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诗意
----序蔡启发诗集《沧浪之水》
大卫
诗歌无非两种,诗与非诗。这样说,武断,但比我更武断的是生活,如果要加上形容词的话,是甜蜜或者痛苦的生活。面对生活,我们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诗歌,可以散文,可以小说,倘若不会或者不愿以文学的方式记录,则可以日记。现在是网络时代,甚至可以博客,当然,博客的内容,也无非是以上几种。
或许我们没有记录一个时代的能力与野心,但记录个人的点滴,却是有可能的,仿佛雨水记录云彩,树枝记录风,蝴蝶记录一朵花的颤动,甚至,月亮之鼠标记录无垠的夜空,那些星星仿佛一粒粒文字,而银河却是由无数星星构成的一组诗。如此说来,一个人出一本诗集,就等于捧出纸上的银河,现在,手头正在读的这本《沧浪之水》则是蔡启发先生捧出的又一条“银河”。请跟随他《沿河而走》:
以水为歌 边走边唱
向往一条干净的河欣喜若狂地流淌
孤注的意志发现两岸的庄稼
高蹈着满怀的阳光
我稻花的拔节声音随那阵微风飞扬
心像一驾马车自由的踯躅在大野之上
追逐童年的梦想 繁华的天街
使河的尊贵翻卷碎银的波浪
启发是水利人,水利者农业之命脉也,而启发写诗,无异于老农灌溉,他是认真的,也是辛苦的,但又是幸福的,在这一点上,我要向他致敬,他真的能写,面对生活,他总有是有那么蓬勃的诗意,我怀疑他手里拿着的是一支蘸水笔,不过,蘸的不是墨水,而是一条小河,是沧浪之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以诗为伴 诗性人生
总有一腔血的音节揣息着时间的锋芒
就像大鸟司舞燃起歇斯底里的希望
仰慕着世界永无苦难和仓桑
我独立的寻找 在河曼的柔波中轻荡
作一次心灵的濯洗 令鱼沉雁落
微凉的脸没有眼泪和悲伤
沿着生息的河流向再把先前的烦事遗忘
——《沿河而走》
不管怎么样,作为水利工作者的蔡启发,将一条条小溪挖成了大海,至少,他挖了一条通向大海的道路,他看到了洪灾,他看到了大地的悲伤,他看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与无奈——当然,他主要是看到了诗意,我怀疑他的眼睛,是探雷器,可以找到一个个诗意的地雷,并将之引爆,一时间,尘土飞扬,诗意弥漫,发现诗意,是一种天性,而怎样把这种诗意表达出来,却需要能力。一如“赶露水的早晨 一双鞋袜的湿度/ 不能足以证明你早起的时光”。
启发对诗的敏感度,仿佛使他也成了一管温度计,只要现实在有一点变化,就能迅速地感触,我怀疑他坐在桌子前,就能一挥而就,让那些汉字,排着队来到面前,并将它一一编成队,那是江南的青草,那是塞北的大风,那是一个人行走中国、感悟中国情感结晶,他的诗行,就是他的心跳;他的咳嗽,就是他的标点;他的头发就是他的旗帜;他的呼吸就是他的节奏;他走在平凡的土地,留下影子与脚印,他的影子就是他的标题,他的脚印就是一个个动词,他与他的困惑、高兴、忧伤、烦恼、喜悦抱成一团,他与他的心抱在一起直至抱成了浪花一般凝聚、跳跃的组诗。
从不相信永恒这个词,这样说,也并不意味我迷恋于瞬间,面对生活,每一个日子,每一次感触,都是一枚书签,夹在岁月这本书里,供你日后回忆。我相信水利工作者蔡启发,在若干年后,会通过这本诗集,回忆那些枯黄或者青葱的岁月,他都做了些什么,是排水?是挖沟?是导流?是泄洪?是灌溉?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我们总是与命运发生这样那样的误会,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是井水不犯河水?是泾渭分明?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是驾一叶小舟逍遥世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这些,是诗人蔡启发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写诗者都要面对的问题。他一直在寻找并试图找到答案,我仿佛看到这个辛勤的歌者,又在某一个白天或者深夜,往河堤走去,他在寻找,他或许希望通过诗歌这把铁锹,让心灵之河——更确切是说,是让心灵之河里或浊或清的沧浪之水,温柔地流动或者咆哮着决堤,是的,温柔或者咆哮都是他的韵律——只要它愿意。
一条河的欣慰就是每天
做着清澈的梦
以及浪花的不再忧伤
而不同的经历那条河的记忆里
留着昔日流淌的痕迹
从来就没有为那
似有若无的纪念让它哭泣
为什么这么写,其实作者已在开头就告诉我们答案,因为“这是一种热爱方式”(《3月22日走在河边》)。
尽管有时候“往窗外看看”,诗人发现“阳光一片明媚”,但诗人的心却是敏锐的,他发现了“这段时间的雨天 阴得人透不过气来”,但这都是暂时的,诗人的心是光明的、欣悦的,且让我们与诗人一起——
从现在开始 撩起窗帘 接受光合
开始护花 开始清叶 热爱每一刻
——《阳光明媚》
其实,每一个诗爱者,都要有“热爱每一刻”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从凡俗的生活中,挖掘并获得不朽的诗意。
我期望启发在生活面前,永远以笔作舟,以心为帆,发现并写出不朽的诗意,仿佛一条河,在大风的撩拨下,捧出水晶般的浪花。
是为序。
2009年3月12日于北京
(作者系著名诗人、美文作家)
[ 本帖最后由 蔡启发 于 2009-5-1 11:4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