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透析中小学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案件迭起今年5月15日晚8时30分,广东电白第三中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凶杀案:该校一名男生用刀捅死两名学生、捅伤4名学生,而犯罪嫌疑人吴建国年仅17岁。
今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公安局破获一起抢劫案。学生赵某被连续勒索20多次,却从没想过报案。
2005年11月,呼和浩特地区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案。一名姓翟的初中生捅死16岁的本校学生昝某。
一起又一起的校园暴力案件让人们惊呼——为什么孩子们的行为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渗透校园的不稳定因素:包头市的黄欣曾在网上留言:我们学校同学之间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无非是谁欠了谁的钱,谁踩了谁的脚。更有甚者,看某人不顺眼,就动手打人。我们年级的一名同学因为玩电脑游戏欠了另一名同学的钱,还没来得及还,就被对方给捅了。
《兰州晨报》曾向当地的中小学生发放2100份问卷调查,从收回来的900份问卷中发现:50%以上的学生肯定自己身边存在校园暴力,而且很多是由口舌之争引起的。
“为什么孩子们的行为越来越具有攻击性,且数量有上升趋势?”2006年,呼和浩特市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以催泪瓦斯袭击老师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深深思索。
在广东电白三中案发生以后,一位曾教过犯罪嫌疑人吴建国的老师在网上发帖:“他本是一名很好的学生,刚入中学时成绩很好,后来成绩有所下降,但对老师和同学还是很不错的。为什么他会从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变成一个杀人犯?学校有责任,家长有责任,社会有责任!”
暴力背后的家庭诱导
“谁打你了?你也打他!”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孩子们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行政办主任闫士华认为,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吃穿住,还要注意孩子的品德。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部分孩子形成了自私、冷酷的性格。这些都是产生校园暴力的因素。
此外,孩子们的模仿力极强,如果家庭当中充满暴力、冷漠,孩子们也容易具有攻击性。
学校教育的缺失
据悉,广东电白三中案发当晚,被刺的6名学生中有人曾向吴建国索要“保护费”,吴向老师反映过,但未获解决。
广东电白三中“校园血案”发生后,校方负责人表示,“校园血案”是德育教育不够造成的。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一些中小学。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尽管很多学校都按规定设立了思想品德课,但在具体操作中,这门课常常成为其他专业课的挤占对象。在很多学校里,思想品德课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上,怕占用了孩子们主课的学习时间;不上,又有违相关的规定。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做法,让思想品德课名存实亡。教育界更多的有识之士担忧,学校评价学生标准的单一化,导致对孩子德育教育的缺失,正在成为校园暴力产生的一个因素。
此外,一些法律专家也指出,校园内的学生大多是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负完全的刑事责任,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既应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管,更要对孩子的人身安全负责。 其实校园的环境大多应该还是不错的,我认为这类学生性格的形成原因最大来源是其家庭的环境,百分百有问题。 校园不文明的瞩目事件震耳发聩!
校园是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校园暴力事件虽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一些学生身上,这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是非界限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而影视业的商业化,暴力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人们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便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场所。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在校学生。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亲师友,习礼仪……”校园暴力也体现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同学们,携起手来,拒绝校园暴力!:s2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7-6-3 08:55 编辑 ] 家庭原因的影响是很大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分割。其实,孩子越小时,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越重要。特别是12岁之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