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百度文库《格律诗基础知识》请大家纠错
格律诗基础知识1.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2.两句为一联或一个对子:前一句称为上联、上句或出句,后一句称为下联、下句或对句。在八句律诗中,一二句称首联(或第一联),三四句称颔联(或第二联),五六句称颈联(或第三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第四联)。
3.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脚。押韵的脚称为韵脚,不押的称为白脚。
4.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词性相对。例如:抗美与援朝。
5.孤平是五言的第二个字或七言的第四个字是一个孤独的平声字,被仄声包围。避免孤平的方法: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不用仄声。补救孤平的方法:把孤平字后面的相邻字改为平声。
格律诗写作要求•
一、声律(声调)要求:
1.一句内平仄相间(交错)
⑴七言句内平仄句式 :① □平 ○ □仄 ● ○ ○ ● ② □平 ○ □仄 ● ● ○ ○
③ □仄 ● □平 ○ ● ● ○ ④ □仄 ● □平 ○ ○ ● ●
⑵五言句内平仄句式 :① □平 ○ ● ● ○ ② □平 ○ ○ ● ●
③ □仄 ● ○ ○ ● ④ □仄 ● ● ○ ○
注:○表示平,●表示仄,□可平可仄,但以□中的为佳。
2.一联内上下两句(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的平仄相对(相反),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即可。
3.两联间(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粘(相同),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
4.脚分明:①韵脚的平仄都相同;②白脚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二、对仗(对偶)要求:律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联都必须工对(字数相等,语序[词性、句式、语法结构] 相同,意义相当)而绝句只有四句,可以不对仗;上下句相应位置不能使用同字对。
三、押韵要求:偶数句末必须押韵(多为平韵),奇数句末可押不押(当首联不对仗时,首句常入韵;反之,常不入韵);尽可能不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最好押同一声韵
四、章法(逻辑结构)要求:只要意思要连贯即可:一般说来,绝句为起承转合,律诗为起承转承转
承转合。
五、节律(节奏结构)要求:诗句的意义结构与节奏结构相吻合:
1. 七言句的三种节奏结构:一二、三四不分,二三、四五不连
① 1 2 — 3 4 — 5 6 — 7 ② 1 2 — 3 4 — 5 — 6 7 ③ 1 2 — 3 4 — 5 — 6 — 7
2. 五言句的三种节奏结构:一二不分,二三不连
① 1 2 — 3 4 — 5 ② 1 2 — 3 — 4 5 ③ 1 2 — 3 — 4 — 5
六、实例分析:
出塞
秦时明月汉 时关 (Guan),韵脚
○ ● ○
万里长征人 未还 (Huan)。韵脚
● ○ ●
但使龙城飞 将在 (Zai),白脚
● ○ ●
不教胡马度 阴山 (Shan)。 韵脚
○ ● ○
分析:
从平仄图中,可以看出句内平仄交错(略)、联内平仄相反(首联中的时与里、月与征、时与未和尾联中的使与教、城与马、将与阴均相反)、联间平仄相同(略)的规则;
从汉语拼音中,可以看出:首联和最后一句句末韵母均为平声an,符合脚分明中的规则①;第三句句末韵母为仄声ai,与韵脚的平声相反,符合规则②。
写诗首要的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准确地、简明地表达出来。如果写作要求与思想的表达相矛盾,写作要求就要服从于思想的表达。总之,写诗时不要考虑要求,当写完后再以要求锤炼原稿,尽可能使之字字珠玑。
2007.04.09
你上石屋山来拜师,老僧指点你!;P 石屋山人 发表于 2012-6-5 0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上石屋山来拜师,老僧指点你!
谢了。不想让你难堪,请自重!!!!!!!!!!!!!!!!!!!!!!!!!!! 龙泉井人 发表于 2012-6-5 0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了。不想让你难堪,请自重!!!!!!!!!!!!!!!!!!!!!!!!!!!
要那么多感叹号干吗?有这么强烈吗?诗人?;P 石屋山人 发表于 2012-6-5 09: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那么多感叹号干吗?有这么强烈吗?诗人?
...... 龙泉井人 发表于 2012-6-5 09: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哈哈,省略号了,终于悟道了;P 本帖最后由 小小鸟 于 2012-6-5 13:11 编辑
这首诗属于流水对。还是倒置式的。
流水对流畅自然,上下句一气呵成,既工整又活泼。
上句和下句有着紧密的联贯性,缺一句内容便不完整。
小小鸟 发表于 2012-6-5 13: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首诗属于流水对。还是倒置式的。
流水对流畅自然,上下句一气呵成,既工整又活泼。
上句和下句有着紧密 ...
:s2:s5谢谢。 不想发表看法,不过这个只是泛泛而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