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葛渭康:小康之路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09-12-21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9-12-21 17:26 编辑


                                         葛渭康:小康之路  

  
  
      1978~2008年,整整30年了。
      在历史长河中,30年是弹指一挥间,神州大地却发生了空前的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以人为本和市场经济,中国人民从此基本摆脱了梦魇般恐怖生活,走上小康之路。回顾历史,结合个人命运,真是恍若隔世,感慨无限。小康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扼要总结这一步步艰难曲折,也许能发人深省。
  
                                                         (一)

      改革之初,经过几十年残酷无情的斗争,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人民陷于贫困。就拿我一个普通机关干部为例,月工资47元,宁波有多病老母,每月寄15元,象山还有一家六口,剩下32元,每个人5元4角,不够生活。妻子有文化,也肯吃苦劳动,就是没地方给饭碗,偶而做些临时工。为了糊口,带领未成年的4个孩子,到西门外采石场敲石子。一日石塘崩塌,压死一人,砸伤多人,我的9岁小女儿明珠被砸成血人,经抢救,缝30多针,幸免于难。孩子们到县前街去扫老菱壳,作煤炉引火柴;放学了,别家孩子去玩,我家13岁的大女儿喊上大妹和小妹,3个人一人一只破竹篮,篮底垫一张废纸,手拿一个铁丝钩,到酒厂、粮油厂等单位垃圾堆拾煤渣;吃过晚饭,做完作业,帮妈妈“绕手套”,连8岁儿子也一齐上,一家人团团坐在25瓦电灯下。何谓“绕手套”?就是手套厂的外包活,一打10双,一双10个手指两个腕口,用纱线一针针穿起来收口,每双给1分钱工资,干到晚上10点,精疲力竭,可以赚到两毛钱。我家仅有两件毛线衫,是结婚时买的,我妻是贤妻良母,她把自己一件拆了,给孩子御寒,不够,就把我平时从单位发来的劳保纱手套积攒起来,拆成纱线,编织成孩子穿的衫和裤,染成红、绿色,孩子们也很高兴;家中少有新衣,阿大穿了改给阿二,阿二穿了再给阿三,虽然是旧,但洗补及时,倒也个个干净大方。妻子还能做一手好针线活,孩子们的鞋子都是她亲手做,用旧布做成鞋底,针脚细又密,硬得简直像块木板,孩子们把鞋底磨穿了,她会补,叫做打“鞋桥头”,又可以再穿。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被“安排”进丹城农业队办的综合厂任保管员,每月工资13元,生活依然困难。不久传来温州出现大批个体户,我们商量后,她和同厂的两位女工,在东门外租一间屋,又举债合买一台旧搓丝机,利用晚上时间,给别人加工非标准罗丝,搞得好,一夜赚30元,相当一个月工资,由于交货及时,质量好,业务不错,人虽辛苦,却为今后办厂掘到了第一桶金。这样干,在当时被称作“日公夜私”,虽然已是三中全会以后,还是要受到歧视和批评。只能硬着头皮偷偷地干。一天深夜,妻子累了,睡意袭来,不慎把右手食指轧进了机器。慌忙到医院,深夜找不到断指,只得再截去一节,从此她纤纤双手只有9个指头了,十指连心痛,使她面容失色,面对妻子的痛苦,我作为对家庭负有主要责任的男人,真是惭愧无地,心如刀绞。其实在特定历史时期,这种苦极普遍,一般工人、农民还有更苦的。本文不怕累赘,无非想提醒自己和下一代,今日来之不易。中国人民长期贫困,穷怕了,每个人都在思考,何日能走上自由劳动及小康之路,所以当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人民生活不能改善而是后退”,“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不要”。老人家的话,似春雷轰鸣,如醍醐灌顶,眼前突然有了一条希望之路,我决心提前退休(54岁)自筹资金,自谋生路,自己办厂,与命运一搏,特地作《抒怀曲》明志:
      风雨茫茫人生路,回首顾,光阴误,寂寞朝与暮。
      苦闷彷徨,披肝沥胆心难死,仰天叹,去何处。
      绝处忽闻邓公语,顿豁悟。
      茅塞一开眼前路,拂尘再学步,快奋起,奔前途。
  
