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吴歌《十二月花名》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07-2-13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正月茶花朵朵开,小弟上工十五岁;我看小弟年纪轻,庄稼活儿件件来。
男:二月杏梅花飘飘,小弟起早把水挑;看我小弟力气小,谢你小姐水来倒。
女:三月桃花满树红,小弟衣破姐来缝;洗得衣衫杨柳绿,小姐爱你小长工。
男:四月蔷薇着根青,小弟家中有大人;叫你胭脂花粉少买点,花容月貌娘讨厌。
女:五月石榴花红洋洋,小弟田中在种秧;黄梅天里常下雨,担心小弟会着凉。
男:六月荷花白缥缥,小弟田里要耥稻;到了田里作点唆,思量小姐响不落。
女:七月鸡冠花立秋,小弟你饭后黄昏兜;紧闭窗后我等候,月下见你不自由。
男:八月桂花园飘摇,小弟田中稻长高;日长夜长好惦念,想念小姐心里焦。
女:九月菊花颜色俏,八吊八吊勿心焦;三年田好三年蚕好,讨我请你吃肉饺。
男:十月芙蓉白嘌嘌,小弟田中在割稻;一边割来一边挑,秋天收种出力道。
女:十一月里雪花飞,我想你该应讨个妻;昨夜做了一个梦,替你生下小弟弟。
男:十二月腊梅黄花生,人到成年谈婚姻;来年新春喊小姐,御花园里订终身。
空子 发表于 2007-2-13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哪里的民歌?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07-2-14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乃<西山吴歌>,也不知是江苏哪里的西山.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
      吴歌里又有“命啸”,“吴声”,“游曲”,“半折”,“六变”,“八解”六类音乐,其中后三类是汉代以来有的。此外还有“神弦曲”,这是当地的民间祭祀乐歌。“吴声”中有一种依据旧曲而创新的编曲手法,称之为“变”。
      吴歌源远流长,《楚辞&#8226;招魂》即有“吴蔡讴,奏大吕些”的记载。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将吴歌编入《清商曲辞》的《吴声曲》。明代冯梦龙采录宋元到明中叶流传在民间的大量吴歌,辑录成《山歌》、《挂枝儿》。清代是长篇叙事吴歌的成熟繁荣时期,经书商刊刻、文人传抄和民间艺人的口传,保存了大量长篇叙事吴歌。
“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发起了歌谣运动,《晨报副镌》于1920年起连载吴歌,其后陆续编辑出版了《吴歌甲集》(顾颉刚)、《吴歌乙集》(王翼之)、《吴歌丙集》(王君纲)、《吴歌小史》(顾颉刚)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辑成《吴歌丁集》(顾颉刚辑、王煦华整理)、《吴歌戊集》(王煦华辑)、《吴歌己集》(林宗礼、钱佐元辑),大量吴歌得到搜集、整理和研究。特别是长篇叙事吴歌的发现、挖掘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歌谣卷的编纂出版,使大量的吴歌得到了抢救性的搜集和保存。进入21世纪,有关部门又编辑出版了《中国&#8226;白茆山歌集》、《中国&#8226;芦墟山歌集》、《吴歌遗产集粹》和《中国&#8226;吴歌论坛》等几百万字的吴歌口述和研究资料。
      吴歌以民间口头演唱方式表演,口语化的演唱是其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吴歌是徒歌,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吟唱。其类型大致有引歌(俗称“歌头”,长篇叙事歌称“闹头”)、劳动歌、情歌、生活风俗仪式歌、儿歌和长篇叙事歌等几种。刘半农为顾颉刚的《吴歌甲集》作序说:吴歌的意趣不外乎“语言、风土、艺术三项”,而“这三件事,干脆说来,就是民族的灵魂”。吴歌不仅是吴语地区至今仍然存活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社会、历史、风土、世界观等)和审美价值(艺术),而且也是研究方言的珍贵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12: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