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海内外包括两岸三地在内的媒体高度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17届全国代表大会已在北京正式落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0月15日在开幕式上做报告时针对台湾问题向台湾人民递出了橄榄枝,呼吁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短短50多个字却掀起了长远的冲击波,华盛顿熟悉两岸事务的专家纷纷表示这是胡锦涛上任后对台政策的重要宣告之一,更是对外界传达出对台政策似有缓步转向的讯息。
“这份声明十分重要,暗示北京终于在对台政策上展现具有创造力的想法。”密苏里州立大学亚洲政治学教授丹尼斯·希奇表示道,“我想华盛顿的任何官员都会对这一发展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也是如此。”
美国里士满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王维正则从台湾的角度出发,对胡锦涛声明做出正反两面的评论。
“就象征意义来讲,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和平协议这个构想,而且这个声明是在两岸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候出台,展现胡锦涛在处理两岸关系上深具信心,也是为了在2008年奥运前夕营造和平稳定的氛围。”王维正说道,“但从实质内容上看,这个声明同中国政府以往的声明并无不同,还是以一个中国、终极统一为前提,只是表述方法有所不同罢了。对台湾现任政府而言,一个中国的前提就是个堵住开始的说法。”
胡锦涛的对台政策缓步转向?
一位专研两岸关系、勤跑两岸的华盛顿智库专家表示,胡锦涛的声明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来看,一是正面的:达成和平协议、建构和平发展框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都是递出橄榄枝的表现;一是负面的,包括一贯的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说法,以及提拔负责对台军事准备的将领;还有一部分是未知的,那就是达成和平协议的细节和步骤。
“胡锦涛的对台声明应该要放在中国外交政策的大框架下看,他显然是有心要向外界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以和平为出发点的。”这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说,“台湾人民想要看见大陆对台出现大幅度逆转,象是撤导弹、放弃一中原则等,殊不知北京的对台政策就像一艘‘正在转向的航空母舰’,每一个转弯都是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在进行,”需要台湾人民的细心关注和耐心期待。
希奇也认为,胡锦涛政府的确是在有意识地调整对台政策。“胡锦涛上任前的对台政策不但没有任何成效,事实上还有助于将台湾推离中国大陆,这正中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人士的盘算。”希奇评论道,“但是胡锦涛现在完全是独立引导对台政策的走向——而且是同江泽民时代相当不同的方向——试图增进同台湾的关系,同时也减缓台湾逐渐远离大陆的趋势。”
希奇直言,中国政府自2005年来的对台政策已经出现细微改变,但却不被华盛顿的两岸专家所注意到。
“例如,中国已经极少呼吁两岸在‘一国两制’的体制下统一,而是强调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希奇表示,“此外,‘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出现改变。相较于过去‘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的说法,今天北京虽然持续要求台北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但其意义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2005年,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的会面也具有指标性的意义。当然,其他‘技术上’的调整——采购台湾物品、给予台商优惠税制——也值得一提。”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一点是,陈水扁和台湾岛上独立分子的行为可能是说服中国领导阶层最好改变其对台政策的首要原因,”希奇说道。
从台湾政府的角度来看,王维正解释说,中国大陆政府虽然对内采取所谓的“新三段论”说法,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是对外并没有改变对台湾的国际空间的打压,也没有放弃对台湾动用武力的选项。胡锦涛对台所谓的“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策略,还是不能为民进党政府所接受。
一中原则,阻碍还是转机?
胡锦涛对台提出“和平协议”的声明一出,即刻遭遇陈水扁政府的否决,两岸一个难得一见的沟通契机等于是踢到铁板,着实让不少在华盛顿的两岸问题专家有些失望。上述这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就说,陈水扁的个人意愿不能代表台湾全体人民的意见,不该在不给岛内舆论讨论空间的情况下就断然否定了北京的建议;陈水扁这么做显示他的执政眼光狭窄,外交手腕不足。
“陈水扁大可对此提案表示感兴趣,再进一步要求北京对和平协议细节提出说明,这么一来也可以逼胡锦涛摊牌。”这位人士说,“胡锦涛的声明中已经表示愿意同台湾的‘任何政党’谈判,而且‘一个中国原则’不象‘一个中国政策’,前者并不具有法律约束的效力,可以任由双方解释,”暗示台湾也可以将一中原则朝有利自己的方向解释。
希奇认为,陈水扁政府马上拒绝了胡锦涛递出的橄榄枝,是意料之中的反应。“陈水扁不希望和平有任何先决条件,他看来是打定主意要拒绝任何包涵‘一个中国’原则的公式。”希奇说道,“在谈到和平的同时,中国继续部署更多针对台湾的导弹,继续挤压台湾在国际社会的空间。要达到真正的和平,这些问题是需要被讨论和改变的。”
不过,也有很多华盛顿观察家认为,北京已经放弃同陈水扁政府谈判的可能,而这橄榄枝是向台湾未来的领袖递出的。王维正就认为,台湾这一任政府是不会接受胡锦涛的“一中前提”的,但是胡锦涛的软调和拉拢台湾民心的做法是可以见得到实际成效的,也等于是在为同下一任政府谈判做好姿态。
希奇最后表示道,“或许,台湾未来的总统会更愿意接受某种‘一中原则’的形式而为两岸关系带来突破,结果是减缓两岸的紧张形势,也允许台湾具有一些在国际社会上的‘生存空间’。”(作者 徐琳)(原题:胡锦涛再递橄榄枝,对台政策转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