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张为礼 发表于 2011-2-14 09:10

【随笔】腾蛟河畔的变迁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1-2-24 16:12 编辑

腾蛟河原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由于它发源于龙葱山和龙头岗这两座大山,所以当时就叫它为“水龙岸”。后来随着爵溪的崛起,“水龙岸”就渐渐演变成为“腾蛟河”。如今,爵溪闻名遐迩,这条腾蛟河犹如一条腾飞的蛟龙,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然而,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也想象不到,在40多年前的爵溪镇却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凄凉景象。自从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等运动折腾以后,把原本一个富裕而秀丽的古老渔镇糟蹋成了一个山穷水尽、民不聊生的破落渔村。
众所周知,爵溪是全国著名的舟山渔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盛产大黄鱼,经济十分繁荣。爵溪东城前面是有一千多米长的金光闪闪的沙滩,沙滩上林立着一排排竹棚,晾晒着驰名全国的爵鲞,宽阔而象眉毛状圆弧的整个沙滩上弥漫着浓厚的黄鱼鲞醇厚的香味。沙滩外,银白的浪花点缀着湛蓝的海面,海鸥自由的翱翔。温柔的海潮在滩边打个滚后,就伸出光滑而柔软的潮舌,把沙滩舐得平整而洁净;后面是连绵起伏的郁郁葱葱群山,不愧为一处蓬莱仙境。
渔汛时节,海面上停泊着数不清的来自东南沿海各省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渔船,高高低低的桅杆密密层层地遮住半边天。渔船出海时就显得更为壮观:千帆竞发,帆影迭嶂,火红的朝阳透过帆隙隐约约地散落在海面上,洒下万点金光;傍晚时渔船归航,万船灯火与星月争辉。此刻长达一千多米的沙滩上就沸腾了:到处都堆满着金光闪闪的“鱼山”。渔民们卷起裤筒抬着满筐的大黄鱼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口里哼着自编的渔歌,满脸是丰收的喜悦。形形色色的点心摊布满了沙滩上的各个角落,闽语温腔不绝于耳。琳琅满目的货郎摊,招引着衣衫不整的各地渔民,好一派繁荣景象。
早在60多年前,著名诗人殷夫慕名而来到爵溪观赏沙滩,曾留下过“爵溪十里黄沙”的名篇。然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自从进入60年代以后,鱼类资源枯竭,大黄鱼不知游往何方?沙滩上的自然景观就自然随之销声匿迹。说来也奇怪,连当时丰满而宽阔的沙滩也变得愈来愈干瘪而狭长,海潮向前推进百米而直逼城下。随着黄沙的日渐消失,残砖碎瓦遍布沙滩。每当我在沙滩上遛达时,面对此情此景,心里就倍觉悲凉……
由于海上大黄鱼的消失,繁荣一时的爵溪从此走向衰落。以捕鱼为业的渔民们只好以运沙为业,把下沙、大岙沙滩上的黄沙用船运输到舟山、宁波甚至上海去卖。几年下来,把长达六七百米、高达十多米、纵深有近百米的两座储量达数百万吨的沙丘搬光了!鲞民们无业为继,有的上山采石,一下了又把山上的悬岩也打光了;有的上山砍柴,以卖柴为业。那些原来从事副业为生的人统统划入农队,这样一来,三个人吃一个人的饭,陷入了“吃饭扒空碗”的境地,许多人只好忍痛把家具都卖了换口粮充饥……很快地,爵溪变为名符其实的“三光村”:山上的毛柴砍光,山坡的悬岩打光,海滩的沙丘挖光,爵溪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
头脑清醒的爵溪人开始认真思考:爵溪的重生之路究竟在何方?
也许,他们是受到了古代开“作坊”的启示,也可能是爵溪有传统性的经营“爵鲞”商业活动的潜意识萌动的缘故,几个始作俑者开始了探索首办“社队工业”的尝试。其中,石匠出身的干功明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在老城东门边的一间屋子里安装了一台冲床,组装一种小小的电器开关。“嘭、嘭”的机器声震撼了整个爵溪城,震醒了朦胧中的爵溪人!是这个精明能干的人,点燃了爵溪人办工业的希望之火……
有了“开关厂”的启示,干功明就在“腾蛟河”的右边办起了“棉纤纺织厂”(象山针织厂前身);农民出身的陈贤兴在“腾蛟河”的左岩开办了“化纤针织厂”;还有王增田、竺熊飞等人也在腾蛟河畔办起了“针织服装厂”、“五金工具厂”……短短几年时间,爵溪的社队企业、特别是针织行业,掀起了风起云涌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爵溪镇的针织业已经形成规模,并造就了两个相当规模的企业。当初的“象山针织厂”已变为了现在的“巨鹰集团”,“化纤针织厂”也成为“甬南公司”,她们双双成为全县的龙头企业。与此同时,私营针织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竟达到五百家之多。爵溪镇很快地就成为全省创(外)汇第一镇,同时又被国家命名为(百夥)“中国乡镇之星”,“中国针织名城”之美誉也随之而来。从此以后,爵溪人真是意气风发扬眉吐气了!
中国加入了WTO之后,爵溪的民企面临着新的挑战,当时的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已经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形势。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巨鹰集团”的周金梅、陈照,“甬南公司”的王性林、张承志带动了广大职工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跨越!如今,“巨鹰集团”进军新疆的天山山麓,办起了棉纺基地;还新办了“科技公司”,生产“机顶盒”;“甬南公司”去年的销售已达到近5亿,比去年增加30%。最近正在组建成立“浙江甬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达印染”和“谊胜针织”也昂首阔步;后来居上的“恒大”和“福甬”也奋起直追,在本地扩大生产同时又到河南省去开办企业,把触角伸到中原大地。何琪、陈胜、郑建范、张益帆等后起之秀正在不断地涌现……
2010年的爵溪的工业总产值达到86.54亿元,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
还有一件令人兴奋的宏伟建设项目正在兴建,这就是在腾蛟河的南侧一个以总投资为30亿元人民币的“东海铭城”正在兴建之中,首期建设项目之一的勘钻地下温泉水源工程已经顺利完成,在2600米的深处已涌出水温为45°C~50°C的泉水,为未来五星级宾馆的温泉水提供保障。完全可以预见,一个集休闲与度假胜地的“东海铭城”不久将在东海之滨出现,爵溪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蓬莱仙境,一夥璀璨夺目的东海明珠将展现在东方!
                                                                                       张为礼作于2011年1月

