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复制链接]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8-1-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访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

2003年一次性为全县农村学校消除历年基建债务7355万元;“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总投入达到19.14亿元;2005年高标准通过省教育强县验收;2006年县财政对教育拨款达2.4亿,比上年增长14%,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27%;2007年制定出台“1+4”教育政策体系,确定2008年县财政新增教育经费5000万元,并安排2000万教师奖励专项资金,以后每年按10%递增,奖教经费发放向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
    在象山县教育局陈乃青局长的办公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一叠象山县委、县政府有关教育的红头文件,记录着这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为发展教育出台的一条条利好措施,也见证着象山教育的发展。在与基层学校校长老师交流时,他们深有感触地说,有一位为教育事业竭尽睿智谋发展的县委书记,是象山教育的大幸,也是全县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大幸。近日,记者来到象山,拜访了这位钟情于教育事业的好书记周江勇,聆听和感受他对教育的理想和实践。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民生
    “周书记,听说您的第一份职业是教师?”
    “是啊,我是第一个教师节那年当教师的。”
从与周书记的闲聊中,拉开了谈话的序幕,也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怪不得周书记对教育这么情有独钟。”记者顺势切入话题。
    “做过教师的职业,确实让我对农村一线教师的疾苦和需求有了深刻的了解。但是说到对教育的认识,还有两件事对我的触动更大。”周江勇认真地说,“第一件事是我求学的时候,家境十分困难。当时的村支书特别有眼光,十分看重教育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资助一批像我一样的穷孩子完成了学业。是教育改变了我乃至家庭的命运,我是教育受惠者,使我亲身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另一件事呢?”记者忍不住好奇地问。
    “另一件事是我到象山当县长后,在翻阅《县志》时,发现被后人称颂的历代名县令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一项造福百姓的民生工作来抓。”讲到这里,周书记感慨地说:“上至古代的为官者,下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村干部,尚能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当代的从政者怎么能够不重视教育呢?重视教育也就是重视民生啊!”
    所谓言为心声。周江勇自2002年任象山县县长、2005年任县委书记以来,他始终关心、重视着教育。这些年来,他跑了多少所学校,调研了多少个教育课题,召集教师开了多少次专题座谈会,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但有一项他记得,就是凡县里出台涉及教育的政策措施,他每次都要亲自过目,逐条过问,一些关键性政策则完全是在他听取多方意见后决策的。2007年,省委在全县范围开展领导干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周江勇亲自点题“关于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并先后十余次亲自带队赴各乡镇、学校及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召开教育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听取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对策措施,最后形成了“1+4”教育政策体系,即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决定》这一个总政策,和有关发展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及职业教育的4个实施意见。结合这个政策体系的出台,在2007年教师节隆重召开全县教育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了一批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周江勇亲自作了一个感人肺腑的主题报告,描绘了象山教育发展的远大宏伟蓝图,在全县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被教育界人士称为“象山教育又一个春天的到来。”“1+4”政策体系的出台,也在全市乃至全省教育系统形成了积极的反响。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在2002年底的一次农村学校的调研中,周江勇听说每年一到过年,一些农村中小学校的校长就要到外地“躲债”,因为建设发展需要,大部分学校都背上了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的基建债务,这些债务靠学校自身根本无力解决,无奈,每到年关校长们只能四处躲债。
    “校长的首要任务是抓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怎么能让债务压力分散校长的精力呢?一定要让校长们从债务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办教育,这样象山的教育才有希望。”
    时任县长的周江勇下定决心实施农村学校清债工程,学校的债务由县及镇乡两级政府“埋单”,此举一出,全县哗然,校长们欢呼雀跃。周江勇在几次牵头召开各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调会议上指出:
    “教育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对教育的扶持和重视理应成为每一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树立这样的政绩观,办好教育是执政为民的最好体现,政府要承担教育事业的投入和建设,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要让校长和教师们轻装上阵,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在他的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全县农村学校7000多万元债务全部清理转移。这相当于同期县乡两级可用财政的近四分之一。
在完成农村学校销债工程后,周江勇又把目光转移到了如何提高教师待遇上。他认为,政府就要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切切实实为教育减负,不但不能穷教育,也不能穷教师。他常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一个校长、教师整天为经济或其他事务所累,他们哪还有心思管好学校教好学生?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完善教师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在一次与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座谈会中,周江勇了解到农村中小学普遍面临业务骨干流失严重的现象。校长反映说,新毕业生分到农村学校,呆了两年业务刚有点成熟,就想着法子往城里走。于是就出现这样的局面,学校不断有新人进来,也不断有人外调,农村学校几乎成了培养输送教育新兵的基地,教学质量怎么上得去?对此,周江勇分析认为,农村教育涉及广大农民,体现了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会后他立即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实施农村教师“安心”工程,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城乡统一的教师奖金、福利标准,各镇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同时规定分配到农村学校的新教师可先在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培养1-2年,挂职期满后回所在农村学校任教。这样一来,农村的师资队伍稳定了,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择校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在2007年出台的“1+4”政策体系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新增的2000万元奖教基金重点向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农村教师更加“安心”了。

                                 对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为过
    在与基层校长的座谈交流中,他们普遍反映周江勇书记常说的一句话使他们印象深刻又倍感振奋:“对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为过”。
    从一次性7000余万元的赤字销债,到2.4亿的年度县财政拨款,再到5000万的配套资金、2000万的奖教资金……从象山教育局提供的几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年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对此,这位对教育倾注大量心血的县委书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固然是对教育的重视,但政府财力毕竟有限,尤其像象山这样财政底子不是很厚的县,这几年对教育的付出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了。我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加大投入和政策引导来推动和促进全社会尊师崇教之风的形成,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象山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象山教育科学发展、良性发展。”说到这里周江勇又回忆道,他至今仍对原来的老村支书怀有深深的敬意,每次回家都不忘记去看看他,不仅是其筹资助他完成了学业,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形成了尊师崇教的良好风气,让后来更多的孩子象他一样在教育上受益终身。
    从周江勇的话中,我读懂了一道理:对教育的付出是全社会的,而且这种付出是无止境的。
    在每一次有关教育的调研座谈和政策研究中,周江勇都从统一思想认识,灌输教育理念着手,努力推动在全县上下形成尊师崇教的良好风气。他不但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关心教育事业,也着力督促教育部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在周江勇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县四套班子对发展教育的认识高度统一,对各项教育政策的出台都积极参与,全力支持。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增长年年高于GDP增速。各镇乡办教育热情高涨,普遍建立自己的奖教扶助基金。社会各界尊师崇教之风盛行,对教育扶助力度不断加大,仅2007年对教育捐资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个人就有6个,县教育基金会本金扩大到1800多万元。在2005年的省教育强县验收中,验收组对象山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付出和支持力度,以及全社会的尊师崇教之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展望象山教育的发展前景时,周江勇一往情深地说,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办好教育就是最大的政绩,需要每一代人持续不断地付出,从政者更是责无旁贷,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小帅 发表于 2008-1-2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 发表于 2008-1-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4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