟早会狠心丢下人们而成为永远封存的记忆。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在器物上急功近利,可却把代表咱们民族灵魂的最珍贵的文化逐渐忽视丢弃遗忘,嗨~~~
     这样不可以!!阿拉是那么爱象山,那么就要爱护它的一切!!传承起来!!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成根 的帖子

谢谢您和勇象的加分!!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6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山鹰猎狐 的帖子

恩,恩,恩,是的,看新闻这么说的。
哈哈~《来发讲啥西》的改良版,“来发”只有一个人,阿拉是一个象山!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6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小汉旗 的帖子

你岗了蛮好嘛!!!哈哈~
回味无穷啊 !
象山港邮 发表于 2009-2-16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支持
成根 发表于 2009-2-16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猫”发的帖有:

蛟龙村与风水墙
http://www.54xsr.com/bbs/forum.p ... ght=%2B%D6%F1%C3%A8
且慢诬蔑英雄——葛渭康
http://www.54xsr.com/bbs/forum.p ... ght=%2B%D6%F1%C3%A8
敬輓何志浩將軍鄉長千古
http://www.54xsr.com/bbs/forum.p ... ght=%2B%D6%F1%C3%A8

等等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9-2-16 09:01 编辑 ]
胡雨 发表于 2009-2-1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得努力学说象山话啦
空子 发表于 2009-2-1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文明建设,绝不应该是普及普通话,却忘记家乡话!

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我们更要传承家乡话!

从自身经历来讲,自上大学开始,每年在象山也就10几天的样子,最近几年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讲象山话了。
自从有了象山同乡网,每年跟象山同乡接触活动得多了,家乡话又从记忆里被翻出来,好象时时刻刻在象山!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6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成根 的帖子

谢谢!!!
 楼主| 冷知夏 发表于 2009-2-1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胡雨 于 2009-2-16 09:01 发表
看来得努力学说象山话啦




象山媳妇儿,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4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