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3-11-22 09:34

象山俗语的隐喻识解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3-11-22 19:32 编辑







象山俗语的隐喻识解


http://www.cnxsg.cn   中国象山港   2013年11月19日 09:00

      
      象山,位于北纬30°地带的中国东部沿海,寄山于海,秦海唐涂宋田,造就一方神奇的土地。穿越时空意象山海,还原沧海桑田的演变,发现象山地貌形状的本来面目:
      象是海中山
      山是海上象
      独特的地域环境,产生丰富多彩而富有哲理的象山俗语,涵盖天文、地理和人事方面。从现象中透析本质,概括和提升为固定的俗语流传。其中的隐喻是一种生动的比喻,源自生活、生产和生态的表达形式,语境的时态贯穿从源域的流态过程,从而揭示相应的本质和功能,诠释现实隐喻和真实映照。认知语境需要激发文化背景、语言特色、情景状态和识别系统的储备信息,才能作出创造性、选择性的最优化关联复合,避免形成脱离特定性的歧义而掩盖真相。针对去雅存俗的象山俗语,选择最具典型的案例剖析,其实质内涵的隐喻识解,可归类为自然和人文。


一、道法自然界智慧

      准确理解隐喻,需要认知语境的支持。例如:“潮七廿三”、“八月十六”和“喝山和水”等,是认识自然的现实反映,地理环境决定文明演化。
      潮七廿三。颇为经典,传释半日潮海域特有的潮汛规律。据《象山方言》“搅七廿三”解释为故意干扰、胡搅蛮缠或捣乱、添乱的意思,经检索同解。其实不得要领,只是借口的托词或者说引申意义,难以服人。关键问题出在“搅”的认知,忽视了象山的海缘情结,而且年代久远缺乏相应书载,语音变化难以准确把握,况且故意“搅”浑,即使采取转假或借代的修辞运用,正是防止失传的密码,经过考证“搅”即“潮”的谐音误传。理由是所在海域潮汛规律的概括:大潮为初三、十八;小潮为初(七)八、廿三,顾及“岁差”调整,乱在“七”以“八”兑换。还原“搅七廿三”应为“潮七廿三”,如其本意:渔事择潮,利时作业。鲜明的渔事习俗,无疑是业内密而不宣的议事法则。
      鉴于石浦渔区的谚语:初三潮十八水,初八廿三小水低。与爵溪的谚语:初五、十四、廿三,仙人走过提空篮。故开渔装网就必须要避开这三个日子,提醒警示比较直白毫无隐晦,实属同出一辙。而其深刻内涵,基于敬畏自然的处事选择和生存需要的传承密码。关键词“潮”的讹传变异,或许是故意转移认知疏忽识别,如谐音“绞、搞、搅、燥”等或者以音记字,失去原来创造性概括为约定成俗的隐语行话的真实意义,着重表达和丰富演变、衍生具有鲜明的海洋渔文化特色。
      八月十六。象山传统节日的乡风习俗奇特:元宵十四中秋十六。与传统固定节日前后相差一日,默认规约习以为常,流传的解读、考证众说纷纭,纯属无稽之谈或者附和笑谈。究其原因,实为忌讳十五,因其数神圣,源自《洛书》“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纵横交错的8组3数之和均为15,中格隐含15(数0,5,10),故避而敬之,要择日行事。且八月逢中秋预言月亮的圆缺程度,认定十六月亮最圆,期望团圆满贯,从而流传“中秋八月十五月亮十六圆”的信俗。据天文专家推算中秋月圆农历的概率统计,从1951至2050年的100年中,十五月亮:十五圆39次;十六圆48次;十七圆13次。十六圆概率最大,完全符合象山“十五月亮十六圆”说法的客观事实,体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处事准则。
      喝山和水。在象山流传甚广,通俗易懂,本来指古代从事掌握堪舆技艺的谋生手段。常用象征手法呼山喝形,相形取胜,丘陵依山水,平原重水势,注重人居环境的和谐,强调形势格局的匹配。象山的县署丹城(龟象呈祥)、石浦古城(海豚拱珠)的规划营造手法,略见一斑。关于对地域地貌的模拟形象,取决于从事者对其认识掌握的知识和认知抽象的意象能力,至于判断其归属的形象与具象洽合程度,当然存在千差万别,是不言而论的,实属言语难表,只能心领神悟。经过历代演变为特指善于能说会道、无所不晓的江湖之辈,与胡说八道同类,明指流传在街坊巷间蛊惑人心的流言蜚语,不足为信。


