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 发表于 2011-6-1 13:15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源自屠杀

六一儿童节到了,或许这个节日的欢乐的气氛让我们忘记了这个节日来历与一场屠杀密切相关。这个节日的建立并不是为了庆祝什么,而是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建立的节日。在美国很多孩子都没有过过儿童节,他们说因为生活幸福所以每天都在过节;今天面对这个节日,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我们要做的是从生活小事中就去关心孩子们,而不是应景式的关心。

【你知道吗】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和二战期间一次屠杀密切相关的儿童节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屠杀有关。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利迪策村屠杀时的6月的第一天为国际儿童节。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

有一说一 发表于 2011-6-1 13:16

本帖最后由 有一说一 于 2011-6-1 13:33 编辑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一年一度的“国际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儿童们设立的节日。每个国家在这一天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包含着浓浓的自身的特色,但是大家都是希望孩子们能永远都这么开心。

【全球扫描】世界各地都如何过儿童节

日本:一年三次儿童节
3月3日是专门为女孩设立的,父母会放穿着日本和服的漂亮女娃娃玩偶,作为给女儿的礼物。5月5日男孩节这一天日本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或布做成色彩鲜艳、形状像鲤鱼的彩带挂在屋顶上。11月15日儿童节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小朋友特别幸运的三个年纪,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

韩国:缤纷礼物手机受宠
韩国的儿童节是5月5日,父母们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他们最希望拥有的礼物。尽管父母心目中的最佳礼物一般都是比较实用的东西,如书籍、服装、玩具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一些相关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韩国儿童最渴望的儿童节礼物是手机,其次才是游戏机、玩具、宠物、电脑和书籍等。

伊斯兰国家:快乐的“糖果节”
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将斋月后第14天定为“糖果节”,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最快乐的儿童节。“糖果节”一般为期三天,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户索要糖果。按照当地民俗,大人们不能拒绝儿童的要求,所以孩子们这一天总是能满载而归,欢天喜地。

非洲国家:持续一月的儿童狂欢节
非洲西部的儿童节是疯狂的,他们的国家大都有专门的“儿童狂欢节”,而且往往持续一个月。非洲人历来能歌善舞,在“儿童狂欢节”里,尽管人们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但所有孩子都会尽情欢乐,热闹非凡。

巴西:看病打针,健康第一
巴西的儿童节在8月15日,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

哥伦比亚:儿童节戴面具、扮小丑
中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将每年的7月4日定为儿童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的学校都要举行各种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儿童们还常常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样子在街头玩耍,十分开心。

瑞典:“龙虾”和“女神”
欧洲国家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西班牙:花车游行
西班牙的儿童节在1月5日,译过来是“魔术国王之日”的意思。传说从东方来了三个国王——黑脸国王、黄脸国王和白脸国王到西班牙,国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欢乐。庆祝这一节日,西班牙各地都有花车游行。花车上“三个国王”不断撒出各式糖果来慰问儿童。当行游队伍到达市政府或区政府的大门口时,凡能坐在国王腿上的儿童都能得到一件精美的礼品。

德国:庆祝方式各不相同
在冷战期间,东西德国在儿童节上做法迥然不同。首先,日期就不一样:东德定在6月1日,西德定在9月20日;在民主德国,儿童节开始于1950年,之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往往会收到家长的祝福和礼物,在学校里也会举行特别庆祝活动,例如郊游等。在联邦德国,儿童节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

有一说一 发表于 2011-6-1 13:35

六一”了,网上又开始了家长要不要放假陪孩子过节的讨论。有些悲哀地是,中国相当多的人对节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是否放假的层次上,对这个节日纪念什么,呼吁什么却并不关心,于是劳动节无非活跃了旅游经济,情人节无非刺激了电影票房,端午节无非多卖了几个粽子而已。[

