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大黄鱼记事

[复制链接]
相爷 发表于 2008-12-26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12月11日 今日象山报      岁月屐痕 谢立光

     一日在菜场买菜,见很多人围着一摊位,上前才知货架上摆放着几尾金光闪闪的野生大黄鱼,一条重一公斤左右的大黄鱼,讨价近千元。生活在海滩渔场边的爵溪人,一年四季海鲜不断,惟独对大黄鱼情有独钟,近年少见的大黄鱼亮相菜场,爵溪人好像见了娘家人,倍感亲切,有着“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惊喜。
     爵溪因大目洋曾盛产大黄鱼而名闻遐迩,大黄鱼也曾给爵溪带来财富和繁荣。由大黄鱼加工成的“爵鲞”获以“郎君鲞”的美誉成为爵溪的著名产品。
     从孩提时代,大黄鱼就给我留下深深的记忆。
     每年三月汛期,家人们在古城沙滩上迎着朝阳送亲人出海,日落时分,家人们又站在沙滩上翘首盼望。那时爵溪人打渔是清一色的独捞船,船型统一,但这些家属们能在很远就能辨出自家老公的那只船。渔船一靠海滩,家人们卷起裤腿,欢呼涌上,帮着卸一筐筐金莹莹的大黄鱼。产量高的在船头放着鞭炮,我们则绕着一筐筐金光夺目的大黄鱼捉迷藏,在沙滩和海浪间嬉闹。
     随着夜色降临,开在沙滩上端的数百家大黄鱼加工厂都亮起了汽灯(那时没有电灯),把海滩照得如同白昼。鲞工们开始剖鱼取肠,腌制大黄鱼鲞。来自浙江沿海各县市的渔船以及福建的打洋船泊满整个江湾海滩,桅樯如林,五光十色的渔灯和喧闹的人群,把爵溪沙滩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那时没有冷库把大黄鱼进行速冻冷藏,渔民把当潮打来的大黄鱼都送到鲞厂进行加工,腌制晒成鲞。由于爵溪城外的十里黄沙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之鲞工们熟练的制鲞技术,透骨新鲜的大黄鱼加工成鱼鲞味道特别鲜美。爵溪的大黄鱼鲞名称有三种:春扎、初伏、顶伏;三月至四月制成称春扎,五月至六月为初伏,六月至七月为顶伏。通称“爵鲞”。“尤爱郎君风味好,美鱼珍贵爵溪鲞”,是人们对爵溪大黄鱼鲞的赞誉。清举人姚燮诗有:“软骨虾蛄谁与聘,郎君鲞自爵溪来”之句。除加工黄鱼鲞外,爵溪人家家户户还腌制黄鱼糟鱼,秋季后开瓮食用。因为爵溪人的独特腌制工艺,其腌制的糟鱼肉质红亮,香气扑鼻,咸淡适中,下饭能大开胃口。
     大黄鱼是会发声的,每年立夏后就集群到爵溪大目洋、洋山岛一带产卵,因此爵溪人把鱼讯叫做“打洋山”。大黄鱼在产卵时,海底一片咯咕声,宛如清明后的田间娃鸣。正因为大黄鱼会叫,也就有了“听鱼”这项打渔技术。“听鱼人”就是当时的鱼群探测仪。渔船进入渔场,“听鱼人”就伏在船舱里,耳朵贴船底,思想集中,如果听到了密集的鱼群,就叫老大下网,这样渔获量一定很多。
     据有经验的听鱼人说,大黄鱼的叫法有九腔十三调,它的调子有高、低、重、浓、淡、薄,散之分。
     高音时像满洋青蛙到案,咯咕、咯咕的叫声,震人耳膜,远远就能听到;低音时,吱吱吱吱,好像煤油灯蕊燃烧一样;声浓时,喳喳喳,像急雨;声淡时,咄咄咄,如私语。随潮水涨落,鱼群密集分散变化着的黄鱼调子是千变万化的。有谚语说:雌鱼叫声丝丝,雄鱼叫声咕咕。二叫合一鱼则多。这是爵溪人在长期在海洋捕捞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现在,正宗的野生大黄鱼是很难吃到了,吃到它的象征着地位和身份。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养殖的大黄鱼已经基本替代野生大黄鱼了。人们也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遵循大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国家实施了禁渔限捕,象山的开渔节,提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大黄鱼也许能渐渐地游到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来。
坏女人有人爱 发表于 2008-12-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L
廊桥遗梦 发表于 2011-7-1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吃上真正的野生大黄鱼已基本不太可能了.除非当两种人:老板和当官的.所以只能靠回忆解馋了.记得还是少年时有一年因食盐一时供应不上,野生大黄鱼只买8分钱一斤啊.只能当饭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4 16: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