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已经开始蔓延到我周围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
一位做纺织品外贸的生意人,已经将体面的办公商铺退了租,将办公室搬回家中;一位正在谈跳槽的美国公司高管,本来志得意满准备春节拿完年终奖后履新欧洲新近来华企业的中国区总经理的,近来谈判也合情合理地陷入停滞,对方公司抱歉地通知他,这个职位的招聘将推迟到明年六月后;在媒体做广告总监的友人虽然今年打了个漂亮仗,顺利完成了当年指标,却对年终的奖金没抱太多指望。去年他们公司犒赏全体销售人员去三亚,今年大家都知趣地不再向管理层撒娇,没人起哄“今年咱去哪儿啊?”——成熟的职业人懂得一个道理:不给管理层出难题。
一言以蔽之,大家的期望值都降低了。这对于牛势了十多年的中国职场,未必是坏事。而对于一加班就跳槽,不加薪就走人,第一次面试就迟到的牛气哄哄的职场新人,就更不一定是坏事了。
泡沫散去,大家都可以冷静下来看清自己的处境和位置。这个市场的供需如何?自己的叫价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自己的竞争力是强了还是弱了?
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就能正确地把握形势。但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道太难的题,因为通常人们不是对自己评估过高,就是把别人评估得过低。
就算对自己评估得不准,还是有不少聪明人懂得利用这个不景气的世道给生活增值。跳槽无望的美国高管朋友斥巨资读EMBA去了,他才不会傻等到明年六月——既然明年工作谈不上有什么进展,索性来个彻底地盘整,从理论上高屋建瓴地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照个CT,为下一次机遇的到来做足准备;一位做证券投资的杰青买了台数码单反,开始自学摄影了,生意不景气,最低限度可以为生活添点亮色;有位编剧朋友已经跃跃欲试写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长篇,他对影视剧市场的判断是,萧条时期,人们对爱情的投入度更高。而另一位自己开公司的精英早已叫停轰轰烈烈的上市准备,转而整顿公司的管理和投资结构,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从“融资”、“创业板”等热门辞汇,变成了“很多伟大的公司都腾飞于萧条时期”之类的句子。这充分说明,之前他忙于事务性的拓展,脑子里只有用名词表示的数字和任务,现在他有时间思考了,脑子里盘旋着的是陈述或论断。与萧条之前相比,显然他有了质的提高。
我还听说了一家逆势而上的公司的模范事迹:这家生产外销通讯产品的公司,前两年不为涌上门的业务所动,拒绝打流行的价格战,而是精挑优质客户,做小规模高端生意。如今海啸一来,其它公司因资金链断裂纷纷关门,客户转而又来找他。当然这时已成卖方市场,由他定价了。如今他的事迹正被这个行业的人传诵,成为危机中的精神补品。吃吃这样的补品,对惯于逐利而全无风险意识的生意人来说,绝对不是坏事。
经济形势的冬天,有时是亲情友情的春天。这个冬天,我的感觉是叫人出来打牌喝茶更容易了。这在人人忙得像蚂蚁一样的中国大城市,真是件温暖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