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溪渔村在象山县城东8公里爵溪镇城区,西依高山,东濒大目洋。居民与爵溪农村相穿插。无耕地,山少林木,昔以渔为生,今以工致富。1992年,全村1230户、3948人,年社会总产值7236万元。1991年被评为市明星村、县文明村。1992年被评为市文明村,并列为县奔小康示范村。
海滨渔村 村地狭人稠,民以渔为业。捕捞单船生产,船形独特,称"独捞"。船头窄而翘度大,用硬档雀篷,轻灵而船速快,有"海上赤兔马"雅号。网式先进,捕捞量高,自清以来,渔获量甲全县。每船11人:老大、开船、独份、听鱼、烧火(炊事)、打网(也叫学徒或杀鱼羹),按18.25股份分成,出力多、劳绩著者另奖,还有船长元(船主)、网长元等。一年之计在于春汛,主产黄鱼,售与冰鲜船后,集中卸在爵溪沙头加工黄鱼鲞。沙滩上搭棚晒鲞,沙受日照,热气蒸腾,使鲞两面受热,色白味美,故爵溪鲞誉满省内外。
"独捞"单捕,方法先进产量高,鱼鲞销路畅。1949年前,因层层剥削,渔民生活依然贫困,出海凭经验,气象变化难掌握,海损事故多,民谣:"三寸板里是眠床,三寸板外见阎王",道出渔民的血泪生涯。1949年后,经过剿匪反霸,1955年谢世法开辟大陈渔场捕带鱼,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58年上洛华岛与嵊山岛渔场捕捞。1957年始置机帆船,翌年村干部破除"妇女不能出海"迷信,动员女青年52人出海,新改机帆船2艘,一艘命名"妇女号"。1959年热带风暴中,沉船2艘而机帆船3艘安全返航,随后发展机帆船并加大船体至40吨以上,安装鱼探仪、雷达定位仪等先进设备。1962年,聘请玉环老大指导钓带鱼作业,改变"三冬靠一春"为常年多种生产。
以工致富 本世纪60年代,爵溪渔民资以为生的大目洋渔场,因黄鱼产卵期与捕捞同时,闽海渔船大量北上,渔船设备日益现代化,捕捞量大增,黄鱼资源枯竭。加以舟山渔民开辟大沙渔场,使大黄鱼渐失越冬场所。1966年,爵溪渔民不得不另谋出路。党支部书记陈品位、大队长谢世法带领渔民45户去南韭山落户,开荒张网,另一部分渔民搞运输,在下沙挖黄沙运上海销售,继赴白沙湾、大岙挖沙。惟沙源有限,势难持久,部分村民变卖家具达300余件。民谣谓:"爵溪城墙三丈高,龙虎把关实难望,山秃水穷浪击城,有女莫嫁爵溪郎。"面对困境,数经商讨,村干部决定走发展乡镇工业(亦称社队工业)之路,白手起家,土法上马。1958年,办结麻厂、废麻厂。1967年改麻袋纺织厂,产品运往内蒙古、山东等地销售。1969年定名为爵溪东风渔网纺织厂,1973年产值130万元,利润24万元。1978年更名东风纺织厂,1984年改称象山丝棉毛纺织厂。
80年代后,解放思想,乡镇工业出现万马奔腾之势,在原有并线厂、纺织厂、渔机厂基础上,发展至9家,产品有针织、机械、耐火材料、电子、地球仪等门类,行销国内外。1985年,村工业固定资产260万元,职工888人,利税340万元,工业收入比重由1978年27%跃增至95.8%。199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7236万元,投产渔船6艘,从业者162人,捕捞量404吨,产值243.8万元;村办工业产值超过6000万元,利税400万元,集体纯收入884万元。人均收入由1982年169元增至2788元,增长13.5倍。
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后劲,村对现有工业重视技术改造,引进和开发新产品,不断调整工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培养技术队伍,提高职工素质等。1992年投入技改资金400万元,新建厂房7500平方米,开发耐火材料、电子、地球仪等新产品。1991年与加拿大商人合资兴办宁波泰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与香港宁兴公司合资兴办中外合资宁波沙龙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74万美元。明确并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选拔人才到大专院校培训,积极引进中、高级科技人才,加强职工文化技术培训,所属9厂中已建职工学校1所,创办研究所1个。
文明村庄 村中昔日茅檐低舍、陋巷曲折,今新楼敞亮、马路坦荡。1976年建成丹爵公路,1985年大燕山冷库码头竣工。1991年爵溪隧道通车,海陆交通两翼齐飞。
1986年村党支部改称村党总支,下设远洋、后方、耐火纤维厂、丝织一厂、纱厂、大兴丝织厂、神鱼机械厂等支部7个,建团支部6个,妇代会6个,各厂专设党员活动室、青年活动室、职工活动中心、宣传橱窗、黑板报等。1992年,组织村民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精神,开展"二五"普法教育,上辅导课16堂,受教育面达95%以上。工厂重视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除象山耐火纤维厂被评为县重点骨干企业,长城针织厂为县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外,6家企业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其中县级4家、市级2家、省信用特级1家。
宣传并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设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计划生育协会,配备主任和专职干部各1人,建立计划生育管理户册和党员干部联系育龄妇女制度,争创计划生育合格村,连年被评为县级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992年村内无一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合格率100%,晚婚率83.6%。是年10月,全国人口领导小组组长林佳楣来村视察,赞勉有加。
重视扶贫及优抚,村对鳏寡孤独6户8人实行定养制,年满60周岁老人300余人实行养老金制,每人每年450元。每年春节慰问困难户耗资3000元,发放优抚费5000元。复退军人安置率100%。
重视社会综合治理,做好"两劳"回籍人员管理及帮教。配合当地政法部门及时调解民事纠纷,几年来未发生重大恶性纠纷。提倡丧葬简办,改革大办陋习,打击赌博、偷盗,取缔封建迷信活动。1992年被评为县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村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与爵溪农村共有):明代抗倭城墙2段计1000米;街心戏亭1座,清乾隆三年(1738)建,1985年重修。所城船形,下临沙滩,故称沙船城;戏亭高20米,居城中心如桅,故称桅亭。大燕山塘围成后,山巅建亭,远眺东海,悦目抒怀。在绿化厂区的同时,绿化荒山,1992年种树50亩,始向荒山进军。
(撰稿:林德宝 何敏求 林志龙)
[ Last edited by 甬象 on 2007-2-22 at 12: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