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工资“被增长”的“官方数据”和“第三方数据”

[复制链接]
大宝 发表于 2009-8-18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薪酬与福利调研机构太和顾问在上海公布了一份名为《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报告,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薪酬实际增长6.3%,与有关部门公布的城镇职工工资同比增长12.9%的数字相比,相差近一半。(《第一财经日报》8月10日)

       这一调研结果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相差悬殊,“相差近一半”。对于这样的比较结果,公众当然有“话”说,除了对工资“被增长”的诟病之外,我们产生的疑问是,官方数据和独立第三方调研完成的数据,差距何以如此之大?其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三方调研显示内地企业薪酬实增6.3%,比官方数字少一半,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数字迷宫困境,而在这个困境之中隐藏的却是公众的焦虑和不安情绪。本次调查还显示,在金融危机时期,专业层员工和管理层员工是受到影响最小的两大群体。这是不是意味着企业的下层员工正在承担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后果?推而广之,是不是可以说,当下的普通公众尤其是底层公众独独承担了金融危机期间的各种不利后果?
      在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前提下,无论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还是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在笔者看来,都无法掩盖多数公众工资增长速度缓慢的事实。因为,增长的工资主要流向了垄断行业和管理层,而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收入仍然比较低。这正是公众不满的重要原因所在。
      通过对我国工资统计对象的观察,可以发现,外来务工者、民营企业的职工并不在统计之列,而他们恰恰是低收入群体,那么,只统计高工资行业的平均工资,说服力在那里呢?中央党校第四十期省部级进修班课题组提交的《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分析认为,“十五”期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递增15.1%。而2003~2005年,央企员工的年平均工资递增16.8%。并且,有关调查还说明,一些高管的收入却搭着企业的“效益快车”扶摇直上,与一线职工的差距越拉越大。从中不难发现,普通员工的工资正在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所谓平均工资统计显然掩盖了这种矛盾,并且,在“平均工资”的名义下,普通员工的工资“被增长”了。如此以来,带给社会的不仅仅是不满的情绪,相反,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共享难以达到的遮蔽,是对社会结构失衡的熟视无睹。
       正因为如此,工资“被增长”的“官方数据”和“第三方数据”,告诉我们的一个明显事实就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过低,经济增长的成果正在向资本家、政府和权力阶层过度倾斜。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也指出,造成中国消费长期低迷的症结不是老百姓热衷储蓄“不愿花钱”,而是工资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据统计:2005年,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是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85%。在笔者看来,增长的工资流向垄断行业和权势阶层也揭示了这点。如此以来,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均衡,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实现社会资源和权利的公正分配,让社会所有群体都能分享社会发展的“红利”,就成为当务之急。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平均工资统计成为“数字迷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2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