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琼楼 于 2008-7-12 08:56 发表
徐敏杰的????
上图网上下载,不是徐敏杰作品.
陋室麦秸画人生
----访我县民间艺人徐敏杰先生
“闻其名而访其士”,拣个星期天,我特意造访了我县年轻的民间麦秸画艺人徐敏杰先生。
徐敏杰的创作室是间陋室,大约24平方米,还兼作起居室,四周雪白的墙壁挂满了造型各异的麦秸画,这很自然地使我想起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麦秸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秦怀王的墓室里就曾出土过一件精美的麦秸画。麦秸画源于民间,利用麦秸,通过熏、蒸、烫、漂等十几道加工处理工序,在保持麦秸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又大胆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贴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巧妙制作出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由于受材料限制,麦秸画流行于北方,少见于书画江南。当我问及徐敏杰创作麦秸画原因时,他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真心喜欢艺术,要借朴实无华的麦秸,用简洁明快的线条来表述内心情感,流露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小时侯,每当放学,徐敏杰就会路过一片麦田,大片大片的麦穗随风微微起伏,金黄的麦秸一闪一耀,看着看着,慢慢地他陶醉了,拿起铅笔画了起来。从象山美专毕业后,由于醉心书画,徐敏杰失业了,回到家,在老地方看到了那片金烂烂的麦田,于是他选择了麦秸画,用一把剪刀,一颗追求艺术的心来演绎不一般的人生。
徐敏杰的麦秸画“源于象山,出于象山”。一幅构图简单,意趣横生的《月夜文峰塔》,用了一塔、一台阶、一月亮,直接构造了月夜文峰塔静寂、空寥的意境,使人很容易见物思景。为了创作这件作品,徐敏杰多次到塔山去写生,打下九幅草稿,他说:“作为一个象山人,总得去创作一些属于象山特色的作品,因为这里是我创作和生活的地方,对于艺术,我不敢马虎。” 徐敏杰的麦秸画不同于其他麦秸画,简练的线条总能构画出江南的风情,流溢出宏约的美感。一幅《江南的雨声》,融借了三个古今大书画家的艺术手法,把米芾的“点”、虚谷的“柳条”和吴冠中的“民居”自然糅合于同一画面中,意境悠远,既有小家碧玉之气,又得大家传统之风。
徐敏杰的麦秸画“简而不少,雅而不俗”,特别深受品位人士的喜爱,最近美籍华人林彬先生亲自到他处购买了一批麦秸画,带回美国,作为馈赠友人的礼品。
徐敏杰现在给自己定位为象山的一名民间艺人,这个定位恰如其分。他从事麦秸画创作已有八个年头了,已具有一定的艺术造诣,作品多次获奖或被专业人士收藏,把自己定位为民间艺人,一方面是谦虚,另一方面是深刻地了解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那辟陋室里,徐敏杰正以学者的严谨不断地探索和革新、艺术家的激情不断地寻找和创作。(白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