二、器重人世间文明

      正确解释隐喻,需要逻辑推理的拥有。例如:“倷姆嫪毐”、“泊迹声消”、“伽佛姜毛”、“王直尸解”和“讹格乱经”等,是褒贬人文的真实写照,生态文化决定社会发展。
      倷姆嫪毐。意思指你娘(妈)与嫪毐(读音lào ǎi)这种人有染之意,是象山最古老的一句方言,方志无载。嫪毐,人名,秦时人,吕不韦之舍人,太后闻其阴大,欲私得之。吕不韦以假阉,进贡太后,与太后通,封长信侯。始皇九年,事发斩之,灭三族。毐:指品行不端正之人。徐福与童男女及百作工匠等人留居象山数年,离别家乡父母妻儿,漂泊无定,虽暂居象山,总有思念,遇有不如意处,就拿秦始皇出气指责,出口“倷姆嫪毐”以清气解闷。流传至今,石浦一带尤盛。
      根据流传的语态情景分析,倷姆嫪毐是明示,呈现憎恨程度的恶毒至极,直指涉及秦世皇朝的风韵艳史,表露仇秦心态。
      泊迹声消。通常会理解为销声匿迹的意思,因谐音记为“拍吉惊消”,实为预示遭遇灾祸临前征兆的诅咒,以佑护消灾保安宁而采取的一种避让行为。这是句密语,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与徐福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活动事实相映衬,相传原来一直停泊在象山港湾的楼船,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泊迹声消(息)则暗指,盘算隐忍心机、逃离避让的抉择,确实是特定历史事件的提炼和概括,至少说明与徐福及其余部相关联。
      作为徐福隐居象山的流传依据,不能只重物证而忽略语音痕迹的遗存,此类遗存的俗语情态充分佐证,避秦的无奈和艰辛,闻讯秦始皇南巡会稽,便销声匿迹而东渡,从此杳无信息成为历史的迷踪。
      伽佛姜毛。简称“佛姜毛”,误认“人弗姜毛”,继而演变为“弗识相”。典故的流传源由,正是伽蓝和佛与姜毛二公的关联复合。据清代雍正《象山县志》载:南市中二神,姜姓毛姓,古传为唐进士,弃官隐此,施药济人,卒而有灵,乃立庙祀焉。如今流传含义,侧重鄙视的表情达意:不入流别居一格,自以为是不识相,属不得人识的行为举止,难以被公众认可理会。同象山无亲无故的姜毛二公,泽被山海的功绩,无法相互比拟,却想树碑标榜,真是难以理喻,误会至极的亵渎。
      王直尸解。广泛流传于象山的一句典型的口头禅,普遍认为开话时所具有的语言气息的铺垫意味,实则与东门人自称“阿爹”辛酸史的误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绝望中的希冀,是含泪中的戏谑,是讨海中的折射,是生活中的寄托。其实质映射朝廷失信诈许,王直失戒被斩,反正如此,索性顽抗抵制海禁。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明王朝在与王直武装集团的交战中屡遭失败,三易督帅,被迫改变策略,决定招抚王直。新任浙闽两江总督的胡宗宪受命谋划。胡宗宪释放在狱的王直的老母妻儿,给予丰厚的待遇,同时派使团前往日本宣谕并招抚王直。王直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归顺朝廷,遣人赉疏胡宗宪“代为疏请通商”。疏文强烈要求明朝廷解除海禁,开市通商,并求都督职使,“使得稽压海上,开市息兵”。经多轮谈判,王直遂于公元1557年9月下旬率数千骁勇由日本驾舰回国,泊舟山岑港,不久往钱塘总督府接受招抚。胡宗宪以礼留居王直,随后上疏对王直赦免。但此时朝中一些重臣已变换嘴脸,对胡宗宪进行激烈的弹劾,言其受王直贿赂而徇私。胡宗宪陷入危境,被迫交出王直。王直被捕入狱,公元1559年12月被斩于杭州官巷口。徐光启为王直鸣不平,说“招之使来,量与一职,使之尽除海寇以自效”。清人朱克敬在《边事汇钞》中评说“斩汪(王)直而海寇长,推诚与怀诈相去远矣”。王直临死时预言:“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王直是明朝徽帮从事海上贸易的杰出代表,组织交易维护秩序,主要活动区域在浙东海域一带。其功过无需评判,不过百姓心中自有秤。中国本来不乏这种有着自由和勇敢精神的海盗式人物,但其无法进入文学。
      讹格乱经。泛指行为背道离经,也有“阉割卵茎”说法,真实含义指女人经期混乱,没有规律可循。通常形容人古怪神经,凭主观捏造不合乎客观事实。博览众说,鲜活灵动趣味横生,既风趣又幽默,还是取悦民间的故事:从前象山有户家人去世,为了超度死者,长辈说要请远方的和尚念经效果好。于是他们就跋山涉水,去了很远的地方请了两位和尚(其实是西方传教士),和尚念了很多经,可是主人都听不懂,并且觉得好奇怪,想问和尚念的是究竟什么经,和尚就随口应答 “all great”。主人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念的是讹格乱经(all great)。”其实是Oh My God的阴差阳错,印证外来和尚好念经,呈现一副牵强附会的势利心态。


