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人像:鲍勃.贝勒斯

[复制链接]
纨绔 发表于 2008-1-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1岁高龄的钢琴大师:鲍勃.贝勒斯,风采依旧!
与猫王同时代,被美国著名歌星麦当娜称为"最传神的爵士乐大师"曾在98年度全美橄榄球联赛里领唱美国国歌,用有全美演出费用的最高记录。

[ 本帖最后由 纨绔 于 2008-1-6 18:07 编辑 ]
IMG_1149-1.jpg
IMG_4753.jpg
IMG_4597.jpg
IMG_4609.jpg
空子 发表于 2008-1-6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裤子,哪儿拍的?大师来过象山?
 楼主| 纨绔 发表于 2008-1-6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昨天晚上大师们在象山剧院献艺。昨天晚上俺怀着无比景仰的心情,亲耳聆听了从他们指间流露出来的美妙动人的旋律,并拍下了这么些照片,真是爽啊! 还有其他人的,以后陆续发上。
空子 发表于 2008-1-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今天我已经没有分了,明天再给你补!
毛毛 发表于 2008-1-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气愤肯定很好吧?听大师的作品肯定不一下,人看上去就是不一样啊!!有点像足球队教练!!!!!
鸢鸢鸢 发表于 2008-1-6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纨绔 于 2008-1-6 11:42 发表
是啊!昨天晚上大师们在象山剧院献艺。昨天晚上俺怀着无比景仰的心情,亲耳聆听了从他们指间流露出来的美妙动人的旋律,并拍下了这么些照片,真是爽啊! 还有其他人的,以后陆续发上。

你还能听懂?是不是也象混个大师玩玩?
琼楼 发表于 2008-1-6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昨天浪费了票。。。。。后悔了一宿。
空子 发表于 2008-1-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琼楼 于 2008-1-6 12:20 发表
俺昨天浪费了票。。。。。后悔了一宿。


有人送票还浪费
 楼主| 纨绔 发表于 2008-1-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鸢鸢鸢 于 2008-1-6 12:11 发表

你还能听懂?是不是也象混个大师玩玩?

大师俺是混不上了,跟在大师后面露个脸那总行吧?
lun795 发表于 2008-1-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纨绔 发表于 2008-1-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ojiangzan 于 2008-1-6 11:54 发表
现在气愤肯定很好吧?听大师的作品肯定不一下,人看上去就是不一样啊!!有点像足球队教练!!!!!

现场的气氛相当好,大家的素质都挺高。一场音乐会下来只听见大家如潮水般的掌声和开心的笑声,就是没听见有谁大声喧哗和手机铃声。 我们拍照片都不敢打闪光,就是怕影响大师们的现场发挥。
胡雨 发表于 2008-1-6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中
烦人 发表于 2008-1-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海 发表于 2008-1-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羡慕哈。
甬象 发表于 2008-1-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欣赏中互动,在互动中欣赏

——“梧桐御府之夜”名家名曲音乐会观后感


作者:单森权



      欣赏1月5日晚上在象山剧院举行的“梧桐御府之夜”名家名曲音乐会的观众,刚一入场便发到人手一张“欣赏音乐会需知”,还未开演就听主持人多次提醒应该如何听音乐会,既可见音乐会的主办方对营造良好欣赏秩序的充分关注,也表明在象山上演一台高雅音乐会将要面临的考验是多么大。我在进入象山剧院后,看到从三岁孩童到六七十岁长者,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从音乐工作者、音乐爱好者到非音乐人士的各年龄各阶层各音乐素养的观众群体,便已开始担心今晚的音乐会是否能顺利听完了。因此,觉得入场时每人发一张说明书,音乐会开始前主持人再强调一下,很有必要。