美国没有"儿童节"
   之前一直以为"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的,来美国才知道,这里没有。但是,曾听过一句话"美国孩子天天都在过节",还有一种说法"美国是儿童的天堂"。  
  不知大家如何理解这里指的"节日"和"天堂",是不是意味着,小朋友们拥有一大堆喜爱的玩具和用品,住宽敞漂亮的房子,吃丰盛精美的食物,可以到处游玩,参加各种游乐活动?
  在我看来,美国儿童在这些方面,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满足。有不少小孩没有多少玩具,父母甚至只给他们买二手玩具,他们要穿哥哥和姐姐的旧衣服。吃得很简单,牛奶、面包、奶酪、麦片等,天天重复。住可能也很拥挤,兄弟姐妹睡上下铺。不是每个父母都有条件带孩子旅游度假,他们更多的游戏是在沙地里筑沙堡,在公园里追逐玩耍。
  但是,美国儿童的确是幸福的。从孩子出生谈起,美国人认为孩子是神的恩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要按神的旨意培养孩子,而不是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孩子,这样的观念被普遍接受。说得通俗点,就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把孩子培养成"他自己"。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当然不能肆意打骂凌辱,否则父母要受到严惩。
  由于兄弟姐妹多、父母工作忙,美国的孩子不能得到特别精心的照顾。但是,家长在一些方面却没有丝毫放松,比如监护:12岁以下的孩子,不可以无人照看独自呆在家里或任何其他地方,家长更不能让孩子独自行走在大街上,否则警察要管的。这样的法规比较合理,12岁以下的孩子,相对缺少面对凶险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家长就绝不可以以任何理由,把年幼的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或其他地方,不然,父母就有可能自己外出忙事务,或"潇洒"到夜半才归来,让孩子独自应对一切难以预料的危险。父母也不可以早上睡懒觉,或为了给自己多争取几分钟上班不迟到,让孩子自个儿行走在上学路上,谁能知道那一路会有什么凶险?
  儿童代表着未来,他们却又是最弱势的群体,必须用最强有力的手段来保护他们,包括监督父母的行为。而且,上学高峰期间,在校门口,我们还会看到警车和警察叔叔勤勉的身影。
  美国儿童在学业上没有很大压力,这也是一种快乐吧。总体而言,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的确不是特别杰出,但这并不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况且,一个国家也不可能拥有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过,它却可以创造一种环境,吸引全世界的精英。
  没有人文,就没有环境。美国人培养儿童厚道、诚信、宽容和阳光的品性,也许,这就是所谓"天堂"的根基吧。

有一说一 发表于 2011-6-1 13:37

儿童节不需要应景式关怀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就专门针对童鞋、童车和儿童玩具进行了一次监督抽查。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此次抽查结果,童鞋不合格率为17.5%,童车不合格率达20%。而对儿童玩具的检测中,部分产品被发现含有重金属铅和铬。(5月30日《新京报》)
  本来,六一儿童节到了,可以让孩子高兴一点,可读到这则新闻真是让人大吃一惊。童车、童鞋不合格率竟有二成,有毒玩具也不少,无尽的担忧如同对问题食品的恐慌一样,让人很是揪心。
  普通公众无法问津于诸如童车、玩具、童鞋之类的专业检测,也不管执法部门是否存在"季节"应景式的执法,但仅从检验结果看,我们必须追问不合格的童车、有毒玩具为何能大行其道?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一是童车、玩具制造商多些天良与人性,别为了暴利而置儿童健康于不顾,否则最终会把自己送进"不归路";二是被喻为保护神的执法部门多一些责任心,把执法行为常态化,时时亮剑出剑,对不法者保持高压的打击态势,不给其侥幸、铤而走险之机会。这两点,做起来应该并不难,然而有毒玩具还是毫无顾忌地被炮制出来,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法律的悲哀?
  从有害文具到有毒玩具,下一代的健康环境为何如此让人放心不下?我们总喜欢振振有词地讲,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可我们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无忧无虑的天空吗?
  拿儿童玩具来说吧,目前国家只在儿童玩具的安全要求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但在质量"三包"方面没有任何规定。没有切实的法律保障,不法制造商当然只顾及自身利益,而会丢弃应尽的社会责任。
  好在儿童节来了,执法部门闻"节"出动,有毒玩具方才走入社会视线。我们也应看到,有毒玩具已在挑战基本的道德良知,挑战维护社会正义的法律底线。如果执法者仅仅津津乐道于公布执法的重大发现,不免会让儿童节蒙上一层灰色。孩子们会少了一些快乐、社会却多了一些担忧。留存的疑问还是挥之难去,如此儿童健康的"杀手",要到何时才能被彻底终结呢?
  我们姑且认为,在儿童节前夕对儿童用品、玩具进行执法大检查是一份浓浓的关爱,但如果这种执法是基于应景式执法的话,那么这份爱能有几份真情与责任呢?社会关心儿童健康成长,不应局限于六一儿童节。

