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央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2年多时间内总投资约达4万亿元。钢铁业应该是受惠最为直接的行业之一。消息一出,立即在国内钢铁市场上引起较强的反应。大部分业内分析人士都一致地认为,这“对钢铁业绝对是利好”。
有人士已大致勾勒出政策效应在钢铁市场上的“推演图”:最直接的是市场预期改善,继而拉动建筑钢材的需求改善,再间接影响到工业用钢需求。但业内人士提醒,中国钢铁业的根本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借政策效应的良机完成产业战略转型才是关键。
市场信心改善最立竿见影
此间“钢之家”资讯机构负责人吴文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中央推出总盘子达4万亿元之巨的扩大内需措施,对钢铁业和钢铁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利好消息”。最为立竿见影的效果将是市场信心的提振和市场预期的改善。
记者走访上海的一些钢材市场时发现,一些贸易商的心态有了细微的变化。上海香山钢材市场信息部人士包斯文说,前一阶段钢价暴跌,市场需求大幅缩水,有时钢价一天要跌三跌,有贸易商哀叹“一辆宝马车转眼就开进黄浦江里去了”。现在扩大内需措施出台后,前期一些较为悲观的贸易商开始“看到希望”了。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相关统计,今年9月份国内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已达30%以上。业内估计10月份的亏损面将进一步扩大,可能会高达50%以上。一些钢厂库存堆积如山,被迫采取“十分灵活”的销售办法,不讲价钱,以降低库存为第一位任务。扩大内需措施出台后,对国内钢厂的心态转变也将十分有利。
从措施出台后的钢材市场表现来看,虽然总体下行走势未变,但是建筑钢材中的线材和螺纹钢等品种,10日在上海、杭州等市场上的价格有小幅的回升,吨价上涨幅度在50元至100元。其他如冷热板卷等产品的跌幅也较为有限。
建筑用材受惠直接
据国内一些相关资讯机构的初步估算,此次扩大内需措施中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对钢铁产业的拉动最为直接。这也就意味着建筑用材的受惠效应将会快一点。
据记者得到的一些机构的预测报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等一系列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将对拉动钢材消费需求增长产生积极影响。按照投资与钢材消费的相关性换算,初步估计此次扩大内需措施直接增加的钢材消费量将在8000万吨至1亿吨。
此前一系列公开信息也显示,交通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灾后重建等三大领域的投资计划已在快速展开,中央、地方、社会等各类投资将形成联动效应。今年前9个月,铁路部门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1%以上,而且这一投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公路、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将明显加大。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大连、长沙等地都制定了2009年的住房建设规划,明年新开工的保障性住房面积均较今年有大幅的提高。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也已有了专项规划,内容涵盖交通、通信、能源和水利等多个方面。
“我的钢铁”资讯机构研究人员俞连贵对记者说,与建筑钢材相比,工业用材的带动效应很难一下子表现出来。从此次十项措施的内容中可以看到,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对汽车、家电、机械等钢铁下游产业的增长会有积极的影响,但这需要时间。中厚板、冷热板卷等工业用材估计还将经历一段“最艰难的市场低谷期”。
根本出路是产业结构根本转型
就像中国经济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性问题一样,中国钢铁业的根本出路也是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型。扩大内需拉动钢材消费,只是给产业和市场注入了积极的因素,关键还是要在战略结构转型上下功夫。
在目前钢铁产业的低迷期,可以说是考虑产业战略性问题的一个最佳时期。“我的钢铁”研究人员汪建华等专家表示,目前是钢铁产业链“挤泡沫、促调整”的时期,铁矿石、焦炭等上游资源的超高价在理性回调、国际海运费在相对正常的区间运行、钢厂整合的市场动力正在显现,所有这些都在提出一个问题:钢铁产业链的长期战略如何定位和运作。其中包括:矿煤上游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机制如何调整;全面海运长期协议框架的确立是否已到最佳时机;钢厂并购重组的全面布局和推进机制如何安排;与下游用钢产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调机制如何建立等问题。
不少研究人士对记者说,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钢铁业在一次次周期运行中永远都是“简单的轮回”。在产业结构这个战略问题上,市场好的时候,要么想不到,要么不愿做;市场不好的时候,又谁都怕去做。目前相对高端的热轧板卷吨价已跌破2800元,比相对低端的螺纹钢还低了600元左右,出现奇怪的“倒挂”现象,其实质就是产业集中度调整这个战略相对缺失的情况下产品升级的一个“扭曲”现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已明确表示,在当前形势下,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大力推进全行业的并购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结构,彻底转变发展方式。
来源:alibab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