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象 发表于 2007-8-29 10:12

文化"拉"着象山跑

僻居浙东的象山县,9月将以阳光、沙滩、海鲜为背景上演一部新传奇:主办第十七届环球皇后竞选大赛。记者到象山探营,报名参赛的28名象山姑娘,正厉兵秣马,强化英语口语、美姿美仪等培训,试与全球佳丽竞逐环球皇后的桂冠。
  唱着新时代的《渔光曲》,象山正扬帆驾向文化大县。
  产业转移,从“卖鱼”转到“卖文化”
  淡水短缺,靠大陆输水;土地短缺,靠围海造田。缺水少地、资源贫瘠的象山县,直面宏观调控和要素资源“瓶颈”的双重倒逼。
  发展的后劲在哪里?靠文化加油。这是当地领导班子“发展要有新思路”的专题调研后的共识。
  象山是海洋文化的富矿,渔文化、食文化、民俗文化……如何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引擎?象山县做了3篇大文章。
  保护、梳理、挖掘先人海洋文化遗产,这是建设现代海洋文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近年来,象山县政府“挤”资金,保护发掘了塔山文化遗址、海防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点,整理重现了象山锣鼓、龙灯、鱼灯、竹根雕、渔歌号子、剪纸等民间文化和赵五娘、陶宏景等民间传说。去年5月,象山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渔文化研究会,动员全县文化界人士开展与文化资源相关的调查、保护、研究工作。
  繁荣和丰富民间文化。城区,每年十多次的人民广场大型文化活动是象山人的文化大餐,舞龙大赛、健身舞蹈展演、新春大型灯会、社区戏曲专场演出、外来人员声乐大赛等活动,如火如荼。城外,推出“文化春风遍象山”活动,一支支文化小分队发扬“背篓”精神,肩扛手提、翻山过海、走村串户,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乡村的角角落落。
  城市规划建设注重表现海洋文化特色。在象山港路、塔山—东谷湖风景文化区和丹山—西寺风景文化区“一线两区”,以及在人民广场和城区东、西、南三个入口等处精心建造一批能体现海洋文化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和雕塑。同时,把散布半岛各处的旅游景点、文物遗址、民俗风情区串连起来,形成一条生机无限的滨海文化通道。
  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介绍,经济文化一体战略,成为推动象山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象山从昔日偏僻落后的边陲小县发展成为今天列68位的全国百强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品质所形成的强大动力。
  无烟工业:从“开渔船”到“驾游船”
  急剧衰退的海洋资源,迫使拥有1700余艘钢质渔船的象山人思索:除了捕捞,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象山集港、渔、景、滩海洋资源于一体,融山、海、岛、崖多种景观于一处,这些沉睡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审视,无疑是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新引擎。
  高起点、高品位、高档次,是象山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海洋旅游业的新定位。投资数亿元的“中国渔村”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历时3年修缮拥有典型明清建筑的石浦渔港古城,借着《神雕侠侣》剧组来象山拍戏之机,作为一个全新的影视城项目成为新的景点。据来自中央电视台“2005中国魅力名镇”组委会最新消息称,石浦镇以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全国著名渔港、秀丽的滨海自然风光以及魅力形象的丰富性等优势,从2万多个小镇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25个入选名镇之一,进入第二轮展示。
  上岸的渔民一个新动向是,渔船改游船,渔民当导游。象山第一渔村的铜钱礁村村主任说,过去休渔之后主要是打牌、搓麻将、看电视,今年则有了新内容:修船、进修、搞旅游。石浦镇颇有名气的船老大吴国良用卖掉钢制渔船的钱,在海上建起了东方铜钱岛渡假村。现抓现做的海鲜,吊起了游客的兴趣。这位黑面阔脸的汉子说:搞服务虽然不如捕鱼自如,但收入很可观。
  重要的是,旅游业带动了渔民的经商意识。借助石浦古城开发契机,不少当地居民开起了小旅馆、渔灯作坊和海洋工艺品商铺等。下岗职工黎国庆说,自从古城开放后,他家的绣花鞋店生意十分红火。据统计,象山近年来旅游业总收入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递增,去年接待游客达170万人次。象山已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上海市民最喜爱的“十佳”浙江景区之一。
  新渔光曲,从“古镇”唱到“中国开渔节”
  提升文化品位,开掘海洋文化的载体,便是连续举办了7届的“中国开渔节”。8年前,当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东海区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目光长远的象山人首创了开渔节,并喊亮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
  开渔节上,踩街、对歌、抬阁、挂鱼灯、舞龙灯、跑马灯等一系列古老的民间活动纷纷登台亮相,而最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要数开船仪式和祭海仪式。颂祭文、奏祭乐、献祭果,场面庄重。开船仪式,锣鼓齐鸣、千帆竞发,气势恢弘。为进一步体现半岛的渔区文化特色,象山人还结合开渔节推出了“中国渔村”、“渔港古镇”等一系列海洋主题文化项目。
  开渔节的成功举办,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象山人的观念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中国开渔节的推动下,象山人不但学会了用普通话与外地客商交流,石浦渔民出身的王富林等人还与韩国、日本等国客商合作做起了生意,叶国兴等5位农民跨出国门自费考察学习,“南田海鲜王”叶显进还运用互联网把南田岛的泥螺等土特产卖到了国外……
  文化生根,经济叶茂。象山700多家针织企业托起的针织业,一举摘取“中国针织名城”桂冠;从泥腿子闯上海起步的建筑业,去年实现产值220亿元;滨海旅游业异军突起,旅游经济总收入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正成为象山的支柱产业……
  “象山文化的特质是海洋文化。象山人在与海洋的搏斗中形成热情、豁达、豪爽的性格和团队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推进海洋经济的文化力。”代县长李关定告诉记者“开掘文化资源并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在转变增长方式的考验中奏响的新渔光曲。”(何伟)

甬象 发表于 2007-8-29 10:12

出处:华东新闻   2005-09-09

成根 发表于 2007-8-29 10:30

象山是海洋文化的富矿
海洋文化是象山的富矿:s5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7-8-29 10:31 编辑 ]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7-8-29 10:57

象山有丰富的渔文化资源

空子 发表于 2007-8-29 11:39

象山文化,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进行深度发掘:s2 :s2 :s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拉"着象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