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象 发表于 2007-10-11 09:15

中国开渔节:象山十年成大器

“海上仙子国,万象图画里”是诗人对象山的赞誉。浙江省象山县是我国少有的兼具山、海、岛于一体,渔、港、景相融合的滨海观光型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10年前,象山人以保护蓝色家园,宏扬提升海洋文化和渔家文化为宗旨,率先举办起中国开渔节。
    “红灯一盏照碧海,笑迎八方嘉宾来”。10年来中国开渔节一届比一届内容更丰富,影响更大,更具魅力,现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喜庆节、渔家狂欢节。
渔家有了开渔节
    20世纪90年代初,象山渔民率先提出,应定期实行海上禁渔,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与采纳,国家规定每年6月份东海开始禁渔,9月中旬开渔。第十届中国开渔节组委会主任、象山县长李关定说,在国家规定的开渔日首创开渔节,其深刻的含义就是,千百年来东海渔家早出晚归随意出海的传统被打破了,休渔、开渔有了国家法定的期限。
    在东海渔家世世代代相传的习俗中,每当渔汛来临,渔船扬帆远航的时候,总要举行一系列祭祀、祈祷活动,这是群众的美好意愿,也是独具魅力的东海渔家文化。1998年适逢“国际海洋年”之际,象山县委县政府决定,顺应民意发掘传统,弘扬时代精神,推陈出新,举办中国开渔节,把原本朴实随意的民间活动,创办成一个极具特色、涵意丰富的文化盛会,并且通过经贸、旅游、学术交流等活动,将其输入更多的信息、价值和功能,运用多种形式推向轰动与极致。
    每当开渔节来临之际,四面八方的宾客游人纷至沓来,住进了象山的宾馆,品尝石浦的海鲜,购买当地的特产,游览半岛的美景,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而众多海内外客商除慕名参加庆典活动外,还乘此机会考察投资环境、洽谈经贸合作项目。通过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追踪,大大提升了象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展示自身新形象,提高文化品位,开掘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开渔节还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重点旅游文化活动。
    象山成了开渔节最大的赢家,近年来,象山旅游人数以每年50%的速度快速增长,现全年已突破230万人次。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龙头、与象山一海之隔的大上海对象山青睐有加,上海企业财团纷纷入股参与象山旅游开发,用市场和资金打造东方加勒比湾。在上海效应的带动下,南京、杭州、温州、宁波以及香港、澳门、东南亚等海内外客商也对象山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象山旅游对内对外两个辐射前景看好,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一匹黑马。
    于此同时,象山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一届开渔节至少要接待十几万中外游客,给相关服务行业带来了2000多万元的收益。在象山丹城的一家店面很小的海产品干货店,老板说,平时一天只能做300多元的生意,到了开渔节,每天的营业额猛增1000元,多的时候能达1500元。据介绍,已连续举办了10届的中国开渔节,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50余万人次,洽谈招商项目208个,吸引投资126亿元人民币,成为象山经济的强力助推器。人们称赞说,象山人有气魄,能办大事。从第八届开渔节开始,象山人连续三届请环球佳丽小姐来中国选美助兴,一起参加象山港环保志愿者活动,让象山的美景与全球美女一起美名远播,使中国开渔节更具国际化色彩。            

蓝色志愿者在行动
    保护母亲海洋,“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是10年来中国开渔节始终坚持如一的理念,也成为开渔节引起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
    2000年8月,第三届中国开渔节前夕,象山21名船老大和他们的伙伴集聚东海石浦港,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保护海洋为宗旨的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组织,向全国和全世界渔民发出了“大家都来善待海洋,争当保护海洋蓝色使者”的庄严倡议。接着象山渔民的代表又奔赴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的所在城市和地区,广泛联络当地政府部门和志愿者组织,发起保护海洋的万人大签名,得到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
    保护海洋是全球共同的论题,象山蓝色志愿者行动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渔民及蓝色保护组织予以积极响应和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国际知名人士均对中国开渔节此举和象山蓝色志愿者行动表示充分的肯定。
    象山人将保护海洋的理念传递灌输给下一代,让蓝色志愿者“自有后来人”。在县团委的组织带领下,象山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碧海行动”、“寻找净海”等活动,孩子们主动到海边、沙滩拣塑料瓶,清理垃圾和白色污染,上船向渔民伯伯、叔叔宣传保护海洋的知识和守则。
    倡议发起人之一,今年36岁的象山檀兴村渔民林胜利告诉记者,他16岁下海,19岁当上了村里最年轻的船老大,20年来曾经历过当年丰收繁荣的喜悦,也品尝了近些年来空船出空舱归的苦果,他主动报名到广东、福建渔区宣传蓝色志愿者行动。他说,近几年渔业资源的衰退已经警告我们,大海同样需要保护。
    象山蓝色志愿者行动,感动了海洋,也感动了千万善良的人们。在第十届开渔节期间,蓝色志愿者行动众望所归,当选为2007感动海洋十大环保人物,并成为其中惟一的集体代表。

