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zhenmi 发表于 2007-9-1 15:04

悠哈悠哈 是上海人怎么跑到象山同乡网上来了?和象山有姻缘?:lol

大海 发表于 2007-9-1 15:40

我觉得易中天教授《读城记》一书“上海滩”章节对上海人与外地人的比较、上海与北京的区别、上海的男人和女人以及所谓的新上海人都做了详细的阐述。现在大家对上海这个城市和上海人有很多的评价。可对宁波人、象山人的评价,对宁波、象山城市的评价好像是少只有少啊。:s2

大海 发表于 2007-9-1 15:41

原帖由 wuzhenmi 于 2007-9-1 03:04 PM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悠哈悠哈 是上海人怎么跑到象山同乡网上来了?和象山有姻缘?:lol
----说不定是象山人的媳妇?:s2 :lol

悠悠 发表于 2007-9-2 09:02

怎么不欢迎么?那我以后不来了.:cry :cry

大海 发表于 2007-9-2 09:11

原帖由 悠哈悠哈 于 2007-9-2 09:02 AM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不欢迎么?那我以后不来了.:cry :cry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se :se :se :se

悠悠 发表于 2007-9-2 09:21

我从没去过象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就莫名其妙的走进了这个象山网,看来真有因缘.

大海 发表于 2007-9-2 10:00

原帖由 悠哈悠哈 于 2007-9-2 09:21 AM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从没去过象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就莫名其妙的走进了这个象山网,看来真有因缘.
-------象山是个好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lol 欢迎走进象山同乡网,下次上海区组织活动到象山的话,一定邀请你参加。:s2

大海 发表于 2007-9-3 16:11

一段关于象山人的文字,贴上:http://www.xsjs.cn/200512/280/3441.shtml

大海 发表于 2007-9-3 16:14

在象山教师博客网上看到一段有关象山人吃食的文字,贴上。
(http://www.jsbk.com.cn/c/4471/36368.shtml# )

象山人的吃食

多吃了几杯酒,面对杯盘狼籍的餐桌,大伙儿便想用牙签剔出些吃的奥秘来。
有人说象山人对吃的东西并不那么讲究,甚至不懂的病从口入的道理;仔细一想不对,这是正话反说,象山人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如名闻遐迩的臭冬瓜,最早应该说是“吃不了兜着走”的“长年和饭”,聪明的象山人为了防止煮熟的冬瓜变馊,就在冬瓜上放点盐末,想不到这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竟成为一种创举。看来象山人就是喜欢在不经意之际,给吃以一种创意,如果抛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纠缠,不难看出臭咸菜,臭豆腐之类的“臭系列食品”是“臭冬瓜原理”的绝妙运用。

在吃的方面,象山人歪打正着的事情很多,可以想象,在很久很久以前,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吃了上顿没了下顿的事很经常。天然有种忧患意识的象山人丰年不忘歉收时,总忘不了储藏些吃的东西,后来这些东西都成了名产特产。鳗吃不完,晾干,成了鳗干。蟹藏在盐卤里,成了“红膏抢蟹”。杨梅浸在烧酒里保存,竟“开发”出一种去风寒的新酒种。。。。看来美味的产生,并不是靠御厨的冥思苦想,而是民间百姓长期以来对困难生活的无奈应急的一种积累。象山人在这方面无疑是出色的。

当然象山人所创造的吃的辉煌,并不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成果。象山人会吃,并试图吃出文化意蕴来。汤团,取团团圆圆之形,寓和睦安定之意,吃着吃着就成了颇有名气的风味小吃。咸菜黄鱼在菜单上写着“雪菜黄鱼”,色彩对比和谐,荤素搭配诱人,暗示了“吉庆有余”的夙愿,无怪于外地客人都对它情有独种。。。。。。