      这是一场由政府搭台,企业出资共同主办的音乐会。会场布置简单但不失美观,音响和灯光效果较好,舞台的调度也较紧凑。音乐会的指定用琴是由四明琴行提供的,音色与音准还不错,略有不足的就是贴在琴身上与观众面对面的招牌字的形状和颜色欠佳,字形太大,颜色太艳,造成过于夺目的效果,使我要专注于演奏家的表演时,常受到它的干扰。担任音乐会主持的是业余的专业主持孙忠心。因他是教师,所以说是业余主持,又因他经常应邀主持县内各类演出,且主持风格机智、热情,受人欢迎,所以可称得上是够专业的了。在今天的音乐会中,他的主持对观众的欣赏纪律和秩序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音乐会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先由一对加拿大双胞胎姐妹Nadia和Annie组合演奏,一个弹吉它,一个吹长笛。她俩一上台,俊俏的模样,闪闪发光的乐器,未演奏便给人一种悦目的视觉享受了。她们演奏的第一个曲目是一首古典组曲,吉它的演奏音量和音色比较有古典味,长笛除了音量过大,换气声听得一清二楚略有不适外,其他均非常棒。两姐妹的配合十分默契,节奏、力度、速度、表情等非常一致。遗憾地是,在演奏的进行中,台下观众不出意外地果然有一些声音,有小孩的叫声,有手机的铃声,还有窃窃的私语声,大概因这类音乐离大家的生活太遥远,或是大家才落座不久,未能安心定神聆听音乐的缘故吧。

      第二个出场的是81岁的美国爵士音乐家鲍勃·贝勒斯。他的满头银发加上即兴的弹唱,一上来便吸引了观众,观众开始从欣赏第一组节目时的只在音乐演奏完后规矩地鼓掌,发展到在音乐表演中也开始鼓掌了。音乐家很能逗观众,时而来句半生不熟的中国话,时而在音乐表演中做一个夸张的动作,时而唱一些中国歌曲,逗得大家不时配合着音乐家的表演给予掌声,并且在他下场时,很有希望他再表演一会的愿望。在该组节目中,观众的气氛比起第一组节目的表演要好不少,如果场内的个别小孩不大声哭喊的话,应该是比较圆满的了。当然,如果孩子家长事先知道台上演奏的是比孩子爷爷还年长许多,甚至可能就是今晚剧场内年龄最大的人时,肯定会知趣地将孩子带离现场,待哄好后再进来欣赏了。

      第三个表演的是英国钢琴家马克·拉提墨,他演奏的第一个曲目是拉威尔的《水妖》。拉威尔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段音乐自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最能让人明显捕捉到的音乐形象便是“水”的波动,而旋律性并不很强,因此,听众中又有些不安稳了。但当他演奏第二首现代风格的乐曲时,由于节奏的多变,音块的大量运用,较大的音量,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甚至有时是一种受不了的感觉,这种新奇的音响震慑了观众,大家听得投入之余,也显出茫然的神情。如果主持人能够在演奏之前介绍一下这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让大家多一些心理准备,会更有利于调节欣赏的口味和心态了。这位音乐家虽然不像前一位那样善于用语言和观众进行交流,但他的绝活也是很吸引人的,最拿手的便是用臀部“坐”到钢琴的琴键上,造成很突然的声音效果。随着他连坐带滚(手指在琴键上飞速翻滚)的表演,观众的热情开始被点燃,场内掌声叠起。他的表演带来了音乐会的新高潮。

      第四个表演的是比利时的音乐家尚·马龙。由于他的中译名很中国化,因此,观众的期待感也最强。他一上来便开始和大家玩起了中国话,虽然不地道,但比起鲍勃·贝勒斯要熟练多,他还能用中文说出“我爱象山”,更逗得大家非常开心。在一首外国乐曲之后,他演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爵士钢琴曲,很讨人喜欢,虽然爵士风格的茉莉花不像中国风味的茉莉花那么典雅、清纯,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第三首是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丝绸之路》改编曲,东方味较浓,大家同样听得较入味。可以说,听众的情绪随着一个个音乐家们的精彩演出,逐渐进入到良好的互动欣赏的状态了,时而是自发地鼓掌,是而是有节奏地鼓掌,时而是专心地聆听,一副陶醉状。随着尚·马龙的精彩收场,上半场便圆满结束了。

