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曾公开指责深圳儿童医院,引发轩然大波
10月28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八毛门”患儿在武汉康复出院。当事人家长陈刚发表了书面道歉信,承认深圳儿童医院此前诊断正确,向儿童医院医生护士说“对不起,请原谅”。(10月29日《武汉晚报》)
我认为,打量陈先生的道歉,应有多重视角。首先,陈先生的道歉,还原了真相。既还了深圳儿童医院的清白,使其从汹汹民意中迅速解脱,移走了当事医生身上的沉重压力与舆论口水,也是对公众和相关媒体的负责——如果没有陈先生的道歉,不少人依然被蒙在鼓里,依然对深圳儿童医院口诛笔伐。
面对陈先生的道歉,不少网友也表达了自责之情,认为当初偏听偏信,这些都令人欣慰。有人说,真相是个奢侈品,其实奢侈不奢侈,在于当事人,如果每个人都勇于认错,都敏于沟通,都直面灵魂,何来那么多误解?
还应该看到,“八毛门”之所以引得舆论大哗,凸显了公众的看病焦虑,是公众对误诊、过度医疗和乱收费等现象的强烈担心和不满。前不久,《人民日报》刊发5篇读者来信,痛陈医院卖药猫腻和乱收费的现象。又比如,明明是男人,却被医院“施行了子宫内翻整形术”;一天只有24小时,结果医院一天给你输液30多小时……当医院确实存在不良现象,且不少人一旦形成了医院易误诊,易过度治疗,易乱收费的思维模式,一看到“8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新闻,自然怒气冲冲,恶言恶语。
因此,不能因一个极端个案,就指斥医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指责所有的医院都“喝血”。但是,也不能因为8毛钱治好10万元病是假的,就一俊遮了百丑。毕竟,如何避免“八毛门”重演才是关键。
广东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八毛门’不会因此而关。在若干天后,我们可能又会见到其他医患问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哗众取宠事件,而有意或无意去制造信息的不对称,更容易导致医患之间的矛盾,制造出更多的闹剧。诚然,由于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医学知识的匮乏,病人难免多想,难免焦虑,只能狐疑和求助媒体。因此,一方面应强化事前监管,从制度上防范医生过度医疗,根除医生误诊的生存土壤,比如实行会诊制,怎么看病、如何开药不能由一个医生说了算,甚至可以引进外部监督。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核对机制,当患者觉得有问题需要帮助时,积极向他们提供救济。(王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