海外游子 发表于 2011-2-14 11:10

lz应该说说 腾蛟河的变迁,
小时候常在里面捉鱼,现在臭水沟一条。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1-2-14 13:31

:dizzy:爵鲞,好味道!倒退200年是今年哦!

零落成泥 发表于 2011-2-14 16:50

本帖最后由 零落成泥 于 2011-2-14 16:57 编辑

爵溪第一家针织厂应该是王增田创办的,陈贤兴办的是袜子厂,竺熊飞在千路山生产电视机的显象管,干功明(二轻企业)办的和张本良(爵溪渔村)办的是纺纱厂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1-2-14 22:15

:se:se好帖

msmint 发表于 2011-2-15 12:11

看到这篇文章好激动啊,呵呵
有没有人能提供1924年前后十年的爵溪状况?有老照片就更好了

msmint 发表于 2011-2-15 12:28

儿时的爵溪,是门前的雨帘,石板路的窄巷,东门口高高的城墙,和遥远的沙龙尾巴。
长大后的爵溪,是新马路上那一排梧桐,每天清晨都能看到的花坛里的前阶草花,和近在咫尺却刚刚发现的沙滩。
如今的爵溪,是抬头就看到的窄窄的一线天空,东门口不容忽视的斑驳,还有城外那一片繁华下交错的各种乡音。

腾蛟河畔不是我生长的地方,却了呆了将近十年。对于我这个生长在爵溪老城的人来说,海有些远,虽然不过十几分钟。镇政府前的那条新马路却总是让我每次走一遍,心思又翻一遍。

luoboying 发表于 2011-12-9 11:46

msmint 发表于 2011-2-15 12: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儿时的爵溪,是门前的雨帘,石板路的窄巷,东门口高高的城墙,和遥远的沙龙尾巴。
长大后的爵溪,是新马路 ...

辉煌的背后总是有落寞的辛酸。不过,家乡的繁荣崛起让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的游子和人聊起家乡更能口沫横飞

竹影清风 发表于 2011-12-10 09:06

爵溪快变成大染水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笔】腾蛟河畔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