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象山名人里籍考)杜雍杜孝子是象山哪里人?

[复制链接]
zdxu 发表于 2011-5-2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dxu 于 2011-5-25 15:56 编辑

民国《象山县志》的唐代人物传首篇就是杜雍杜孝子,说是象山人,大家知道是象山哪里人吗?提供一下线索,象山姓杜的村落,或者纪念杜孝子的庙宇?

在天童寺附近有一个太白庙,就是纪念杜孝子,我一并附在这里了!


太白庙,也称为“孝子庙”。闻其名,就可知建这座庙是为了纪念一位孝子。

  据民国《鄞县通志》及庙内屏风上的文字记载可知,太白庙因地处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天童村太白山麓而得名,但庙内供祀的神灵,不是下凡化为童子的太白金星,而是唐代的一位孝子——杜雍。

  唐代咸通元年(公元860年),为躲避强盗,杜雍负母抱子逃到天童太白山麓。杜孝子将子藏匿后,又将母掩藏于近处山洞中,然而再回来寻找儿子却已不见,“遂隐此躬耕以养,并不再去求取功名。乡人感其孝,杜雍死后,建庙纪念”。

  太白山南麓的天童村,有古道东通北仑及象山港,西通小白、阿育王寺。在源于太白峰的天童溪南岸,自东向西形成一条老街,即天童街,旧为朝拜天童寺必经之路。《鄞县通志》称,太白庙由徐、王、应、谢、蔡五姓为主崇祀,每年农历正月灯戏、四月初八天童寺香会,庙内都会搭台演戏。

太白庙建于明代晚期崇祯年间,当时天童街已有相当规模,太白庙最初只是一座小庙。太白庙在清代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首次扩建之后,形成了从老街通向山脚的建筑群,自南向北有路亭、前天井、头门,接下去是过道中天井,包括一棵千年银杏、仪门。从仪门起,从原来面宽三开间扩大到五开间,其中有戏台、后天井,神殿又增左右偏殿,于是太白庙成为入口小、后进宽大的口袋状建筑群。

  1931年,太白庙及戏台又一次得到整修,天童寺方丈圆瑛法师在庙门口立了施茶碑,对头门和仪门进行了扩建,特别是将仪门翻建成两层楼、双卷棚顶。通体朱砂外墙护围中的太白庙庄严而肃穆。

  庙内的戏台由10条方形石柱承托,宽、深各5米,高2.1米。顶部藻井是宁波司空见惯的“鸡笼顶”。戏台前的匾额刻《乐尧天》,檐下斗拱全都彩画贴金,檐下额坊绘有30幅戏曲场景,支撑台顶檐角的“牛腿”刻“狮子衔剑”,石柱刻对联,起到教化警世的作用:佞直忠奸明看他一台青史,悲欢离合隐示人片刻黄梁。

  进入太白庙不分尊卑,老少男女都可自由出入,然而头门、仪门却设置两道高达半米的门槛,进门以后的马夫和神差虎视眈眈、明察秋毫。因此,整体气氛有点令人望而生畏。在鄞县民国年间留下的353个民间神庙中,太白庙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1986年被列入鄞县文物保护单位。

  据《鄞县通志》记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保佑,邑中之戏,多演于庙中。”故多演于庙中之戏也即所谓“社戏”。

  太白庙戏台构筑精巧,演出和看场宽敞,能容纳上千人同时看戏,且左右前后都有可供出入的偏门。一位民间的孝子成为数百年以来受乡民尊崇的地方神祇,这也是戏台之外的又一种感慨。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5-2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dxu


    问问成总版主
 楼主| zdxu 发表于 2011-5-2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哈哈,问问版主!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1-5-2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说过。
 楼主| zdxu 发表于 2011-5-3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县志人物传开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7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