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十五周年的纪念 - 也聊我的高考

[复制链接]
stephen_sun 发表于 2009-7-1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今年是我的高考十五周年.我辈目睹了三十年的沧桑巨变,我也真巧在该段时间的"中位线"参加了一场"知识改变命运"的高考.

现如今的高考学生真幸福,提前一个月的全国考试放在6月初,虽有一丝闷热,和当年7月7-9号三天的刚出梅的天气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每年高考的季节,还能铺天盖地地看到各种和惠及考生的相关的信息

考前的几天热闹喧哗的工地在夜间悄悄地停止了工作,保证考生们能好好休息.
大考的当天,家长们扎堆地把考生们送出家门,一个孩子领着一个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赴考场.
老师们在考场前给学生们上最后的心理辅导课,还不忘提醒大家把准考证/身份证等相关重要的证件再次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
考场的周边看到大队的人马在考场附近的马路上值勤来严禁鸣号等噪音的产生.
经常还能听到警车为被一些特殊原因耽搁的考生赶考开道护航
...

看到听到诸如此类的情形和消息,我不禁莞尔.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谓人生中的一个大的抉择,高考在我们的心目里真的那么重吗?成绩好的考进大学就意味着你能接受到精英教育,然后毕业后能学有所用,找到一份心仪的好工作吗?不管怎样,高考确实是会改变人的一生,不管是好是坏.

突然想到了我的高考生涯,仿佛还在昨天,可是掐指一算,自己也吓了一跳,居然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先回想了一下考试的科目,

7/7 - 语文/物理
7/8 - 数学/英语
7/9 - 化学/政治+生物

不太幸运,本人94年参加的高考是最后一年考七门功课的.95年开始浙江的高考也象其他省份看齐了,推出3+2,对低一届的那些学弟来讲,怎是一个爽字了得.

然后回忆了那几天都干了些啥重要的事情,总的来说我还是属于举重若轻的那类人吧

7/6晚,趁老妈不注意,偷偷溜出去到丹城公园对面的象山剧场,打了一个小时的电动.一个铜板打到<三国志>的吕布那关,可惜那厮法力太强,我的血下降得厉害,被两次扁死,共花去一块大洋(=三枚铜板).

然后去了象山宾馆和昔日恩师韩利诚老师(现宁波博物馆馆长)见面,他当时是象二中考生的带队老师,问了他预测当年的作文命题.他给了一些个思路,结果当年高考作文居然给他猜得八九不离十.第二天看到那个作文题<尝试>, 那简直象大夏天喝雪碧 - 透心凉,爽啊.

7/7上午8点,出发经东街,县政府,西街,到同学家弯了一下,然后两个人一起到达原象山中学(现象山三中).此时的象中已经是人声鼎沸,诺大的校园如同一大集市.

9点正式开考,11点半结束.回驻地吃午饭,小憩片刻,然后2点返回考场,3点开考,5点结束. 1/3的进程遂宣告结束.

7/8经历如前日.晚饭后至象中政治老师张淑兰老师家(其和其先生张利民老师均为我父母好友),因本人政治太差,考前家母要求张老师再辅导我一下.张老师问我的几个问题,我都是一问三不知,只能临时抱佛脚,临阵乱磨枪.自我思量这门科目肯定不及格了,第二天发了考卷一瞅,大喜,昨天答不出的那几道题目都在考卷上出着呢.趁着记忆内容还在,三下五除二把它们先给解决了.那道"请表述我国的民族政策"可是有12分呐,我这道题目一定是满分的,因为我在梦里还背了一遍耶.考完出成绩后我竟然得了66分,不容易啊,这是我"政治"史上比较好的成绩了,因为我十次里有九次这门科目是铁定不及格的.

7/9 上午和下午的第一门功课如前.大多数文科生已结束考试,一脸坏笑地看着我们理科生.还有一些要考英语专业的文科生(他们要加考一个听力).5:30开始的生物考试让这个试场清净了很多,一半人离场,只剩下一半的考生.还好这个生物考试只有一个小时就结束了.6:30的铃声响起时,这才发现难熬的三天就这么过去了.天色也渐渐地暗了下来,肚子也开始感觉到十分的饥饿.

当初只有一个念头:快跑吧,去饱餐一顿,然后享受惬意的人生吧.一切该死的该结束的都结束吧,要开始的等到2个月以后再说.

20:00,在一个同学家美美地吃完丰盛的晚餐,喝了点小酒,醉醺醺地出门寻思去HAPPY一下.可是那时候没有酒吧,没有KTV,最主要是口袋里没钱,想了半晌最终还是奔学校寝室而去.进屋发现是满目狼籍,所有的教材,辅导书,练习讲义通通被仍在地上.录音机的卡带放得振天响.有人大口大口地吃肉喝酒,有人故作成熟地抽着香烟,更多的人搬了桌子出来在走廊上玩起了扑克.那晚无眠...打"红星"直到天边显现鱼肚白...

运气不错的我,在彻底游手好闲两个月后,9月初的一天坐上了"石浦2号",离开了故土,到了上海念大学.从十五年前的那天开始,我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成根 发表于 2009-7-13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浏览此帖,联想起1964年参加高考的情景:
        那时我们是在宁海县城考试的,好像没有特别当作一回事。
        父亲退休后,家庭经济负担重,大弟无奈读了一年高中就退学(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当时号召去门前涂农场,对我有较大的吸引力:想能够早一点为家里分担一些困难。
        后来居然考取了。在大学里,我享受最高等级的《人民助学金》——每月15元。虽然未能为父母分忧,亦不再需要家庭负担。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9-7-13 16:37 编辑 ]
linxu 发表于 2009-7-1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高考时天确实很热,而且寝室里没电扇没空调.
青春的速度 发表于 2009-7-13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LZ和我都是94届的高中毕业生,呵呵。
 楼主| stephen_sun 发表于 2009-7-13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春的速度 于 2009-7-13 19:27 发表
原来LZ和我都是94届的高中毕业生,呵呵。



我早知道了,哈哈
 楼主| stephen_sun 发表于 2009-7-1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成根 于 2009-7-13 16:21 发表

        浏览此帖,联想起1964年参加高考的情景:
        那时我们是在宁海县城考试的,好像没有特别当作一回事。
        父亲退休后,家庭经济负担重,大弟无奈读了一年高中就退学(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当时 ...



成叔,佩服你 ,那么多年前读了大学,而且拿了一等奖学金,不要家里再负担费用,我等绝大多数现在还是做不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5 15: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