民以食为天,经过胡思乱想之后,我敢肯定,象山人是把生活的希望和苦楚都当作调料品融进了吃的意蕴之中了。

大海 发表于 2007-9-3 16:20

在QQ论坛上还有一段关于象山人这样的描述::lol
此生行尽天涯路

象山儿女就是酷

世纪明珠赶过场

白象胡同嫖过娼

万里长城万里长

象山儿女就是强

商品市场下过海

大白象旁挂过彩

青山颜色终不改

象山儿女就是拽

东谷湖里洗过澡

步行大街赛过跑

天若有情天亦老

象山儿女就是叼

西门桥头打过劫

象中门口飙过血

意气惊魄坚如铁

象山儿女就是烈

文峰塔上练过武

08 迪厅嗨过舞

天下英雄皆入土

象山儿女就是虎

人民广场流过汗

国际酒店吃过饭

也曾弯弓射大雁

象山儿女就是赞

电视塔上吹过风

梅园门前耍酒疯

万山览遍此为峰

象山儿女就是凶

派出所里睡过觉

公安局里报过到

曾与将军催太保

象山女儿就是暴

丹城公园翻过本

A8那里吸过粉

千秋家园血未冷

象山儿女就是狠

茶茶 发表于 2007-9-5 16:16

上海人属于精算类的

上海人精于计算,天生的,可能环境影响。

翁泡 发表于 2007-9-5 21:24

对于上海人的总结

对于上海人的总结:精明,但不高明.

大海 发表于 2007-9-6 02:45

原帖由 翁泡 于 2007-9-5 09:24 PM 发表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于上海人的总结:精明,但不高明.
----可能是有的时候算的太多了,反而会顾此失彼。:lol :s2

格格 发表于 2007-9-7 13:32

上海……这个地方……不喜欢

有时候还是小地方比较好,简单一些……

大海 发表于 2007-9-9 01:17

九"气"宁波人(http://hopebo.bokee.com/)


古   帆

    我是个外乡人,虽在宁波寄居多年,但总觉得尚未完全融入这个社会。大概是应了"旁观者清",对宁波人多多少少有点肤浅的认识。借这个机会,给宁波人搭搭脉。说准了,各位看官给点掌声,捧个场。讲偏了,还望宁波人大肚能容,别与我一般见识,只当我是胡说八道,该减肥的减肥,该滋补的滋补。

    城里人:灵气

    宁波人给的总体感觉是"灵气"。毕竟是吃鱼长大的,脑子好使,显得比食肉者灵光。这不,冒出了80多位两院院士,给宁波扛回"院士之乡"的美称,使宁波成为全国院士最多的城市。宁的11个县(市)区中,市中心的海曙、江东、江北,俗称"老三区",是各县(市)区眼里的"城里人"。城里人傍着三江六岸毗邻而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风土人情、性格特点没啥大别。由于这里荟萃了各县(市)区的精英。所以,城里人更显得有灵气。

    城里人的灵气,可用"精明理性,恬淡实惠"来诠释。接待客人不冷不热,不像我故乡那样见客三分亲,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爽有加。同事交往不咸不淡,下班之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如果你缺钱,不到走投无路时,尽量不要向宁波人借,因为这是宁波人忌讳的。宁波人轻易不肯借钱给人家,也不会轻易向别人开口,最好就是互不搭界。不过,一旦他有事求你,就会提前对你满面春风,小恩小惠哄得你心热络了以后,再对你温柔一刀。所以,假如你发现某人忽然对你甜言蜜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飘起来。当然,如果你古道热肠,拔刀相助,他肯定会知恩图报的。只是他报答了之后,你须尽快抛弃那份施恩与人的成就感,不要再自作多情。因为他可能已在心中扯平了,与你互不相欠。

   早些年,宁波城里人只对上海人高看一眼,对其他外地人则不以为然。到机关办事,如果你只能说普通话,就得准备一个好性子,听听冷语,受受白眼,坐坐冷板凳。至于到商店买东西,到菜场买菜,说普通话更是自讨没趣。所以,尽管我心里对石骨铁硬的宁波话拒之千里,也不得不鹦鹉学舌,凭着几个简易的单词,从小摊小贩那里抠回几毛钱来。这些年,外地人涌进宁波淘金,街市上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听多了,操着南腔北调的精英也愈来愈多,宁波人不得不对普通话高看一眼。我等这些滥竽们便也跟着沾光,有一种咸鱼翻身的感觉。

