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追星”是年轻人的专利,可在象山茅洋乡却有一位63岁的老“追星族”,30年来,叶才晓“追星”不断,“追到手”的各种名人回信达2000多份。
不过,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叶才晓追星的唯一目的是用这些名人信件来教育孩子。如今,他已将这2000多份名人信件、题签整理成28本厚厚的“书”。
追星缘于儿时一堂语文课
叶才晓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足足30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
说起第一次“追星”,叶才晓回忆说,那还是在他读小学5年级的时候,当年在上语文课时,老师讲解了一篇题为《邱才康》的课文,这是写钢铁工人邱才康被铁水大面积烫伤的故事。老师除了讲解,还鼓励同学们集体向这位英雄人物写信表示问候,叶才晓也在信上签了名。
两个星期后,同学们喜出望外地收到了邱才康的回信,英雄的回信给了叶才晓和同学们很大鼓舞,也大大增强了大家对课文的兴趣。直到现在,叶才晓还记得《邱才康》中的大部分内容。
“追星”——和心中敬佩的人写信交流感情,在叶才晓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追”的第一颗星是冰心
1974年,叶才晓初中毕业,成为象山茅洋中心校的小学语文老师,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娃,知识面相对狭窄,学习课文多靠死记硬背。
“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忆深刻?”叶才晓想了不少办法,可效果都不明显。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叶才晓突然听一位小学同学提起给邱才康写信的事,他不由心里活动开了。
当时,小学课文里有冰心的《寄小读者》一文,于是叶才晓和学生们一起给冰心写了一封信,这也是他当老师后第一次给名人写信。没过多久,他们收到了冰心的儿子陈恕代冰心回给他们的信,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来信还有冰心的亲笔签名。
学生们收到回信的反应,和当年叶才晓看到邱才康的回信时一样,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纷纷寻找其他冰心的作品来阅读。
崇拜的明星涉及各行各业
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叶才晓只能通过学校订的报纸来了解国内外事情,同时通过报纸找到这些名人的联系方式,给他们写信。收到回信后,他就带进课堂给学生们看,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印象。有时,叶才晓也会把名人的回信印在班级的班刊上,供大家阅览。
“你可不要小看这些名人的回信,这些都是精神食粮。”叶才晓说,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人对他的这种教学方法不太理解,但叶才晓坚持不辍,他看中的是名人回信背后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名人成功背后的艰辛。”
钱学森、冰心、沙孟海、关山月、邓亚萍、郎平、谢军……30年来,叶才晓总收到了2000多位名人的亲笔信件或亲笔签名。
2004年,叶才晓退休了。每次看到这些特殊的教具,叶才晓总会想起自己上课时的点点滴滴,“有了这些生动的回忆,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了。”他说。(作者:石承承、郑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