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最新医学研究表明,每天使用手机超过4小时的男性,不仅精子数量较手机使用率低的男性少40%,而且质量也较差,生育能力会下降。另据报道,中国的手机辐射标准将于年内出台。如何科学健康地打手机?手机辐射能不能避免?便捷和健康,真是一个无法兼得的难题吗?
手机辐射是健康杀手?
身处被微波通信环绕的当今社会,现代人对于手机的爱恨也许是复杂的。人们既离不开手机带来的便捷,也怀揣着对“辐射”危害健康的种种忧虑。研究表明,当人们打开手机,手机就会向手机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地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这种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毒理学教授金锡鹏指出,虽然目前医学界对于手机辐射是否会导致肿瘤等重大疾病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但在以往的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手机微波有一定的特点:对含有水分越多的器官,伤害越大。长期使用手机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脏和眼睛有所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无线通信研究所副教授钱良介绍,手机是一种有一定功率的信号发射器,最大功率在1瓦左右。但由于手机往往会频繁“亲近”人体的大脑部位,从健康角度考虑,人们应该对辐射所产生的日积月累的影响有所警惕。为此,要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做起,减少手机辐射对健康的损害。
六种习惯不利健康
一、把手机挂在脖子或腰间。
钱良说,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有医学专家指出,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手机如果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可能会影响生育机能。较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
二、拨电话时把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辐射会明显增强,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五秒钟后再通话。
三、手机信号越弱,耳朵贴得越近。
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会本能地将手机尽量贴近耳朵。但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使得辐射强度明显增大。此时把耳朵贴近,头部受到的辐射就会成倍增加。
四、“一只耳”煲“手机粥”。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可能会使脑部受到影响。专家建议,不宜用手机长时间通话,可考虑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也应每隔一两分钟轮换左右耳接听。
五、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
六、东晃西走,频繁移动。
一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不自觉地踱方步、频繁走动,却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此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手机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区域切换,而指定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务,其发射功率则会因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三个时刻尤须防辐射
钱良说,手机处于不同的状态下,其发射功率和辐射强度也会不同。为了尽量避免手机辐射的危害,除了留心上述细节外,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手机辐射会达到较高的强度,要尤为注意:开机时。手机在开机时功率会达到其最高峰值,相应的辐射值也会达到最强。因此,按下开机键后,应远离手机,稍等片刻再去拿手机。下雨天。雨水会使电磁波在空气中衰减。在这种“雨衰”现象的作用下,手机和基站都需要提高发射功率来维持通信质量,从而造成电磁波辐射强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辐射功率也会以一定比例被人体吸收。因此,雨天也要尽量避免用手机打电话。接通手机的瞬间。在接通瞬间,手机辐射会突然增强,并在几秒钟后迅速降低,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所以,在接通的瞬间,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
八类人应少打手机
一、癫痫病患者。手机在使用者大脑周围产生的电磁波,是空间电磁波的4至6倍,少数劣质手机更可能超出百倍,有诱发癫痫病的可能。
二、心脏病患者。实验证明,手机电磁波可使心电图发生异常。装有心脏监视器的患者需慎用手机,否则可能影响监测结果。
三、严重神经衰弱者。长期使用手机,有可能加重失眠、健忘、多梦、头晕、头痛、易怒等神经衰弱症状。
四、白内障患者。手机电磁波可能使眼球晶状体温度上升、出现水肿,加重白内障患者的病情。
五、甲亢及糖尿病患者。手机释放的电磁波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不调性疾病的病情。
六、孕妇及母乳喂养者。妊娠早期是胚胎组织分化、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的胎儿最易受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严重的电磁波辐射除了有致畸作用之外,还可能导致产妇内分泌紊乱,影响泌乳。
七、儿童及青少年。手机辐射可能影响少儿大脑发育,严重的会诱发脑瘤。
八、60岁以上的老人。电磁波会妨碍老年人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