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窑工娃们口音明显“另类”,常常引来很多异样的眼神;穿着朴素破旧,身上永远隐约带有不怎么好闻的气味;似乎为了和他们的穿着相配,他们的发型总是凌乱不堪……他们给人假象就是:生活,似乎只为了生下来活下去。
这个位于东海之滨的小县市,有着国家级群众性中心渔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安徽、四川、江西、贵州等省的大量民工涌入而来。有的在船上打工,有的在针织厂里干活,还有一些没有技术的只好在砖窑厂里做苦力……
这些人,随处可见。可给我印象最深却是窑工的生活。窑厂几乎都位于荒郊,由多个烧砖的窑洞和一个巨大出烟烟囱组成。窑洞温度相当高,大约上千度。为了干活方便,这些窑工在窑厂边用黄砖头简易垒建一个家,与其说是家,不如用“窝”形容更恰当。在这里,男人烧砖拉砖,女人亦如此;在这里,他们从老家带来孩子,或者在这里生下几个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这些摄影人同情却又无奈地给他们冠上一个弱者的名字——窑工娃。
人是一个矛盾体,曾几时觉得窑厂的黄黑小棚破坏城市美感,因而十分厌恶这些群体。可当走进他们的生活,又多么于心不忍。都是靠双手努力创造财富,为何又是这么的不平等。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何又是如此天囊地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