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从游走到扎根浙商抢滩东盟 访广西浙江商会副会长

[复制链接]
西楼 发表于 2010-8-3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x2010083102.jpg


  浙江在线08月30日讯在跌打滚爬中初识东盟市场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浙江人揣着石刻、竹编等手艺,带着小百货,千里迢迢来到位于西南边陲的广西,做起了小生意。从那时起,浙商的队伍每一天都在壮大。

  陈文胜老家在浙江衢州。1992年,19岁的他应征入伍到广西当兵。1995年复员时,本来可以到老家一政府机关上班,但他不愿意按部就班,而是跟着一位广东老板推销医疗器材,从此闯荡江湖。1998年,他再次踏上广西的土地,开过餐厅,当过娱乐城副总。不过,生意一直没什么起色。于是,他决定求变。

  “因为江山是全国最大的消防器材生产基地,所以我决定转行做消防器材生意。”陈文胜说,2004年,他找好翻译,背着10只灭火器,到越南凉山,试图一举打开东盟国家的市场。不想在凉山呆了一个星期,灭火器一只都没推销出去。最后,他把灭火器全都送给了当地人,空手而归。

  “主要是当时我并不了解东盟市场,以为那里跟国内市场差不多。后来才知道,很多中国的畅销货,在东盟市场不一定受欢迎。”陈文胜有些感慨地说。

  回国后,陈文胜又转行了。这次是做水果生意,把东盟的热带水果引进中国,再把中国西部的苹果、梨,还有老家的常山胡柚等销到东盟国家。这次,他总算是挖到了自己在东盟贸易上的第一桶金。

  从散兵游勇到规模化经营

  有了二次创业带来的资本,2006年,陈文胜开始在南宁“重操旧业”,主卖消防器材,生意越做越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西有200多家消防器材店在卖他的产品。如今,陈文胜不再是单一地卖消防器材,还做器材安装和维护,一年的营业额至少2000万元。今年6月,他又转投园林行业,目前已经有1000多万元的营业额了。

  “从个体到群体,从分散到集中,从游走到扎根,从贸易到实业,这是东盟市场中,浙商的变迁轨迹。”陈文胜回忆,刚到广西时,他认识的浙商不超过10个,而现在光是老乡就有好几百个。“之前卖服装的浙商,现在很多都投资大型百货商场了。而一些卖灯具的浙商,如今开起了灯饰城。”

  据统计,目前在广西的浙商有30多万人,开办企业近1700家,总投资达800亿元,企业经营的项目有500多个,主要包括房地产、工业、建材、有色金属、市政建设、建筑业、电器设备、农林加工、交通运输、矿产品、五金百货、餐饮娱乐、现代物流等。其中,从事边境贸易的浙商就有2万多人,每年出口到越南的交易额持续增长,其中60%以上是浙江产品。比如在凭祥市的浙商有3000多人,年边贸额达20亿多元。而在东兴市做边贸生意的浙江人超过1万人。浙商在与东盟市场的接触上已经走在了广西的前列。

  不仅如此,有些浙商已经开始涉及一些高科技的行业。比如乐清商人尤建乐,投资开办了广西麦莎电气集团,拳头产品是二次低压节能动态控制柜。该设备能帮助企业节电2%—3%,提高产量10%—18%。该产品的一年销售额达到了8000万元,远销国内外。既响应了眼下节能减耗的主题,又觅得了巨大的商机。

  集体寻觅未来无限商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陈文胜分析,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即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大约7000多件产品实行零关税。这样一来,整个市场开放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对进口方企业来说,能进口更加适合自己、价格更低廉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对出口方企业来说,税率的降低使它可以降低出口成本。而浙货品种多,价格优惠,这对于产品需求层次偏低的越南等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浙江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永康中国五金城等专业商品市场丰富的货源,为东盟市场的繁荣添加了活力。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条件,应该说比WTO更加优惠。当然,在自贸区里,企业还是主体。”

  陈文胜说,中国企业首先应该去熟悉自贸区的一些具体的规定和条例,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东盟市场里也有可能出现同业低价竞争等状况,因此,浙商在投资前要对市场状况有充分的掌握。“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浙江商会已经加强了对东盟了解,希望能在自贸区快速发展中为浙商寻找到新的项目和新的市场。”

  面对如此大好商机,如今陈文胜也有了新的打算。他准备依托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繁盛和发展,投资酒店业,开创自己事业的下一个新领域。

  记者 翁浩浩 蒋敏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1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