   鄞州人:霸气

   鄞州区是宁波各县(市)区的龙头老大,也许是老大位置坐久了,便有了一个明显的特征:"霸气"。当然,鄞州是有"霸"的资本的,论各项经济指标,鄞州长期以来一直雄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论企业规模,宁波土生土长的大企业,如雅戈尔、杉杉等,大多出自鄞州。其他县(市)区也向来敬它为老大。据说,领导开会发言,鄞州领导不说,其他县(市)区是不会抢这个头彩的。又据说,每年各县(市)区无论是制定年度指标,还是搞年度    总结,长期居于老二位置的慈溪市,都会削尖脑袋打听鄞州的指标数,然后再往下压压,免得惹恼了老大哥。大概是坐久了老大的位置,鄞州人骨子里便有些张狂。无论是在鄞州的机关里,还是在各乡镇,这种张狂都是显而易见的。至于企业老板身上,张狂劲更是溢于言表。这种张狂用在谈判桌上,倒也不是坏事,至少可以在气势上镇住对方,但用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倒会失去许多机会,也会失去许多朋友。

   尽管已经成为宁波的市区,但由于做惯了老大的位置,鄞州人显得十分恋栈,不能容忍别人挑战这个霸主地位。前不久发生的一件趣事,就很说明这个问题。12月5日,《宁波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慈溪跨入全国"十强"》消息,副题是"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县第九位"。报道开头说"在最近公布的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慈溪跃居第9位,列宁波各县市首位。"当时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不料过了两日,《宁波日报》头版头条又赫然刊登《鄞州财政收入突破30亿》,副题为"位列中国最发达县(市)区第11位,继续保持浙江省第3位和宁波市首位"。文章开头说"在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全国各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测评中,鄞州区位列中国最发达县(市)区第11位,比上年度提升了1位,并继续保持浙江省第3位和宁波市第1位。"看了这两则报道后,我犯糊涂了:"9"怎么会别"11"还牛?后来问鄞州区的一位领导,他严正声明:"我们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而慈溪的数据是某某部门统计的!"言中之意很明显,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权威。我这才茅塞顿开。细一打听才知,鄞州区对《宁波日报》第一篇报道很在乎,有点坐不住了,这才有这第二篇正名的报道出笼--难为了《宁波日报》,把这碗水端得这么平!

    慈溪人:商气

    相对而言,慈溪人似乎不像鄞州人那样在乎名声,行事低调,除了几个当家的要顾及到自己的政绩外,其他慈溪人才不在乎经济指标比鄞州多或少呢,他们注重的既得利益,在乎的是自己荷包里有多少钱。慈溪是个移民社会,是在唐涂宋地上发展起来的。自祖上以来,便是"吃人家谷(从外面买粮吃),住人家屋(拆外地人的旧屋木料盖房)"。资源的严重匮乏,逼得慈溪人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当跑街先生。久而久之,熏陶出了慈溪人的共性:"商气",形成全民皆商的浓郁氛围,也造就了"一镇一品"的独特区域经济格局。能在慈溪为官是福。家家户户忙着经商赚钱,哪还有闲心与政府闹别扭!如果真碰上与政府怄气的,千万要当心,要么就是他被逼急了,要么他干脆就是个无赖。"小政府,大社会",让政府的官员乐得清闲,"无为而治"在慈溪得到了验证。所以,一旦哪位干部被安排到慈溪任职,周围的人肯定是称羡不已,仿佛他(她)中了头彩似的。老一代"宁波帮"应该感谢慈溪人。不知是过惯了安逸生活,还是受外埠文化的影响,老一辈"宁波帮"那种坚忍执著、开拓进取美德,在现在的宁波人身上已经很淡了。唯有慈溪却忠实地继承下来。假如你想寻觅昔日宁波人的风采,请到现在的慈溪人身上去找吧!

    不过,慈溪人的"商气",也让一些糟粕发酵起来,最明显的是唯利是图的短视作为频频发生。宁波的假冒伪劣产品,大多是从慈溪滋生出来的。前些年,央视的《焦点访谈》曾曝光了慈溪生产塑料净水桶的黑幕,虽经严厉打击,又死灰复燃,前不久再次被央视狠狠地奚落了一顿,让宁波人颜面尽失。

[ 本帖最后由 大海-渔村 于 2007-9-9 01:19 编辑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象山人与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