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 发表于 2007-5-14 11:01

对中美教育结构比较与反思-----山东师范大学 倪超

在国际教育界,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一向不被看好,在国际评比中经常名落孙山,尤其是数学。但令人奇怪的是,还是这帮中小学生,升入大学以后,居然发展的特别好,以至于美国的高等教育雄霸世界,一枝独秀,无人能敌。中国则正相反,中小学教育在世界上还算占优势,可一到大学,就一塌糊涂了。这不能不令我国的教育界人士深思。
  在对待中小学教育上,中美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美国被称为孩子的天堂。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性的特征。美国的小学基本上都没有正式的课本,老师安排最多的是各种活动,以代替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学校的最大感受便是:“好玩,感兴趣。”这种好玩有趣的教学方式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降征,让他们真正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众多活动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所以美国的孩子—般都非常健壮。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常见到美国的中小学生在商店门口卖巧克力,而这居然是他们的一项家庭作业。美国人这种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从小树立挣钱和劳动价值的观点,是中国教育所欠缺的。在美国教育当中,书本里的知识内容不多,但他们却得到了终身受益的东西——获取知识的办法。
  在美国,学生升入高中以后,事情悄悄的起了变化。王哲在《美国教育制度》中写道:“美国大学的高质量对入学的高中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经过八年小学、初中的轻松学习而进入高中的学生,也就第一次面临学习的压力。他们要考虑所修的课程是否够水平,要时刻注意每一次小型测验和每个 QUARTER的考试成绩,还要保证平时作业的质量,以保证GPA达到标准。”美国的大学宽进严出,学生不一定能毕业,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同时也产生了动力。王哲认为:“美国大学,便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新天地,其学术水平之高,学风之甚,都让人耳目一新。”
  以上基本显示了美国教育结构的变化过程,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一个由松渐紧的过程。而中国的教育结构则基本上是一个由紧转松的过程。中国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之重、内容研究之深,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以至于学生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国的教育专注于提高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德育与体育。德育被忽视的后果在大学,阶段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恶补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这样的基本道德课,但小时候形成的坏习惯,改起来实属不易,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体育被忽视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体质的急剧下滑,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我们得到的仅仅是所谓的“基础知识扎实”,到了大学,情况为之一变,晕明显的变化莫过于一个“松”字。经过了高中三年的炼狱生活,考入大学的学生,像出笼的小鸟一样,一时兴奋,却很快迷失了自己。眼下高校流行一则顺口溜,曰:“上课一排全睡,打饭从不排队;晚上点灯开会,短信发到欠费;抽烟搓麻全会,啤酒三瓶不醉;逃课成群结队,恋爱谈到反胃;考试基本不会。”这样的现象虽然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但大学生的素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大学生当中也有一批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品德良好的学生。但是大批的学生都比高中时松了许多。而大学阶段正是学知识、长本领、自主创新的最关键的时刻。与美国相比,中国在最关键的阶段落后了。
  美国的教育是循序渐进型的,它符合人类成长的规律,是科学的。而中国则是由紧到松型(也有很多学生是由紧到紧型,但这未必是好事,快乐的童年被剥夺,怎么说也是人生一大憾事。),可见中国的教育结构实需完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中美教育结构比较与反思-----山东师范大学 倪超