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根 发表于 2012-11-21 12:02

初见陈学弟[返乡随笔16]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11-21 12:13 编辑




初见陈学弟


      下午3时许回到丹城,“童哥”要请“三老”吃饭。我说还早,先去看看吴爱文老师。在他家里,翻阅校友赠送的书籍,吴学长见我喜欢、就叫我挑一本……。后来,谈到网友龙泉井人,当我说出他的姓名,居然还是学长的学生。
      擅长写诗的龙泉井人姓陈,他的乡网首帖有《教儿》、《梦中石屋》诗,曾引起《舞文弄墨》版对律诗的探讨。我虽欣赏古诗,至今尚未写过,便与他联系:如若方便,当面请教。
      周日,他应该在丹城;拨通电话、也请我吃饭。我说晚饭已安排,你到吴爱文老师家来一下。不一会儿陈学弟就到,手里还捧着两束鲜花。一见如故,谈工作、谈生活,从诗谈到石屋山。陈学弟说:他的外公就安歇在那里。我说上次去爬山,摄下碑文……
      谈着、谈着,直至“童哥”来电催我。
                                                               (下篇《夜聚又一村》待续)

成根 发表于 2012-11-21 12:08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11-21 12:13 编辑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2-11-21 12:22

赶紧把陈学弟亮相一下:s5
龙泉井人眼见为实 {:gy:}


北京老K 发表于 2012-11-21 12:38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2-11-21 12: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赶紧把陈学弟亮相一下
龙泉井人眼见为实

同期声援。

布衣 发表于 2012-11-21 13:11

这个陈学弟从未送花给我,亏是同姓陈那么多年,哈哈哈

tange 发表于 2012-11-21 13:25

那天上午吴爱文老师在找成总,终于找到了。

龙泉井人 发表于 2012-11-21 15:15

    端坐于电脑前,看见外公的善行碑,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几个月前,娘舅(实际上是隔壁邻居)还提起了外公,说:“你外公是工作人。每年夏天,他会在下班后挑水到田头送给我们农民。”外公用他的棉刀、银针医治了很多人,有些是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并且是不收取报酬的。也有例外的时候,那是为了小小的惩罚一些人,所得最后也是用于济贫。那个用木板拼成的书橱里面有很多草药医书,还有一个经脉穴位的铜人。我幼年常席地而坐,看那些医书,光看插图了。平日,外公生活简朴,绝不浪费。但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并出手大方。比如石屋山的建设,不仅自己出钱,还带动子女捐助。外公为人细心周到,并亲历亲为。比如浇筑通往石屋山的那条山路时,是外公想到用钢筋条按出痕迹来防滑,并亲自去完成。
    所有点点滴滴的善行,都是来源于质朴的思想。87年,外公教导过我应当多去帮助他人,没有什么大道理,完全是立足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爱。几年后,我得到一笔奖学金,一部分请高一文科同班的全体同学吃了糖水棒冰(读了一年文科班),那是为了兑现历史会考A级的承诺;剩余买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名为《帮助人的艺术》。很多事情,都是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虽然,我不曾做地象我外公那样,但我还是自信为他人带来了力所能及的方便。
    自问我为什么会在乡网驻足半年有余?那是因为乡网有别于其他网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的善举、善行,从而营造出了一个比较融洽的氛围。润物细无声!乡网所作出的努力,恰如春风雨露,必将让更多的象山人以及新象山人感受到温暖与甘美。   

龙泉井人 发表于 2012-11-21 15:46

布衣 发表于 2012-11-21 13: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陈学弟从未送花给我,亏是同姓陈那么多年,哈哈哈

花在我心头,可惜你梦游。周公早送到,回复无人收。:lol

胡雨 发表于 2012-11-21 21:24

行善,善行,好呀.好人有好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见陈学弟[返乡随笔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