三、地理人文决定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奠定相应的文化背景,从而衍生文化的多元性,相互融合成就文明的共同性。文化共源多元,文明共享同元。无论滨海还是临陆,总是择水而居,这是先人遵循的环境观点:适应自然的处世人生观;利用自然的惠世价值观;改善自然的普世世界观。
      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其中的隐喻充满了真知灼见,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鲜明生动,揭示客观事理,是公众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强劲的语言表现力。意象是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意境想象,经典俗语是生活浓缩的典型范例,从而演绎文化、演化文明。
      自古至今的象山俗语,逐渐被遗忘流失,甚至呈现传播断层,其隐藏的意义和价值应当传承,需要唤醒全社会对本土地域特色的整体记忆。为此的识解,纯属个人见识,难免存有臆断,而且很难达成共识,引起共鸣那是我的欣慰,期待斧正。
                                                                                       (陈红发)


.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3-11-22 09:57

八月十六不是象山独有的,可以参考一下甬台温地区风俗。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3-11-22 10:47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3-11-22 09: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八月十六不是象山独有的,可以参考一下甬台温地区风俗。

(⊙o⊙)嗯,是的。与象山临近(台州、舟山)都是八月十六,只是着重说明忌违十五的理由。O(∩_∩)O谢谢哦!

成根 发表于 2013-11-22 18:53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3-11-22 18:55 编辑



:s5    祝贺红发新作发表。作为一名研究自然科学的水利工作者,对属于社会科学的家乡俗语、地域文化等有如此深刻的钻研,精神可嘉,令人敬佩!

阿贝 发表于 2013-11-23 08:43

:s5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13-11-23 12:14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3-11-22 09: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八月十六不是象山独有的,可以参考一下甬台温地区风俗。

我老家元宵也是过十四的,近年回乡得知改为十五过了,不知道是哪个没文化的脑残领导给改的,难道是为了不和象山撞节?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3-11-23 15:38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13-11-23 1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老家元宵也是过十四的,近年回乡得知改为十五过了,不知道是哪个没文化的脑残领导给改的,难道是为了不和象 ...

纯粹为了方便你来象山过了元宵飞回去再过元宵啊。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3-11-24 13:32

流传的源流和传说,渗透在生存方式的生活、生产和生态方面的流变,基于生理或者心理的需求,以风俗形式寄托物语延续!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3-11-27 09:12

口念"拍吉惊消"作为化解临难前兆的惯用诅咒,舒缓惊慌镇定情绪,成为避害趋吉、化险为夷的护身符。
.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3-11-27 09:17

成根 发表于 2013-11-22 1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祝贺红发新作发表。作为一名研究自然科学的水利工作者,对属于社会科学的家乡俗语、地域文化等有 ...

纯属是消遣,得益于工作的游山玩水和道听途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象山俗语的隐喻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