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读书第18期:忠实原著“魂”最重要

[复制链接]
tange 发表于 2010-7-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大教授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本着忠于原著的原则,将剧情、台词、大小角色设定等全都照搬上荧屏。有人冠之以“电视书”。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引发出的一些是非探讨,借用“雪中芭蕉”为例予以说明或澄清,也许颇为恰当。
     “雪中芭蕉”是唐人王维所画《袁安卧雪图》的局部,最早著录于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沈括提及此画,乃是有感于张彦远对王维的批评。张氏批评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而沈括举“雪中芭蕉”为王维辩护说,“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并进一步指出:“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雪中芭蕉”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桩千年公案,还常被视为分析艺术真实性的一个典型个案。
     雪本北方寒地所固有,芭蕉长在温热之南国,二者在画面上同时出现有违生活常识。张彦远批评王维作画“不问四时”,有一定道理。事实上,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还列举了其他类似错误。例如,吴道子画子路,饰以晋代才佩有的木剑;阎立本画王昭君,戴有国朝
    唐朝)才时兴的帏帽,等等。在张氏看来,“生活事实”是艺术真实的参照,“衣服车舆、土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观画之宜在乎详审”。
     只有对生活进行“详审”才能达到艺术真实。王维的“雪中芭蕉”,显然违背了这一真实性原则,因而被批评为“画之一病”。
     不过,将“生活事实”作为艺术真实的参照并非无懈可击。宋人朱翌就曾说:“右丞
    王维)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明人俞弁的《山樵暇语》也辩说某人在广西就“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王肯堂在《郁冈斋笔麈》中,更是用梁朝徐詀的一首诗来证明雪中芭蕉的存在,并且以“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的实例来论证雪中芭蕉“盖实景也”。由此可见,倘若极南之地普降大雪,类似“实景”是有可能出现的。
     这其实涉及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可然律”或“必然律”。亚氏认为,诗比历史更真实,理由在于历史只记载已发生的个别事实,而诗人关心的则是普遍性,即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模仿历史。因此,艺术真实关注历史和现实的普遍性,即生活中“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的事实,而不是“偶然发生”和“个别发生”的情状。
     任何形态的艺术真实都是虚构和想像的产物,因此不必拿现实生活本身直接去比照、衡量和评论艺术。艺术家主要对受众的想象力负责,而无须过多对生活事实负责。仅将生活事实作为艺术真实判断的唯一参照,不能完全服人。同样,在艺术再创作方面,与原著之间也存在艺术真实性问题。《红楼梦》是以写实为主调的作品,但是其中也夹杂了类似太虚幻境这样的“魔幻”情节。电视剧作为艺术再创作,在编导过程中加入一些新的艺术构想也是无可厚非的。所谓忠于原著并不是要求照本宣科,而主要是指忠于艺术真实。
     那么,怎样的虚构和想象才是艺术真实呢?合理的虚构想像和“画之一病”的区别在哪儿呢?思考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回到对“雪中芭蕉”的争论上来。
     王维的“粉丝”对“雪中芭蕉”最有力的一个辩护就是选择了从立意的角度出发。他们声称,《袁安卧雪图》实则表现出王维所信奉的佛禅精神,即芭蕉作为“速朽之物”能够“凌冬不凋……以喻沙门不坏之身,四时保其坚固也”。
     如果这是确实的,那么只要作品能够表达某种意义,都应当被视为一种真实,即所谓“造理入神,迥得天意”。就此而言,“艺术真实”又是有意义的虚构。
     回到《红楼梦》的翻拍上来,关键是要表现作者的立意、抓住小说的“魂”。在艺术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中,今人与古人都不必画地为牢,更无需拘泥于牵丝攀藤的细枝末节。
 楼主| tange 发表于 2010-7-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ge 于 2010-7-8 20:58 编辑

电视剧《子弹上膛》原著出版
汪尚蓝
     
     以新军事文学掀起国内军旅题材阅读热潮的青年新锐作家刘猛,其最新巅峰力作《子弹上膛》已先于电视剧“上膛”,即将于七月初登陆并问鼎书坛。
     据悉,军旅小说《子弹上膛》不久前曾荣获盛大文学首届全球华人写作大赛最佳军事文学奖。《子弹上膛》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刘猛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现了那些鲜为人知的特种兵生活,刻画出一颗颗震撼中华的铁血军魂。
     据了解,《子弹上膛》由盛大文学聚石文华图书公司倾情打造,这部新作在军旅题材小说中可谓一枝独秀,小说笔触刚劲且细腻,行文有铁血也有柔情,围绕神秘兵种———特种兵,展开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来自大城市、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艺术院校高材生,他为了爱情走入军营,开始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种兵经历,并与他的战友们一起在绿色军营中经历着蜕变、感召和洗礼,逐渐感触到军人的坚韧灵魂,成为骁勇善战的优秀特种兵。整本小说也成为80后树立正确价值观及责任感的新标杆。《子弹上膛》会让那些曾深埋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得以释放,也会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子弹上膛》带来的心灵震波。
上膛.jpg
 楼主| tange 发表于 2010-7-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色:耐心、关系和现金
欣华
     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但是,在世界民族之林里,中国人是怎样的一群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商务文化又是什么样子的?《像中国人一样思考》这本透过表象、深入探讨东西方不同核心价值和思维方式的书,讨论的就是以上问题。因为两个作者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外国人,本书得以通过中西合璧的视角阐释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几大元素,包括和谐、整体、关系和群体。而西方则认为是冲突、部分、竞争和个体才为西方世界带来了伟大的工业革命。这样迥异的中西方思维方式截然对立,于是,如何共存,便成了饶有兴味的艺术。这正是本书着力探讨的问题。同时,书中还描述了中国当代经济飞速发展所采用的不同模式,颇有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念,人们常常相信只要多给一些时间,事情终归会发生,这是中国人处事的一个很常见的方法。在外国人看来,这也是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中也试着解读了这一慢节奏意识产生的根基———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根基“中国的日历追随自然的节奏和农业时间表。
     中国或许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强国,然而它不会完全丢弃这些根基。人们真正从心里欣赏这种自然节奏,虽然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的西方人来说似乎有点儿过于缓慢。如果你期待在这种节奏下能够取得什么成就,请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文缩写‘PRC’也代表着耐心(Patience)、关系(Relation-ship)和现金(Cash)”。
     而为什么要像中国人一样思考,书中是这么解释的:“也许理解当代中国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想象为一条大河,谁都能看到河面波涛汹涌”,“而借用哲学家庄子的话,中国人就像这条大河中的‘鱼儿’。无论水流多么湍急,他们都本能地知道怎样‘随波逐流’。它们敏捷而快速地游着,对沿途遇到的曲曲折折做出调整适应。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就像大河中的礁石,是坚固、可靠和恒久的。它们是鱼儿依赖和歇息的安全岛,并将在未来的世世代代继续担当大任。”
 楼主| tange 发表于 2010-7-8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念,人们常常相信只要多给一些时间,事情终归会发生,这是中国人处事的一个很常见的方法。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7-8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色···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0-7-9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魂:本意是“經”,一部(經)三曲(儒仙佛)。剥离“經”的一横三曲,变成“紅”,道破玄机!儒家正心,仙家炼心,佛家戒心,从不离开人的内“心”,化生“慈”“悲”,暗示“四大家族(贾、薛、王、史)”谱谐“假写往事或者家亡血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6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