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人为高温中的劳动者主张权利
深圳新闻网评论员 申思行
七月的深圳像一个烤箱。和往年一样,高温之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颁布了许多规定和通知,进行着各种看望和慰问。针对“高温作业损害劳动者健康”、“高温救助站条件简陋”、“高温补贴被拖欠、被代替”等等问题,全国总工会开出了“将‘中暑’列入法定职业病目录”这样不能算错的药方,广东省发布的《关于做好高温季节劳动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和深圳市“员工可以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的表态,我们当然也要相信会有那么一点效果。
首先,我们要对酷暑中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包括清洁工、建筑工、交警、巡防员等,表示致敬;其次,我们要向为保证城市在烘烤之中正常运转的水电工,维修工,调度员表示谢意;最后,我们要对各级工会及各地政府的亲切关怀发布的“规定”“通知”表达发自肺腑的感激,哪怕暂行了半个世纪的“法规”和地方粮票式的“通知”,从来没有明确的罚则。
但是,一时的关怀意味着长期的缺少。媒体上,现实中,触目还是烈日下毫无遮蔽的工地,工地里褶皱黝黑的脸庞,脸庞上干渴皲裂的笑容,笑过后低声怯怯的希望……他们的诉求,不是空想的“尊严”,奢望的“体面”,而是已经被明文规定,三令五申的“高温补贴”。
一提到诉求,可能又会有人套用“深圳不好,你可以离开”的句式,说一些“待遇不好,你可以不干”的凉快话。但是,马克思告诫过我们:“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本人,而且也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这个因移民而兴起的30岁年轻城市,应该有着为每一个弱势群体的尊严和权益主持公道的风尚。为别人而呐喊,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基本品质。
如果今天你对保安员、巡防员的的诉求无动于衷,对建筑工、快递员的抱怨冷嘲热讽,那么旷野的回声将是你遇险呼救时得到的最后答复。他们在数量上如毛细血管一样庞大,在结构上却像沙粒一样无助。如果没有记者去询问,他们不太会主张自己的权利,哪怕是发一个帖子。谁该为他们代言?作为工人的“保姆”,工会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中国的现行工会制度从法律条文到组织架构都体系完备,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工会法》早已明确工会的职责在于通过法律援助,集体协商等,在谈判中维护劳动者权益。如果真要为劳动者权益呐喊,只需挺身而出参与到劳资谈判的博弈中。
但博弈不等于发通知,念规定。鼓励工会“硬起来”指的不是措辞语气,而是行动,与其制订出许多无法监管、无法执行的条文,何不让制度中既有的集体谈判机制运作起来?让劳动者与资本方对等博弈的正常程序畅顺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