      中场休息后,下半场的音乐一开始,便多了浓郁的中国味。台上是五位身穿蓝色旗袍的年轻中国女乐手,用扬琴、筝、琵琶、二胡、笛子演绎了两首中国乐曲《喜洋洋》和《采茶舞曲》,其技巧熟练,风味纯正,是地道的江南丝竹风格。除了扬琴的扩音不够好以外,整体的音乐表现较婉转、悠扬、清丽。随后,尚·马龙又和她们合奏了一曲《梁祝》,效果也不错,观众听了感觉比较亲切。下半场的第一高潮,是尚·马龙先生带领大家演唱齐秦的成名作《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曲观众是最熟悉不过的,在音乐家的语言和歌声带动下,大家也应和着演唱起来,这种互动的感觉很好,音乐家与观众的交流也达到了很默契的地步。第三首歌曲《昨日重现》也有类似的效果。最后,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尚·马龙结束了演奏。

      接着又是用臀部“坐”着演奏的钢琴家马克·拉提墨上场了。他上场时还端上来一个盘子,大家不知他要干什么。正猜疑间,肖邦的音乐已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先是一段平稳的行板,然后是热情乃至奔放的波罗乃兹舞曲。他似乎要把各种音乐风格都弹遍,因为他已弹了印象的、现代的,现在又弹浪漫的,而且对各种风格的演绎都较入味(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品味,演绎肖邦的音乐时略有些表演过头)。他在第二首乐曲的演奏中,开始变得“不规矩”起来,不但拿掉了钢琴的谱架,还从盘子中拿出一些物品放在三角钢琴的琴弦上。演奏中,也不时再拿一些东西放到琴弦上,使音响变得怪异。有时会用手指去拨钢琴琴弦,有时两手拿着两个衣架在琴弦上来回刮动,发出各种新奇的音响,并在演奏了一会后,把衣架顺手往身后一扔,继续演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突然,他停止演奏,转向观众,拍起了掌,大家便跟着他一起拍,他则在掌声中继续演奏……总之,他的表演,有许多创意。虽然音响效果不是传统的悦耳的声音,但大家并不觉得讨厌,可见,现代音乐的某些特色还是受到大家认可的。在他的演奏中,其实已向大家传递了现代音乐的大致概念——反常规的表现方法产生的新奇的视听效果,演奏家与观众一起表演产生的互动情景,和那种自由不羁的表现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如果主持人能插入一些音乐风格的知识介绍,则会让大家在笑过唱过拍过之后,多一些“哦,原来如此”的领会了。从下半场开始至此,观众的欣赏纪律和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已听不到小孩的哭叫(或许已经睡着了),也听不到手机声(或许已经关机了),也听不到与音乐无关的交谈声了,因为音乐家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吸引住了。

      随后出场的依然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这次的演奏,扩音效果好了许多,长笛的表演更加自如,并且比吉它要好,反倒是吉它有个别音没处理好。《卡门幻想曲》的演奏中,由于有《哈巴涅拉舞曲》、《斗牛士进行曲》这类大家较熟悉的旋律,因此,观众的欣赏状态很好,不像听她们第一次出场演奏时那么茫然了。她们在结束部分的华彩段的演奏中,展示了高超的技巧。长笛力度的突强突弱处理,将旋律骨干音与伴奏音进行了清晰的分离,使擅长旋律演奏的长笛,也能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音型来。吉它的和声节奏同样恰到好处地烘托着音乐的脉动。尤其是她们在结束句上的一气呵成的演奏和长笛在最高音上的强奏,让大家在轻巧的吉它与长笛的演奏中,听到了辉煌的音乐效果,引发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声。

      压轴出场的是81岁高龄的鲍勃·贝勒斯。他的此番表演,与观众的交流更加默契,时而用歌声,时而用眼神,时而用琴声,在音乐的演绎过程中,丝毫未见老态,有的是充足的活力。他通常在观众的掌声尚未停止时又继续演奏和演唱下一曲,一副很投入的样子。在他的带动下,观众也变得更加投入了,曾经被担心为不懂得音乐会欣赏礼节的观众,此时已俨然成了很会欣赏的观众了。当他的表演结束后,主持人告诉大家他的真实年龄时,引得大家一片惊叹。此时,那些在他的表演中有很好互动的观众,一定大呼过瘾,而少数那些在音乐欣赏中无动于衷的观众,一定会感到一种失礼的愧疚和无知的沮丧了。