提炼渔家文化的灵魂
    大海茫茫,变幻无穷,奥秘莫测,无愧是生命的起源,资源的宝库,气候的调节器。当资源丰足时,人类对海洋抱以最纯朴的感恩之心,而当资源匮乏时,人类又对海洋抱以最纯朴的企盼之心。
    以中国开渔节为舞台,象山文化工作者对散落在渔区、海岛、渔民生活中的各种渔文化元素加以整合、演绎,提炼为具有渔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色彩的渔歌、渔舞、渔灯及渔家号子。雄浑的渔家劳动号子被演绎为《拉网号子》。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三月三辣螺爬沙滩》被改为舞蹈《辣螺姑娘》,曾被列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展演节目。制鱼灯、挂鱼灯、舞鱼灯是渔区一大风俗,象山的文化工作者将此演绎为舞蹈《挂灯》、《灯光明灯儿亮》,先后夺得全国群星奖舞蹈银奖、省舞蹈大赛一等奖。
    中国开渔节还成为展示渔区民俗的盛大庆典。踩街、对歌、抬阁、挂鱼灯、舞龙灯、跑马灯等一系列古老的民间活动纷纷登台亮相,重新焕发了新鲜而持久的活力。
    给中外宾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开渔节对渔家祭海民俗的演绎和开掘。祭海仪式源自悠久的民俗传统。4000年前,渔民们就在出海前去敬拜妈祖,祭奠大海,祈求平安、丰收。开渔节祭海仪式将渔民出海时的家庭小祭,演绎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堪与黄帝、大禹等全球共祭活动相媲美的宏大场景,成为展示渔民信仰文化的窗口。古朴肃穆的海祭典礼,阐释了人与大海和谐相处休戚相关的主题;波澜壮阔的开航仪式,表现了渔民对大海的向往和崇敬,对幸福生活的祈盼与追求。其独特的文化演义,鲜明的渔家风采,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中国开渔节的开掘,摒除了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祭海仪式注入了具有时代特质的崭新内涵。而开船仪式上锣鼓齐鸣,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充分展示了象山渔民勇立潮头的精神风貌和渔区文化中恢宏刚健、大气磅礴的精神底蕴。
    如今,极具民间风味的开渔节祭海仪式,已不再是一个地区的民间活动,而已成为吸引全国各地渔民和游客的海洋文化品牌。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认为,祭海仪式献祭果、敬祭酒、放海生,既是祈求平安丰收,更是为了回报大海,倡导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祭海仪式结束后,象山渔民和游客们一起聚集皇城沙滩上,喜庆一年一度渔家的盛会,组织海洋民俗风情游。象山人请来了国内一流的杂技团、风筝队以及当地舞龙队、腰鼓队、说唱队等助兴表演,还邀请游客“担任”渔夫,与渔家姑娘对唱渔歌。成千上万的人们,在细沙滩平的石浦皇城,踏着黄金般柔软的沙滩,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两岸一家亲
    象山半岛与祖国宝岛台湾,一海相连,文脉相承。中国开渔节还吸引了台湾渔民的热情参与和加盟。
    在第十届中国开渔节的一个夜晚,在灯火通明的象山石浦港,两艘分别供奉着来自台湾和大陆妈祖像的渔轮,引导着身披彩旗的妈祖巡安船队缓缓而行。船上渔灯齐射,渔鼓擂鸣,岸边马灯起舞,管弦鸣奏,彼此遥相呼应,渔民们纷纷焚香跪拜,场上气氛肃穆感人。这是台湾台东和浙江象山两岸妈祖分离了50年后,第一次在祖国大陆认亲团聚,并举行盛大的巡游祭典仪式。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洪贤兴说,东海渔家文化,包括妈祖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两岸人民的根。
    此次两岸妈祖认亲巡游的发起人、台湾台东县小石浦村村民柯受雄告诉记者,我们村原系象山石浦镇渔山村,上世纪五十年代迁居台湾,搬迁时渔民们请走了岛上供奉的妈祖娘娘。
    当年迁台的400余人小渔村现已发展为1500多人的大村,但是我们对祖国的怀念,对妈祖的信奉始终不改。柯受雄说,前些日子,我们台东县组织了54名台商到象山渔山岛妈祖娘娘庙进香谒拜,我提出了举行两岸妈祖认亲巡游的建议,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赞同。
    小石浦村另一位村民朱德宝说,在我们台东当地传说中,象山石浦的妈祖娘娘是姐姐,台湾小石浦村的妈祖娘娘是妹妹,由于种种原因,姐妹俩分离了50多年,所以柯受雄先生提出举行两岸妈祖认亲巡游,让她们姐妹相逢团聚,我们都非常高兴。为此,村里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派出15名代表专程护送台湾妈祖妹妹来大陆认姐姐。
    据介绍,在本届开渔节中,象山已与台东渔民商定,今后每届中国开渔节都要举行两岸妈祖认亲巡游。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说,在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在祖国的统一事业中,中国开渔节将通过我们共同认同的文化,让两岸兄弟姐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开渔节:象山十年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