                                                         (二)

      1984年冬,提前退休。得到批准,建起象山第一家私人麦芽厂,也是当时规模较大的麦芽厂,老婆孩子全上阵,我是董事长兼全面技术指导和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吸收社会劳动力68人,包括待业青年18名,日产干麦芽5吨,畅销大江南北,为全国啤酒行业提供优质原料。当时象山有70000亩大麦种植面积,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卖粮难。华光麦芽厂,可以消化产量50%,增加了大麦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成为全县22家麦芽厂的龙头企业,当年产值58万,此后连续5年翻番,被评为镇、县先进厂。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上,理论界曾出现“姓社姓资”论争,有人向改革开放反攻,本人在《浙江工商》和《中国工商》等发表诗和文章《姓资姓社何须论,但看人民食住行》和《私营企业家的责任》,文章发表引起重视。1991年11月22日被邀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参加者包括天津大邱庄禹作尧),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万绍芬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等领导听取我的发言。后来象山大麦种植突然萎缩,麦芽厂改做净水器,获得国家专利,通过新产品鉴定,列入宁波市新产品开发项目,单独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净水器在当时甚为稀罕,引起轰动。视为民营企业搞科技开发较好典型。陈丕显副委员长在《中国开发报》发表文章谈水的重要性,表扬了象山华光麦芽厂。产品还被外贸公司推向国外,1995年10月23日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民营企业科技新产品展览会上,被省委书记李泽民和统战部长耿典华召去参加座谈,并给予特别礼遇单独合影。可惜后来由于丹城扩建,厂房拆迁,再改行经营宾馆。现在矗立在丹峰西路100-108号,5间六层临街建筑华光宾馆,是改革30年结出的硕果,葛氏一家也有幸从穷光蛋成为小康人家。
      改革对每个中国人都是机遇,但这只是外环境,创业还需要决心和勇气,商海大潮滚滚,没有勇立潮头精神会错失良机;要想站稳脚跟,首先要讲诚信。做产品如养孩子,得小心翼翼,每批货出厂,必附上自己的化验单,华光麦芽只有一级,没有三级,决不以次充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国内许多以华光麦芽为原料的啤酒厂都获奖,海南省海口啤酒厂,为庆祝评上优质酒,派人送来机票,邀请我们出席庆典。更有一件至今难忘的经历:“三角债”曾经使我厂频临停产倒闭。1986年河南信阳啤酒厂欠我30万元货款久催不回,私人企业银行贷款难,眼看要倒闭,隆冬季节,亲自北上索债,坐等半月,竟无所获,朔风刺骨,欲归无计,身受风寒,感冒发热39度,盘缠用尽,病困旅店,带病再去商丘,欲向商丘啤酒厂求些预付款,火车无座位,席地于厕所旁,口袋里只剩两角人民币。强打精神到该厂,关长平厂长满脸喜气的接待了我,说这次商丘啤酒得了食品行业金龙奖,有华光麦芽功劳,已准备下40万预付货款,要求再预订麦芽300吨。天晓得此时我的内心有多么激动,真是绝处逢生,病也好了,立即拍电报回家,怀攥40万元银行汇票匆匆南归。回到象山立即组织生产,没两月,信阳货款亦到,生产越发红火。这一忧一喜,有偶然也有必然,产品质量就是生命。如今华光宾馆,年平均开房率70%,靠的是“回头客”,也是这个道理。
      30年拼搏,我的做生意信条是:义中求利,诚信待人。【原载2008年11月4日《联谊报》】   
cnpolo 发表于 2009-12-21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光华老板,就是现在汇金大厦的地方,我记得当年的净水机好象进过人民大会堂
浪潮 发表于 2009-12-2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光华老板,就是现在汇金大厦的地方,我记得当年的净水机好象进过人民大会堂
cnpolo 发表于 2009-12-21 19:15



    不是光华,是华光,他家的麦芽厂叫华光麦芽厂,他家的宾馆叫华光宾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4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