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停止吃鲎!
鲎是一类与三叶虫(现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其祖先出现在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
随着时间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进化、或灭绝,而惟独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故有“活化石”之称。
鲎之所以能够繁衍不衰,一方面是自身繁殖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一直以来极少被人们捕杀。这是因为鲎的肉不仅口感较差,而且食用后易发生机体过敏、中毒性休克等特殊生理毒理性质。
据世界各国医学界的研究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危害。
1、鲎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这种现象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第三期,由广西海洋研究所梁广耀等人报道的“广西沿海鲎类毒性调查初报”情况相一致。
2、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嘌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不完全或蓄积时,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每1ml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Cu2+)在0.28~0.31mg(鲎脱离水面时间长短差异)。按每只(雄、雌性)鲎平均体重比值计算,成年鲎的血浆及肉质中含这种铜自质(Cu2+)分别在 600~1300mg。据医学研究表明:这种重金属(Cu2+)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主要蓄积在肝和肾脏,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引发肾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此外,这种 (Cu2+)质还可引发人体造血机能障碍和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等。
也许会有人会问:自己也吃过鲎,怎么就没有发生过敏性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虽然在吃鲎时未发生过敏性反应,但鲎血液和鲎肉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是不容置疑的,当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内蓄积或代谢不完全时,必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近年来,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经盲目炒作和蓄意误导,致使这种古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滥捕滥杀东方鲎和对食用者生命安危于不顾的行为,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鲎资源,确保自然界生态平衡,充分体现鲎资源的社会价值;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您停止吃鲎。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8-7-11 20: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