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人民日报新语:别让孩子的情感“荒漠化”(ZT)

[复制链接]
塔山野佬 发表于 2009-4-2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观点

  应试教育下,青少年被迫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的生活,审美素养、道德修养、创新能力都会受到限制,最终将会出现以乖戾、偏执、自私、冷漠等为特征的“情感荒漠化”倾向。真正的教育永远是与人的灵魂有关的事业,审美与情感才是教育的第一块基石

  

  前一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当时,我在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上曾撰文指出,因为学习负担重,许多孩子的童年不再美好,而是呈现“童年恐慌”倾向。其实,还有一个倾向也值得警惕:“情感荒漠化”。

  我们做全国性调查时发现,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居然是音乐、美术和劳动,初中生最不喜欢的课居然包括音乐和语文。半数以上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在沉重的压力之下,他们接触的课外书大为减少。在课外休息时间,父母们最希望孩子读的书依旧是教学参考书。可怜的父母们不约而同念起一句口头禅:“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要管!”

  长此以往,青少年被迫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的生活,审美素养、道德修养、创新能力都会受到限制,以乖戾、偏执、自私、冷漠等为特征的“情感荒漠化”倾向,终将出现。

  情感荒漠化,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我们都在强调推进素质教育,然而,还有很多人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素质,似乎永远也说不清。其实,素质并不那么难以理解。教育界认为人的素质包括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艺术审美等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一位伟人说得更为简洁:当你把学过的东西忘掉了,剩下的就是素质。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那么,什么是忘不掉的呢?根据人类的普遍经验,兴趣、习惯、思维方式是忘不掉的,而更忘不掉的是爱,是情感,是对美的追求。显然,这些忘不掉的素质正是与文学艺术及丰富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个规律:对少年儿童帮助最大的媒介内容是儿童文学,其次是知识类读物;凡是爱读儿童文学的学生,道德状况得分较高,而道德状况得分较高的学生,也往往爱读儿童文学。不仅如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许多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创新的基础是审美。

  警惕“情感荒漠化”,加强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意义重大。教育是人的解放,且首先是心灵的解放。真正的教育永远是与人的灵魂有关的事业,真正的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其后才是知识之师。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是单纯的职业或技能培训中心。审美与情感才是教育的第一块基石。

  1994年秋天,我路过南京的时候,专程拜访了教育家斯霞。84岁的斯霞告诉我“三品”之说,即“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我建议广大青少年朋友及其父母和教师深思“三品”之说。(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

  
成根 发表于 2009-4-22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可人 发表于 2009-4-22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啊!有孩子的人要看认真点咯!!!
disksound 发表于 2009-4-22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应该从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好!
伊人 发表于 2009-4-22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胡雨 发表于 2009-4-2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淡紫的傍晚 发表于 2009-4-2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道理都知道,可惜却做不到
renkeliao 发表于 2009-4-2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做了父亲了 才体会到我们的父辈对我们的教育养育的艰辛啊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09-4-2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孩子情感荒漠化已很突出了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将越来越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0 17: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