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周末评:有关茅于轼的舆情

[复制链接]
stephen_sun 发表于 2008-12-30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末以来,颇为关心茅于轼在“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的舆情。

作为天则经济研究所当家人,茅于轼近年来在中国舆情中还算“正面形象”居多(至少在提出8000元起征个税时就收获极多“民意”)。周四《每日经济新闻》刊出驻京记者报道,称其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报告,结论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错误,甚至有害。耕地“红线”导致土地供给有限,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升。

作为掌控中国舆论议题设置的重要力量,四大门户网站中,搜狐腾讯网易皆在周四新闻首页显要位置转载《每日经济新闻》此篇报道。被网站编辑们在标题等处呈现出的事件重点有以下三项:炮轰“红线”、茅称“红线”导致房价上升、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拂袖而去。作为门户领跑者,新浪却顶住了点击量诱惑,坚持全天不在新闻首页转载此稿。

毫不意外,周五,针对茅于轼言行的评论迅即成批出现。在得到媒体发表机会的文章中,批评茅于轼者占绝对多数,如“中国人没饭吃能不能找茅于轼”等。当然,网易编辑找出了其间最有份量者,“茅于轼说得再好也是卖国”,于新闻首页评论频道全天推送,标题中即标明此系“新华网重炮”。

作为最高“喉舌”所办网站,新华网自身系在其“新华网评”频道中以二条位置刊发此稿,署名作者窦含章多年来一直以该网评论员身份撰文。文章使用了最具杀伤力的方式——“诛心”。起文首段是:“如果有人拿了外国人的钱,想办法让外国政府、公司赚钱,却置本国人民于挨饿的风险之中,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在卖国?眼前就有一例”。文章指责接受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茅于轼“以危害祖国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代价替外国利益服务”,认为如果不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国际粮价就会飞上天。“茅于轼抛出谬论,谁最欢迎呢?很显然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

除了新华网评以“卖国”立论而“诛心”外,其它指责茅于轼的成文观点中,亦多有质疑茅之动机与代言利益集团。媒体在跟进报道中,普遍引用“多数网民”对茅于轼的指责式留言作为民意反映。

在获得媒体表达机会的护茅声中,王攀一文获刊于周五陕西华商报,“茅于轼‘撞红线'只是一种学术自由”,得门户网站网易等推荐;其后,为茅于轼身陷“炮轰”而辩护者主要系于南方媒体得到表达机会,如羊城晚报所办金羊网、南方日报所办奥一网。意指应当允许讨论,批评评论家们喜欢把一切问题最终都归结为“道德问题”,乱扣帽子。中共中央党校所办《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一文周日刊于东方早报,终得新浪推荐,题为“茅于轼先生的对与不对”,认为“茅老先生的立论经不起推敲”,但“也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

对于茅于轼观点所引发的网络留言中绝大多数为“炮轰”者,我倒不以为意,因为我一直认为网络留言必然是以批评指责为主,只有不满者才更有表达欲望。个人以为,基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在粮食安全的政策选择上,绝大部分网民和我一样,是没有多少判断能力的。为什么“红线”是18亿亩而不能是17亿亩?又为什么不是19亿亩,那样不是更安全么?民众更多地是凭着一种“朴素”、“本能”的反应,在表达他们的喜恶。

“朴素”的感情不会凭空而来,如此多的网民愿意发言批评,倒可以证明一点,长期以来,中国官方的耕地保护政策获得了相当有效的宣传,成功地进行了民众舆论导向。这其中,“红线”二字的表述方式应是成功要素之一,通过对这个词语,营造出了神圣感和不可侵犯感。我相信,绝大多数网民正是因为这种神圣感和不可侵犯感而“本能”地反对茅于轼。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的确可能使中国民众与领导人对保障粮食安全更加重视,更加“保守”。但事实上,在资源能力有限的前提下,政策取向无非是牺牲哪个保全哪个的关系:强调了保护耕地,就必然牺牲土地供应,强调了安全,就牺牲了效率。政治家所要做的就是判断轻重缓急,例如中国多年来就是以牺牲矿工生命为代价,获取经济发展必需的能源供应。

比起“朴素”的网民,意见领袖们的观点表达应该更有些理论水准才是。但在中国当下时评中,除了时常遭遇所引新闻论据“不靠谱”的尴尬外,“不谈问题只谈主义”也是个常见弊病。在批评茅于轼的多篇成文观点中,包括新华网指责“卖国”那篇,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诛心”太多,只是强调“安全”,真正能用数据事实驳斥茅者太少,更有将茅之观点极端化的倾向。不过,红网周五“茅于轼的‘高论'实在不靠谱”一稿中有个担心,我个人倒是赞同:“为什么要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的很多事情往往是上面撕开一张纸,下面推倒一堵墙。红线一破,新一轮‘圈地运动'的后果不堪设想”。或许,这也是决策者为什么不顾“经济学原理”,宣称要死守红线的一个原因吧。

茅于轼正是“零八宪章”首批签名者,但总体而言,对茅的“炮轰”还没有看出有宣传官员“统一布置任务”的痕迹,为茅辩护的观点在新华网评里也一样可以发现。

值此市场化媒体沸沸扬扬之际,中央级官办媒体少有加入论战者,只是刊播权威部门关于粮食安全讯息。周五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说的正是“今年我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引用农业部官员的表态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

周日晚间,官方通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新闻联播稿件中,“粮食安全”四字出现位置相对靠后。不过,门户网站编辑还是很有意思:在新浪发出的新闻短信和搜狐新闻标题中,“保证粮食安全”都被编辑一度抽取出来作为突出重点。

(作者徐达内:曾供职多家媒体,现从事互联网行业。联络邮箱:xudanei@gmail.com)
xuqingsong 发表于 2008-12-30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茅于轼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6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