有一说一 发表于 2011-6-1 13:38

别让儿童节成为一场秀

 即将到来的儿童节催热了儿童经济,商场、超市、快餐店、影楼,到处都是诱人的促销广告。但是,送什么礼物给孩子却令不少家长头痛不已。学校、幼儿园正忙着节日会演,但成人化的演出服却让家长担忧。"怎么一到'六一'感觉这么紧张呢,儿童节都快变成'家长劫'了",一些家长抱怨说。(5月27 新华网)
  这几天关于六一儿童节的新闻不少,先是两名高举写有"六一,我也想放假,我想陪陪我孩子"纸牌的女子在广州闹市请行人签名,引起网民议论纷纷。再有礼物昂贵、儿童演出服成人化引得家长叹息,儿童节变为"家长劫"。这儿童节怎么看都变了味。
  一个举牌呼吁儿童节家长放假的女士说,现在很多学校"六一"儿童节都有亲子活动,学校都希望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参加。儿童节的文艺演出、游戏娱乐本来的目的是让孩子放松、开心,这是学校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是否乐在其中不在于家长是否陪伴,而在于节目本身,毕竟没有哪个孩子还需要家长陪伴着上学。但是,学校推出亲子活动,邀请家长来参加。本来可以自娱自乐的孩子听说同学的家长要来,自然不愿意落单。学校推出亲子活动的本意是好的,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只不过,学校应该考虑一下在工作日举行这样活动的可行性,否则,不仅是作秀,而且会让家长因故没有来学校的孩子很不开心。
  儿童节不仅让家长、学校行动起来了,商家也行动起来了。送孩子一个礼物成了许多家长儿童节必做事项之一。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消协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为追求高利益,儿童消费品越来越趋于高档化、精品化和奢侈化,出现了"衣服不怕贵、玩具讲档次、图书重包装"等高消费现象。"选购高档礼物容易造成孩子盲目攀比、炫耀等不健康消费心理",消协人士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儿童节的过法也是越来越讲究,越来越"昂贵"。我认为,昂贵的儿童节并不能给孩子真正的快乐,更像是高档礼物的秀场。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自此次大会后,一方面藉以鼓舞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为引起社会重视与爱护,各国政府都先后规定"儿童节"。同时,我们要明白儿童不应仅仅在儿童节这一天感到幸福、快乐,受到重视和爱护,而应在生活中的每一天。
  在儿童节那天,学校举行的活动、演出只要孩子开心就好,而不在于盛大,正式;不在于节目无差错;不在于必须是亲子活动的形式。学校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给孩子提供轻松愉悦的环境,并重视文体教育。对于家长而言,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更不仅是在儿童节那天,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节不是让家长"赎罪""作秀"的节日,只要在6月1送孩子一个高档的礼物,陪孩子去个公园,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说,自己非常关爱孩子。
  一个小小的儿童节,让商家尽开颜,让家长走上街头呼吁放假来陪孩子,让各种奢侈的节日过法层出不穷。这不禁令人反思,昂贵奢侈的商品就代表爱吗?儿童节陪孩子和普通周末陪孩子有什么区别呢?这个节日本是用来提醒人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孩子的点点滴滴。被拔高的儿童节只能说明人们对孩子平常关爱不够,如果抱着在6月1这天一次性补偿孩子的心态,这可以说和设立儿童节的初衷背道而驰,儿童节最终会落成一场秀。

有一说一 发表于 2011-6-1 13:40

在回顾了儿童节的由来和意义之后,我不得不提及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惠州童工事件。尽管这些新时代的“包身工”在媒体的力量下被成功“解救”了,但我忍不住还是要追问:造成童工现象的根源——贫穷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是否得到了改善?有许多处于“失语”地位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在遥远而陌生的城市用汗水浇筑着钢铁水泥,他们做梦都想到这样的“欢乐园”玩一次。还有哪些处于战乱中的孩子们,谁能去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呢?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1-6-1 15:41

【六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源自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