       音乐家们的谢幕也很有意思。那位常爱在演奏中别出心裁的马克·拉提墨,竟然拿了一把扫帚在舞台上扫起了地,随后尚·马龙拉着他在鲍勃·贝勒斯的即兴演奏中跳起了滑稽的舞蹈。观众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掌声如雷贯耳,响个不停,并在主持人的提醒下,全场起立鼓掌。不知不觉,整整两个小时的音乐会便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回顾音乐会开始前会场内的一片嘈杂景象,回顾主办方向每位观众分发“欣赏音乐会需知”的举动,回顾主持人在开演前向大家作的郑重声明,回顾头几个节目表演时观众中出现的不太和谐的声音,再来看音乐会进行中的良好互动氛围和音乐会结束时的辉煌热烈场面,觉得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本场音乐会的特点——在欣赏中互动,在互动中欣赏。

      在音乐会的进行过程中,主持人、音乐家分别用语言、音乐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主持人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加上是本地人,熟悉本地百姓的欣赏口味,因此,观众较容易接受主持人的建议,并在欣赏的初期普遍遵守了欣赏纪律,虽然一些乐曲不是太熟悉,也能够尽量克制自己,努力保持欣赏礼仪。而在音乐会的进行中,能抓住观众欣赏心理并使观众投入欣赏的,是音乐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幽默风趣的台风。三位男音乐家都有极强的表演与沟通能力,能在自如地玩转手上的音乐活儿的同时,忙里偷闲和观众进行交流,于是,场内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欣赏的氛围。此外,他们所选取的互动时机、互动内容与互动方式,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一是选取了观众熟悉的音乐,如大家熟知的流行音乐、民歌、名曲旋律,使大家在心里产生共鸣。二是用语言与观众拉近了距离,大凡国人听到外国人说中国话,总会有一种亲切感与好奇心,这一招被三位音乐家们用得最多,尤其是尚·马龙,他向大家秀了多段很不错的中文,既有说,又有唱,令观众大呼过瘾,自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三是音乐表演与身体、眼神交流相结合,除了两位女音乐家的表演比较“中规中距”外,其他三位男音乐家都有许多身体和眼神上的外显性表演,并常在音乐的最精彩之处插入表演,这种方式很适合较少听音乐会的本地观众,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举动,提醒了观众:该是鼓掌的时候了,该是唱出声的时候了,该是笑出声的时候了。与主持人用人人皆懂的中文向大家介绍欣赏常识,介绍音乐家的来头相比,音乐家们结合音乐性与趣味性的表演方式更是对观众如何听音乐,如何享受现场互动乐趣的生动教育。用音乐来调动大家互动,用互动使大家愉悦,让大家遵守音乐会的纪律与秩序,更好地欣赏音乐,归结起来便是——在欣赏中互动,在互动中欣赏。

      由此,我想到了音乐课堂,它不正是音乐会的精简版吗?教师有时是主持人,向学生传授欣赏音乐的常识,有时是音乐家,向学生亲身演示各种音乐形式,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有时虽然自己没法演示,但会在将音乐录音录像介绍给学生时,加上适当的提示。使学生良好地学习音乐,尤其需要教师有互动的本领,要会用眼神、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一定要像音乐家们那样夸张,也没有一致的统一模式,只有每位音乐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营造良好的互动欣赏氛围,才能使音乐课堂也像今晚的音乐会那么生动。如果只会说不会演,那就只能当好语文教师,不能当好音乐教师。如果只会自己表演不会营造互动氛围,不会巧用互动时机、内容和方式,那么,只能当好自我陶醉的音乐教师,而不能当好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师。只有懂得学生的心理,了解自己的特点,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表演,能抓住教学的瞬间,选择恰当的内容,运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才能让自己和学生都沉浸在音乐中,才能像鲍勃·贝勒斯那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忘我地驾驭音乐课堂,带领学生驰骋在音乐世界里。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由衷地向为我们带来美好音乐和欢乐享受的音乐家们致敬,并感谢主办单位的精心策划,承办单位的用心运作,主持人的热情主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4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