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之三:城市梦只是梦 城市梦梦难圆

[复制链接]
西楼 发表于 2010-8-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和父辈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更为强烈,但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户籍制度的约束,使很多年轻人难以在城市扎根。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有必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两亿多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请继续收看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位于深圳宝安的龙华汽车站规模不大,但却是农民工进出深圳的交通枢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工涌到这里,又散落到特区的各个角落。其中大多数,都是三十岁以下的80后和90后。他们怀着梦想,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但车水马龙间,成功似乎总是遥不可及。

年近30的湘妹子冯玉宁在深圳打了十年工,如今已经结婚生子,丈夫来自陕西,在工厂宿舍当保安。夫妻两人月入三千,生活难免拮据。冯玉宁说:“我觉得哪方面都消费不起,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哇都算了算了,买东西都要买特价的,买什么都要...像我们这里很多租房子的,没有在工厂吃饭的话,每天晚上去买超市里打特价的菜,很多人去买,有时候去抢,晚上菜便宜点嘛,这里什么都特别贵,买什么都要算算算,想想想。”

长年在深圳打工,让冯玉宁对这座城市产生了眷恋。她说,她很想把年仅五岁的儿子从公公家接过来,一家三口在深圳长久地生活,但这样的梦想并不现实。“我当然有时候这样想,但是不可能阿,首先来到这里没有买房子,在深圳买房子是不可能的,就算我做一辈子也买不到一个房子的边,多少万?几百万?不可能的。每个月1700块钱,除掉生活费房租费水电费,几乎都没有钱了,不欠账就可以了。”

恰逢暑假,儿子来了深圳。冯玉宁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到深圳来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能有出息。但因为全家都没有深圳户口,冯玉宁担心,孩子因为身分问题上不了公办学校,只能花更多的钱去那些良莠不齐的民工子弟学校。

中山大学蔡禾教授评论说:“中国人说每个人都有公民权利,你可以受教育,你可以得到社会救助,这是一个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福利,但是中国这样一种公共福利,我们说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他是以属地化的方式来满足的,是地方财政供给的,你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但你广州的义务教育是由广州市财政来满足,这就带来一个地方财政和他承担这个公共产品供给的能力问题,这个能力一个是客观上他能不能承受,一个是主观上这个地方政府他愿不愿意承受。

类似冯玉宁遭遇的困惑并不少见。在中国,户籍问题一直是阻碍城乡交流和公民迁徙的历史性难题,也是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权益的制度性障碍,农民工子女往往因为没有父母务工地的户口,而难以在当地求学。调查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49%,而广州则只有34.6%。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步入育龄阶段,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势必会日益严重。

另有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地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21.3%,34.8%和8.5%。由于户籍的错位,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深圳总工会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有76.9%的农民工希望能获得与城里人相同的公共权益。

蔡禾说:“所以在现阶段关键是什么呢?你怎么把户籍背后的利益逐步分离出去,因为现在的路子还在于迁户,迁了户就有这个利益,但事实上现在的迁户不可能是大规模的。其实广东省搞了农民工入户外来工,他每年进多少人是有个比例有个数字的,你打分农民工是永远打不上去的,因为你光教育一项就没分。这是很显然的一个事情,他怎么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高昂的生活成本,复杂的户籍问题及其带来的社会保障的缺失,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梦制造了重重障碍。他们创造着城市的繁华,却无法融入这座城市;他们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却发现自己,不过是身处社会边缘的匆匆过客。

转自凤凰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3 10: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