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场所为何爱发会员卡?
日常生活中,有些商家经营采用会员卡制度,比如健身休闲场所中的高尔夫球场与健身俱乐部,又比如大型超市与高档服装店。但是一般的小百货商店与档次较低的服装店,往往没有采用会员卡制度。同样实行会员卡制度的商家中,具体方式也往往存在差异。高尔夫球场一般只对会员开放,非会员是不能进场打球的。健身俱乐部除了会员客户外,极少数非会员客户想进入健身,也还是允许的,只不过价格往往较高。比如笔者所住小区附近,有个“贝斯特”健身俱乐部,办卡会员每月200元,健身次数不限;非会员前去健身,仅仅打羽毛球每次收费88元,与会员价格不可同日可语;又比如笔者工作单位附近有家健身俱乐部,办卡会员每月250元,健身次数不限;非会员前去健身,仅仅游泳每次收费100元,也与会员价格相差甚大。与健身俱乐部大多为会员客户不同,采用会员卡制度的大型超市与高档服装店,非会员客户往往占多数,而且会员与非会员的价格差异也比较小。办不办会员卡是各类商家可以自由选择的经营策略,为何有的商家采用而有的商家却不采用?为何同样采用会员卡制度的商家存在种种差异?这还得从商品与服务价格决定机制说起。市场上所有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均由竞争决定,具体地说,是由买方竞争与卖方竞争共同决定的。买方竞争越激烈,价格越高;卖方竞争越激烈,价格越低。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就是由买方相对卖方竞争激烈程度决定的,买方相对竞争程度越激烈,价格越高,反之则反是。影响卖方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行业进入成本,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进入成本越高的,行业中的商家越少,竞争激烈程度越低;进入成本越低的,行业中的商家越多,竞争激烈程度越高。卖方竞争激烈的行业,卖方对价格的控制能力较弱,面对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卖方竞争激烈程度较低的行业,卖方对价格的控制能力较强,面对的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各类小百货商店与档次较低的服装店,行业进入成本一般比较低,商家数量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对商品价格控制能力较弱,面对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一旦某个商家采用会员卡制度,规定不是会员不能消费,或者非会员与会员的价格差异较大,消费者就会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最终吃亏的仍是这个卖家。所以,这类小百货商店与低档服装店往往只能是商品价格的“接收者”,他们订立价格只能“随行就市”、“看碟下菜”,无法采用会员卡制度。一般来说,超市在营业用房、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比小百货商店大得多。这些投入对新进的商家而言,是笔较大的开支,因此超市数量相对较少,竞争激烈程度稍低,对商品价格有微弱的影响力,超市就存在办理会员卡、实行差别定价的可能。同样道理,在经营用房、装潢、品牌等方面投入比较多,档次较高的服装店,也可能采用会员卡制度。建造高尔夫球场的投入往往十分巨大,因此商家数量较少,垄断程度较高,面对的需求曲线十分陡峭,对价格的控制能力比较强。高尔夫球场往往采用严格的会员卡制度,不是会员不能消费。正是凭借着行业垄断地位与价格控制能力,他们才能够通过采用严格会员制度的方式榨取更多的“消费者盈余”。健身俱乐部在场地与设备方面投入也比较大,但相对高尔夫球场就小多了。相比高尔夫球场,健身俱乐部数量相对较多,竞争比高尔夫球场激烈,对健身服务的价格控制能力不如高尔夫球场。因此他们虽然也采取会员定价策略,但还是允许少量非会员顾客进入消费。凭借健身俱乐部的垄断地位与价格控制能力,他们只能采取会员与非会员客户共存的方式榨取“消费者盈余”。
买方相对卖方竞争激烈程度决定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在买方竞争程度类似情况下,两者相对竞争激烈程度主要取决于卖方竞争。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行业进入成本越大的行业,在位商家越少,卖方竞争激烈程度越低,商家面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价格控制能力越强。严格的会员卡制度、会员与非会员客户共存制度以及非会员消费制度,这种种定价策略正是商家竞争程度与价格控制能力的体现。现实世界里,高尔夫球场、健身俱乐部、各类超市、小百货商店的行业进入成本依次递减,各行业的商家竞争程度依次递增,对价格的控制能力也依次递减,各商家便因此采取了不同的会员卡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