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易中天:态度决定成败

[复制链接]
tange 发表于 2011-9-13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ange 于 2011-9-13 07:56 编辑

──《易中天文集》第八卷前言



    收入本卷的《品人录》,是“中国文化系列”的第四本。2000年初版至今,十年间已累计发行六十多万册。那么,《品人录》为什么能成功?

   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关心的,不是学术界认可不认可,而是怎样才能有更多的读者。我的读者是没有专业限制的。青年学生、机关干部、公司老总,官员和文员、教师和律师、市民和农民,只要有兴趣,都可以阅读。我希望他们能在轻松愉快之中阅读,读完以后又能有所收获。总之,我的目标,是“高品位,广读者”。

    这就要用“随笔体”了。道理也很简单:我们的写作,既然是为了“人文关怀”,为了“广大公众”,那么,我们跟读者的关系,就应该是朋友,也只能是朋友。人文关怀是“人对人的关怀”,不是“神对人的关怀”。那就得说“人话”,不能说“神话”。何况,咱们是人,人家也是人,没什么两样。要说有区别,也就是咱们想得多一点,想得深一点,还不敢说都想全了,都想对了。也有咱们没想到,读者想到了的。所以,咱们著书立说,充其量也就是跟读者交换心得。就像朋友们聚在一起,总要聊聊天一样。朋友之间聊天,哪有打官腔、掉书袋、咬文嚼字、装腔作势的?写成“随笔体”,岂非理所当然?

    可见,文体决不仅仅只是一个表述问题,更是一个立场问题,态度问题。也就是说,当你写作时,心里有没有读者?如果有,你把读者放在什么位置上?你和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就决定了我们的写作态度和方式。如果心里根本就没有读者,写出来他们爱不爱看,当然无所谓。而且,如果原本就不打算有很多读者,也可以无所谓。

    问题是,许多人其实还是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够有人看的。那么,为什么仍然会遭到读者的拒绝?我猜测,态度不好,是重要原因。比方说,把读者当成“受教育者”,一开口就是居高临下的腔调。你想,这年头愿意读点书的,头脑没那么简单吧?谁吃你这一套呀!再比如,不管读者有没有兴趣看,只管按照自己那一套去说。这也有问题。你写的又不是教科书,人家为什么非读不可?

   这就要端正态度,调整心态,转变立场。所谓“端正态度”,就是不要总把自己当成教育者;所谓“调整心态”,就是不要总认为自己高明;所谓“转变立场”,就是要站在读者这边想问题。比方说,他们想知道什么,不想知道什么?他们对什么有兴趣,对什么没兴趣?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问题,哪些障碍?甚至哪些段落他们会跳过去,哪些地方又会觉得你没说清楚,或者不过瘾?等等。

说起来,这也是我多年教学的经验。实际上,写书和上课,道理是一样的:谁不把学生和读者放在心上,学生和读者就不会把他放在眼里。至于用什么文体,如何表述,怎样学会做“标题党”,都不过技术问题。



                                          易中天

                                                               2010年11月28日

 楼主| tange 发表于 2011-9-13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ge 于 2011-9-13 07:53 编辑

该文集当当网有售。

纨绔 发表于 2011-9-1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易说得太对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6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