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读书第11期: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复制链接]
tange 发表于 2010-5-20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铁凝
     
     铁凝,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代表作品有《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铁凝日记———汉城的事》、《玫瑰门》、《大浴女》、《笨花》。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楼主| tange 发表于 2010-5-20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作协严重脱离百姓生活

周南焱
     “目前城市生活题材的作品非常多,但反映基层生活的作品极度欠缺,我们要引导作家下基层。”最近中国作协公布了第一批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名单,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现在作家创作普遍严重脱离基层,急需改变此现状。
     去年10月,作协对外公布了《中国作家协会关于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的暂行办法》,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各地作协和团体会员积极组织作家申报。第一批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名单近日公布,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作协的19名作家入选。陈崎嵘表示,此次定点深入生活跟以往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不一样,申报的作家必须选择县城以下的基层单位,深入农村、学校、工厂等,至少在当地生活三个月以上。“过去采风跟走马观花一样,浮于表面,很难发现深层次的东西。定点深入生活可以填补采风的不足。”同时,此次定点深入生活跟以前作家私自体验生活的做法也不一样。
     “过去都是作家私下找个地方,跟自己所在的单位打个招呼,就请假去当地体验生活,缺少组织性。”陈崎嵘解释,这次作协更为主动,帮助作家联系深入生活的地点,并每天给予几十元的生活补贴费。
     具体地说,由作家根据本人创作计划提出定向深入生活的地点,将申请提交给中国作协,经作协评审后,帮助作家联系和安排深入生活的地点。
     这个措施也是作协首次推出试行,意在扭转眼下作家大多沉浸在个人生活世界、严重脱离基层现实的状况。“现在作家大多生活在城市里,对城市生活很了解,但创作上对农村、工厂等基层题材涉及很少,我们想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陈崎嵘表示,这次确定的作家名单中,主要是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家,尽管现在写城市题材、历史题材的作家很多,但都不必申报。而且还要求作家在定点深入生活结束后,创作的作品必须符合要求,不符要求的将追回作协补贴的生活费。
     有不少网友对“定点深入生活”的做法表示质疑,认为作家本身每天就在生活中,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再说文学史上很多好作品都不是“定点深入生活”才写出来的。对此陈崎嵘回应,定点深入生活是一个好办法,可以扩大作家创作的素材面。“以前老作家柳青、浩然、赵树理都因深入农村生活写出了好作品,值得借鉴,只不过这种深入生活的方式近些年来不受作家重视而已。”此外,陈崎嵘还补充,“定点深入生活并不一定就能创作出好作品,但要允许我们去尝试,要引导作家克服浮躁的心理,在创作上贴近基层群众的生活。”
     
     中国作协真的沦为“福利院”?
     
     相关链接: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在博客中,因抗议作协副主席曹文轩,在玉树地震后两天到小学推销自己的作品,对灾情态度冷漠,不屑与之为伍,正式退出作协。
     同时郑还在声明中披露,目前作协奉养的除了200多位极少有歌功颂德作品的作家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根本不懂文学的各地作协的文学官员也是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诸如北京作协根本不懂文学没有任何文学作品的副主席李青)。
     作协要不要存在下去,其实不是个问题,成问题的是作协要不要给作家发工资。
     作协给作家发工资是个悖论,作家如果真有本事就不该要国家养,如果没有写作能力,即使国家养着也是写不出优秀的作品来。
     既然工人可以下岗,可以再就业,如果作家写不出站得住脚的作品,当然也应该下岗,可以去干点别的什么力所能力的事糊口,就像鲁迅在遗嘱中对儿子的告诫:可以寻点小事情过活。
     如果像根本不懂文学没有任何文学作品的李青也能在作协做个副主席,那只能说明中国作协已经变成了十足的福利院。(新华网)
 楼主| tange 发表于 2010-5-20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六株头 发表于 2010-5-20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客人送我一本厚厚的毛姆著的【人生的枷锁】
江海 发表于 2010-5-2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的精神献点花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0-5-2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书基本只看杂志了。
艳过无声 发表于 2010-5-2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哈哈哈,笑死我了。难怪有良知的作家要退出作协,原来作协还停留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6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