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交融”的教育人生
见习记者 朱敏记者 蔡方鸣
阴差阳错进师范
当他不介绍自己,而有天却意外地与他坐在一起交谈时,你会被他严谨的思维所折服,暗地里认为他是学理的。当他不时冒出一些典雅而富有哲理的文句,并且引用起《论语》、《孟子》里的句章时,你会以为他是学文的,说不定还是哪所中学的语文教师。他就是象山三中校长胡庆彪。他有时严肃寡言,有时喜欢侃侃而谈。他的朋友这样评价:跟胡庆彪在一起,会受到很多启发和教益。在朋友们的心目中,胡庆彪是个擅长言辞、很有说服能力、适宜于当教师的那类人。
但胡庆彪自己却说,中学时从未想过今后会去当老师,因为那时他觉得自己不擅长交际,口才又不好,不适宜当教师。所以,当高中毕业后有人推荐他去当民办教师时,他婉拒了。
对于自己走上教育道路,胡庆彪自己的评价是“无心插柳”,但这“无心”,却让他奠定了丰厚的人生基础。1977年冬,胡庆彪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年高考,那一年正式参加高考的人数与大学录取数之比为29:1。由于他两年多脱离书本,高考成绩不很理想,尽管好不容易上了线,还是未被所报志愿———浙大、杭大所录取。但当时招生有个政策:高中毕业满二年的高考考生,可一条龙报考,即可以大中专连报。他在中专栏里填的是“任何一所均可”。于是被奉化师范学校数理班录取,该班的培养目标是初中的数学或物理教师。师范毕业,因胡庆彪成绩优秀,老师在他的毕业鉴定上写道:“该生宜教高中。”结果,他被分配到了一所中学教高中数学。其实,胡庆彪对语文的兴趣不亚于数学。两年高中生涯,胡庆彪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理想是今后能与文字打一辈子交道。想不到的是,数理班让他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注定从此要与数字打交道,要从事于未曾想过的教书行业。
因献身教育的志向和教好学生的责任感使然,胡庆彪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在职进修,先后拿到了专科和本科文凭。1984年,在乡下工作的他被调入象山中学。在象中期间,他当过数学教研组长、教务处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等职。2004年7月,胡庆彪被调入象山第三中学任校长、党总支书记。
回顾自己人生经历,胡庆彪感慨地说:“求学道路曲折,工作经历丰富。”问道科研求高致胡庆彪对数学教学有特殊的热情,对数学教学的研究更是孜孜不倦。他说,数学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也要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方法与思想,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播数学文化。他对数学教学的研究已然达到了一个境界。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来完成。”这深为胡庆彪所信奉。他说,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按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他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县级课题的研究。
胡庆彪笑谈说,在他从教的路上,得到过不少人的指点和提携,这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胡庆彪曾师从宁海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杨象富,为杨老师的关门弟子。他还师从过当今中国数学教育界的领袖人物张奠宙教授。他从这些数学大家身上汲取了灵气,同时也形成了自己“文理交融”的教学风格。对数学的执著、不停地汲取形成了胡庆彪的丰富与大气,也为他带来了累累的硕果:2000年被授予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名教师称号,2005年被授予正教授级高级教师。2006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开始进入新课改,他是全省9名普高新课改数学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中的一员。从教29年,在很多人都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普遍感到厌倦的今天,他却说:“如果有来生,我仍然想当一名数学教师。”杏坛春晓桃李丰胡庆彪在杏坛多年,培育桃李无数,收获颇丰。同时,他也因个人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和独特的为师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次,朋友对他说,我单位里有数个你曾经教过的学生,当他们提起你时,眼睛总会发光。胡庆彪说,他今天有新建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学生们对他的传播称颂。胡庆彪很注意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在近30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他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不以师者自居,坚信青出于蓝而定会胜于蓝。在象中期间,就连后期担任象中副校长,仍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他乐此不疲。他说,多教一个班的学生,就可多育五十个英才,何乐而不为!如今在三中担任校长,他仍想方设法坚持上课,并且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踏实的教风,让他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他的课堂艺术也深受全校师生的好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韩愈的这句名言,胡庆彪有自己的理解:“传道”历来都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同时“传道”也是为了更好地授业、解惑。因此,他从不错过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生动扎实的思想教育,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注重贯彻观念教育,着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整体观念、哲学信仰,培养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等。一位学生这样评价胡庆彪;“于细微中见渊博,于平淡中见真谛,这也许就是真正的师者风范。”诗人情怀蕴哲思在三中语文老师柳雄毅的眼里,校长胡庆彪“在本质上是个诗人,这不只是指他会写诗、写散文,也不只是他演讲时的激情飞扬、文采斐然。诗意表现为一种事业态度和人生情怀。”胡庆彪常对老师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美的生命。我们在升学率上可以不是最棒的,但我们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是最棒的。”这种长远发展的育人观充分表达了他不同于其他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与诗人情怀。他常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一段话作为自己的体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胡庆彪说,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既有生气又有高致,是他的教育追求。
胡庆彪是个有思想的数学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他说,“一个教师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模式不能永褒青春。”为此,他不停地读书、实践、研究。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在总结与反思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牢记使命,爱岗敬业;师生平等,互尊互爱;和谐共事,团结协作;学做人师,德育为先;不断进修,与时俱进;博览群书,文理交融;快乐教学,问道科研;广交业友,和而不同”的为师八观,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胡庆彪将其分为三个境界:“人治境界”、“法治境界”和“德治境界”。胡庆彪说,“德治境界”是学校管理的至高境界,是团队管理追求的最佳运作状态,也是他努力追求的管理境界。
在繁忙的教学与繁重的行政公务之余,胡庆彪还喜欢写些诗词文章来感怀。为庆贺陈守礼老师数学课堂教学50周年,他以诗的形式对陈先生的课堂教学艺术作了描述:“概念清晰为第一,揭示本质只字中;思路清新列第二,层层诱导浅入深;语言清快居第三,饱满宏亮尤传神;板书清楚是第四,画龙点睛显格风。”为恭贺宁波滨海学校建校10周年,作为滨海兼职校长,他挥笔写下了《美丽的滨海学校》一文抒发自己的感怀:“十年之前,横空出世。敦本重学,启民校之滥觞;育人厚德,蕴文明之浩荡。……抚既往而感沧桑,观校景而惊神秀。兴校业绩铭记,锦绣华章新展。念学无止境,前路修远当无畏;须凝神聚力,追求卓越而不懈……”有老师说,真有《滕王阁序》的遗韵!(载于2009年2月2日《今日象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