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根 发表于 2013-7-10 10:34

外形观察[《新安石蛙》3]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3-7-10 14:19 编辑





外 形 观 察


      长长脚、短短手,饱眼乌珠扁扁头。
    没狗大、学狗坐,有眼有鼻没耳朵。
    狗样坐、狗样叫,有皮有骨没有毛。

      上面三则谜语,形象地描述了蛙的外部形态。
      石蛙皮肤最外面的一层薄膜,称为表皮层。表皮的角质层中有一、二层轻微角质化的细胞,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蛙体水分的蒸发;其里面较厚一层为真皮层,分布许多腺体。腺体能分泌大量黏液,黏液中的溶菌酶使皮肤湿润、富黏滑性,抑制、杀灭皮肤表层的病菌。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石蛙皮肤表皮、真皮层中的色素细胞呈黑、黑灰、棕黄、浅棕、黄褐、暗红等颜色,使其体色与环境相一致,起到隐蔽保护作用。
      蛙体分为头部、躯干、四肢三个部分。
      头部宽扁而短,吻端纯圆、略呈三角形;有眼、鼻、耳三种感觉器官。下颌突出,颊部向外倾斜。
      由于石蛙颈部不明显,因此头部无法转动;但双眼位于头顶而眼球突出,弥补“无颈”不足,而且视野宽阔;对蛙体上方、正后方之物,仍然难以察觉。
      躯干较短,平扁无尾,后端为泄殖孔。雄蛙背部长有窄长疣,性成熟后胸部出现肉质疣状隆起、中央有角质黑刺(故学名“棘胸蛙”),腹部呈淡黄色;雌蛙背部无窄长疣、而为分散圆疣,胸部无刺状棘突,腹面光滑呈白色。
      前肢短,由上臂、下臂、腕、掌与指组成。拇指隐于皮内,外表仅见四指;关节下瘤发达,以第一指为最;指端端圆无爪,指间无蹼。栖息陆上时前肢直立着地、支撑蛙体前部,以利举目张望,探测四周动态;栖息水中时前肢抓附水草、杂物等;跳跃下落时前肢首先着地,以免蛙体震动受损。后肢长,由股、胫、跗、蹠与趾组成。趾端呈圆球状,趾瘤发达,适于攀缓粗糙岩壁;趾间全蹼,便于水中游动。后肢肌肉丰满、异常粗壮,为跳跃、游泳主要器官。
      鉴于石蛙幼蛙的攀爬能力强、成蛙的跳跃能力强,不同阶段的蛙池需要不同的高度,或在池上方设置盖网,以防其逃逸。

tange 发表于 2013-7-10 17:01

跳跃能力强,腿部的肉最好吃。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13-7-10 20:25

tange 发表于 2013-7-10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跳跃能力强,腿部的肉最好吃。

腿部的肉最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形观察[《新安石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